通过读后感的写作可以将我们的感悟及时记录,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写文档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去你的岛的读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去你的岛的读后感篇1
这个暑假把上个寒假买的《你的孤独,虽败犹荣》看完了。说实话,我个人觉得这本书与大冰的《乖,摸摸头》是一种系列,都是将自己生活中的故事,无论大小,都娓娓道来。像我现在这样的年纪,确实很适合看,但也只能是这个年纪,再过就不行了,太小也不适合。
关于这本书,我有四个深刻的感受:一是书中很多话语说得很中肯,直接触碰到人内心深处,但也有些句子不乏矫揉造作之意。只是我明白,他的“矫揉造作”并非故意,这是一种年轻人独有的“情怀”,我有,很多人也有。二是它作为一本“青春画册”,描绘了各种故事和各种心理感受,自然与很多年轻人的心情相契合,是一本成功的“鸡汤”,但它也只能是“鸡汤”,却不能在实际中给我们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当然,我知道,书只是引导人,真正能够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读者本身;三是被作者刘同的用心感动。在书近完结时,刘同邀请了一些朋友发表他们对“孤独”的看法,但他却并未就此打住。
书的最后一页题为“值得被看到的你”,内容空白,却在最左边脚页处附注了一段话,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我要穿越人海,用心问候你”,并附上了他的二维码,作者的真诚可见一斑。四是虽然作品名为《你的孤独,虽败犹荣》,但是否就真正意味着所有的孤独都是“虽败犹荣”?并不见得。真正“虽败犹荣”的孤独,那就是当你也有一天像刘同一样,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然后回味这段孤独,并为此感动、感激时,它才是真正的“虽败犹荣”。我很惭愧,至今没看过几本书,因此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也有限。或许此番评价并不透彻,但也仅代表这个时期的我的思想和水平。
在看这本书时,我有千万种心情;在合上这本书后,我平静从容。从书中走出来,回到现实世界,回到我的世界,一切照旧。要说什么变了,可能是多了某种潜伏着的思绪。书能改变一个人?只是影响一个人。当我们在书中找到了与自身相似的经历或情绪时,我们会兴奋窃语“是的,我也是这样”,之后,我们会更渴望看到作者对我们共同的疑惑给予回答或劝慰。阅读,是看着别人的故事,解决自己的问题。
另外,我读这本书的收获之一就是发现刘同是中文系,而我是文学院,有什么不同吗?一点都没有,哈哈!作为中文系学生,看到他在书中说到的他的大学生活,确实有很多触动。大学里十分迷茫,却又不甘这样浪费时光。作为一个中文系学生,只能每天写作练笔,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有一天被发表。
每一次写作课作业被批注后发下来的那一刻,既期待又害怕,心里忐忑不安,表面却装作满不在乎。因为对于这样的我而言,被认同就是最大的鼓励。比较庆幸遇到刘同这个中文系出身的作家,因为无论如何,书中都有一些唯有中文学子才能深有体会的东西。我现在大二,暑假后就要升入大三。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随意选择却从未后悔的决定。因为它,我爱上了写作。
在我看来,写作是最好的与自己对话的方式。只有在写作时,我才能静下心来和自己交流。文字成为了记录我生命中阴晴圆缺的方式。感谢遇见,让我能有机会,有能力去书写每一个属于我的故事。所以,我也是发自心底羡慕和佩服刘同的,因为他能在多年后,在另一个领域中闯出一片天地后,一边继续在这个领域奋斗,一边回头拾起以前的梦想,坚持写作并最终出书成功。他的“业余是写作”的人生,应该很幸福吧。希望以后我也能如他一样,一样有写作能力,一样有生存能力。
买这本书的初衷,是被标题“你的孤独,虽败犹荣”所吸引。如我所说,我渴望在书中找到我心中某些问题的答案。然而即使是作者,也不能说写完这本书后就不迷茫了,所以,我的问题是否解决了?你猜。答案从来不在书中,而在自己心里。一句“谢谢,珍重”挥手告别那些已经远去模糊的背影,至于如今还在,未来仍要并肩的人,咱们一起仗剑走天涯吧!
去你的岛的读后感篇2
执着是什么?是沙漠中一串串的脚印;是不为困境击倒的勇者眼中坚毅的目光;是故事里一个个为着教育不曾言败的师者。他们诠释着执着的全部内涵,执着,成为了成功的奠基石。
翻开书页,吕型伟、钱梦龙、王崧舟、顾泠沅……一个个名师跃入眼中,初初一看,每个人都顶着大大小小的光环,细细品来,发现在光环下却写满了对教育、对学科的执着。一如顾泠沅老师所说的“每个人在走路时与其看天不如看路,你一直相信你走的路是对的,而且你正向上走,那么总有一天你会成功;至少是你自己的人生意义上的成功。我在最初当老师时,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是一个全国知名的教师,我只是想做一个我们那个乡最好的农村教师。然而我做到了,而且我现在也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多伟大,一切都是你一直不停走路的结果!”
常常凝望空中一簇簇的云絮,渴望自己具有云的灵性和执着。云,来自于江河山川的呼吸,囊括着自然界特有的灵气,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认定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为此它只有征程,没有停歇,在星月间寻觅东方天际的第一丝曙光,在晚霞映天的黄昏采摘最后的一丝余辉,执着的阅读人生、阅读历史、阅读世间的悲欢离合。感动于云的执着,羞愧于人类自身的.怠惰。其实人总是在梦幻与现实的夹击中生活。执着的人会在夹缝中寻找到自我,活出激情;脆弱的人选择现状,自甘毁灭。这两种对待生活截然不同的态度,体现了一个人内在的品格。执着者坚信“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而脆弱者眼中的世界却是昏暗的。
在人生的河岸中,你我都是垂钓者。整个生命的过程即是一个等待的过程,也许是盲目的,也许是清醒的,等待久了,难免会心灰意冷。当你给自己的心灵一个足够的自由空间,用执着的心态去看待孤独和失意时,那么你就会在孤独中寻求到自我的价值。执着的过程是一个人内心挑战自我的过程,正是因为不愿放弃和错过自己的梦想,所有的事都变得津津有味,急急切切,也变得无法选择。
执着,是生命中最美的东西。
人人走桥,未必想到什么是桥;人人知道的故事,未必想到其中的道理;人人懂得执着,却未必真正做到。执着需要有克服苦难和逆境的热情、信心和力量。在古印度人的传统观念中,认为两条河的交汇处一定是圣地,那么在经过苦难洗礼过的坚韧执着的心也是一方圣地。
去你的岛的读后感篇3
我从一些人的世界路过,一些人从我的世界路过。
花了18天时间看完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这本书。感谢好友田大田先生的安利,话说,当他推荐这本书的时候,由于看过同名电影,有点不想看到欲望,所以这本书一直没有被翻阅。25日当我读第一个故事的时候发现不是电影中的剧情,再往后看到第二个故事的时候才发现原来电影中只是拍了这第二个小故事。
整体而言,每一个故事都是很暖的感觉,有好多依稀还记得的句子:
如果你提前下车,不要推醒装睡觉的我,这样我就可以一直睡到终点。
我希望买的鞋子是你渴望的颜色。我希望拨通电话时你恰好在想我。我希望说早安你也刚起床。
我们都会上岸,阳光万里,路边鲜花开放。
但是大部分故事的结尾都是悲剧,这很让我怀疑人生……难道真的到最后的结局都是相爱的两个人不能走到最后吗?也可能需要我自己怀疑自己吧,很多事情不能想得太美好。虽然说很多故事都是悲剧,但是却是很真实,这也是作者张嘉佳写作的高超之处吧。作者一直以自己第一人称来写,甚至每次故事里面的对话,都是叫着“张嘉佳”作者自己的名字,更加让我觉得真实。
中途读的时候也有很多次会思考:作者真的遇到这么多人?且每一个人都有着奇奇怪怪事或者经历。但是想想,毕竟是一本小说,虚构的情节应该会很多。
作者在书中写了很多亲人的死亡,有姐姐,谁的母亲,还有很多,虽很真实,但是却不想看到这些。
作者一直写的是在南京发生的事,还有南京当地的方言以及南京的各个地方,什么鼓楼,新街口啥的,对于我这个现在一直在南京生活的人来说,特别的有亲和力。
去你的岛的读后感篇4
那份难以让人逃离的对于家人本能的爱!
“如果你在美国,无论你在哪个角落,我们都可以去找你。我在地下买了一千加仑汽油。世界末日来临时我可以去接你,带你回家,让你平平安安的。但要是你去了大洋彼岸……”
读到这里我突然明白,所谓原生家庭之痛,不仅仅来自塔拉在巴克峰脚下那个近乎疯狂的家庭和有暴怒症的偏执狂父亲,而且还来自有那份存在于他们之间相互的爱——虽然已经扭曲变形但一直存在着的爱。
父亲以为女儿被恶魔附身想用尽全力把她救回“上帝的手里”;塔拉因为对家人的爱,把自己的成长变化误认为“对巴克峰的背叛”,一遍一遍自我折磨,回到原来的地方渴望去争取得到根本不可能的认可支持。
我原以为书的结尾会像一般小说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父亲不在执着于他的上帝,会稍作妥协,所有相爱的人会因为爱再次相聚——会有一个即使不完美但至少能画上句号的结局。
但事实是,这是一本回忆录。
现实是没有句号的,时间总是不断的往前走,只能给某一段时间划上分界线。
而这个分界线就是:塔拉终于能稍稍从以往不断的精神折磨中抽出身来,去选择自己新的家人,去拥抱自己新的.“家庭”。相应的,她也不再回到那个她曾经一直想挽留的地方,也不再与想要控制自己的家人相见。
这才是现实,不是故事。
原生家庭问题早已是老生常谈,但通过这本书我才看到:
让原生家庭问题变得如此严重可怕的,恰恰就是那难以让人逃离的,对于家人本能的爱。
去你的岛的读后感篇5
讲述了一个出生在美国爱达荷州山区的姑娘塔拉,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挣脱了原生家庭的伤痕与束缚,在对自己的过往进行反思时得到救赎与解放的故事。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是作者塔拉的自传,是一部回忆录式的故事,真实的讲述了从小到大的生活及环境对自己的深刻影响及自我救赎与自我重塑。作者生活在这样的原生家庭到处充满着不幸,对艰难生活的刻画让这本书很难给人想象不是一本小说,而是作者一本回忆录。面对父亲的苛责、母亲的麻木、兄长的暴力,作者唯一能做的只有忍受。努力面对,在平常人看来是一件很难的事,在作者这里反而是最简单的,也是唯一能面对生活的态度。
塔拉逃出了大山,但是也付出了与家庭决裂的代价,多年之后,作者试图在自己的原则之内与家庭和解,但书的结尾这种和解并未实现。
书里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句话:决定你是谁的最强大的因素来自你的内心。周围任何人,你的朋友,甚至你的父母都不能定义你是谁,你要做什么,得由你自己做主。
其实每个人都没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但是出生只是给了你生命,至于你的人生如何还是靠自己来谱写,原生家庭从来不是束缚我们人生的困局,我们对自己和世界的认知才是。只要我们转变认知,原生家庭或者童年环境带给我们的创伤,都能成为我们更坚强的盔甲。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二姥姥读后感5篇
★ 蓝裙子读后感5篇
★ 贝壳树读后感5篇
★ 写关羽读后感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