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写有深意的观后感,我们就必须好好回味自己观看的内容,如果写观后感的时候没有与影片内容做好结合,那它就是不合理的,写文档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篇1
看完《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我陷入了沉思……
作为一名老师或家长贵在找出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能因材施教。
?地球上的星星》中男孩伊桑的生活一团糟,因为他几乎做不好任何一件大人们要求他做的事情,他生活在自己奇异的异想世界里,那里有美妙的海底世界、跳舞的字母和游鱼,那个世界应有尽有,包罗万象,但这两个世界并不能相互包容和体谅,在大人的眼里,做不好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最后老师放弃了他,建议家里将他送到特殊学校去读书,虽然妈妈极尽阻拦和伊桑的反抗,最后还是没能阻拦这一切的发生,他去了一所寄宿学校,接触了一批新的人,却仍然没有开始全新的生活,他面对的仍旧是嘲笑,否定和孤立。
直到有一天,那个帅气的老师拉姆来了,他通过观察、家访等形式找出了伊桑存在的问题读写障碍(autism),他分不清相近的字母,判断不出距离和速度,做不到同龄孩子轻易能做到的事,对于一个几岁的孩子,这样的经历简直无法比拟,而他只有一种更加反叛的姿态来掩饰自己的无能为力……
拉姆老师找到了伊桑出现问题的原因,并能因材施教。首先给孩子讲故事,爱因斯坦、爱迪生等伟人都有读写障碍,却创造了常人难以创造的奇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同样都有读写障碍,但是这些伟人却能引领世界最前沿。相似的经历,非凡的业绩。首先震撼了伊桑的心灵。“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并不是智力的问题,而是心态问题。
学生讨厌学习,厌恶学习。不是学不会,而是根本就不学。有的家长和老师却逼着学生学,造成母子、父子、师生敌对情绪严重,孩子更加厌学。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和家长应善于转化学生的思想,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只有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陶行知先生说:“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做为教师,我们需要拥有一颗童心。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面对差生,面对学困生,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最需要转化的是孩子的思想。
忽略读写,发挥孩子的特长,伊桑有丰富的想象力,他对色彩的感知敏感。拉姆老师能发挥孩子的想象力,不拘泥于教材,发散孩子的思维,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伊桑利用木棍等组装的会动的飞机,拉姆老师及时表扬鼓励,使伊桑初次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拉姆老师善于发散孩子的思维,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针对读写困难,找到错误的规律,有针对性的辅导。拉姆老师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有针对性的对伊桑进行读写训练,b和d,s和r,p和q逐渐辨别清晰,
生活学习逐渐走入正轨。拉姆老师的爱心、责任心,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伊桑想不进步都难。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当孩子学习生活出现了困难时,我们当老师和家长的是否分析找到孩子出现错误的原因?出现错误的规律呢?针对问题对症下药?还是一味的斥责孩子?把所有的错误归谬于孩子?有人说,孩子的错误百分之百是家长的错误。有一定的道理。你知道所罗门群岛的故事么?每当那里的原住民需要木材的时候,他们绝不会用刀斧去砍伐树木,他们会围成一个圈,用最大的声音指责那棵树,几天之后,那棵树就枯萎而死。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我们当家长或老师的是否能发挥孩子的特长,扬长避短,使孩子能健康成长?而不是一味的斥责、埋怨孩子,值得我们家长和老师深思。
有时,我们提供的最大的帮助其实只是一个鼓励那么简单。
有时,我们给予的最大的伤害其实只是一句指责那么简单。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篇2
白驹过隙,来到康乃馨已经大半年了,和团体组的老师小朋友一起度过了快乐的日子。起初对待孩子的自闭症问题不是很了解,但是在团体组和小朋友们度过的时间,使我慢慢的学会怎么样去理解怎么样去教育。下班后,我会回到宿舍看一些关于自闭症的书籍或者电影。而不经意间我找到了一部《地球上的星星》印度影片。电影播放结束了,但是感动的泪水还在我的眼角边流淌。这部电影震撼着我,让我明白了一句话的真正内涵,“世界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影片中主人翁是八岁的伊夏,一个充满了奇思妙想的男孩。在他眼睛里,世界神秘可爱、充满色彩,他喜欢天空、白云、飞鸟、河流、小鱼,甚至可以津津有味地注视小水坑,欣赏它被人踩出的水纹和倒影。他的世界充满了别人并不以未然的惊奇:色彩、鱼儿、小狗和风筝。有着读写障碍症的他,所有的功课从来都是不及格甚至是零分,所有的字母和数字他都会写错,老师们经常让他罚站在门口,父亲对他呵斥、打骂,同学们瞧不起他,说他是个傻瓜。只有妈妈一如既往的爱他、关心他,可是最终也阻挡不了伊夏被学校开除,被送到寄宿学校的命运。伊夏很伤心,甚至到了绝望的边缘,他不再对任何事情感兴趣,包括不再和任何人说话。到了新的环境,他更加沉默,就在学校准备通知他的父母把他领走的时候,故事情节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美术代课老师尼克出现了。这位老师出场是十分怪异。穿着一身小丑的服装,吹着我们中国传统的笛,出场了。他十分可爱、善良、顽皮。
善良的尼克老师在教学中发现了伊夏,发现他的孤单、他的自闭、他的才华。他翻阅着伊夏的`画稿和使他受到责罚的作业本、考试卷,渐渐的,心里有盏灯开始变得明亮,那颗落在凡世的小星星的光芒刺痛了他的眼睛。他去伊夏家访,与伊夏的父母沟通。“你有没有注意到他犯错的模式?他把字母写成反向,同一个词在一夜之中有不同的拼写,相似的字就会混淆……所以,这些并不是普通的错误,他是一个有读写困难的孩子。” “同学们你们是否知道,许多杰出的人物,如爱因斯坦,爱迪生,达芬奇,毕加索……其实小时候都有读写障碍……其实,在我们周围,是那些有许多用独特眼光看待世界的人,改变了社会。”“伊夏,其实刚刚,还有一个人我没有说,那个人,就是你。”他用伊夏的方式教会了他读写……伊夏在尼克老师的开导下,渐渐变好,学习成绩也慢慢跟了上去。
看完影片,实在点点滴滴都感动到我的心坎里面去了。我从尼克老师身上学到了 “读懂孩子”和“不放弃”七个字。或许在班级中,很难做到真正的了解每一位孩子,那么对于那些相对特别的孩子们,应读懂他们,从根本上了解他们,从本质上剖析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显得如此重要。在影片中尼克老师告诉我们,读懂孩子,并不是单纯的观察孩子们平时的表现,用成绩检验他们,而是应该永远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永远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孩子,在孩子们的每一个错误中,寻找共同点,找出隐藏在那些错误下的根本原因,给予孩子们更多的耐心、温暖和爱,永不放弃每一个孩子,用一个拥抱,一个吻,一个微笑去关怀孩子,鼓励孩子每一个小小的进步,让孩子一点点的重拾自信,找到快乐。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这样幸运的遇上伯乐的。我只是希望通过这个电影,让社会和更多的家庭知道,该如何去爱我们的孩子。孩子们如同地球上的星星,他们需要爱,更需要自由、阳光,有了这些才有能力去赢得残酷的竞争和挑战。让我们放开对孩子的束缚,让他们更好的去享受生活,成为闪着光芒的星星。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篇3
这部印度电影长达两小时四十分钟,比一般的电影要长,主题也比一般的电影要感人,励志,突出。电影的主角是一位九岁的伊桑小男孩,他是一个让父母老师伤透脑经的孩子,因为在读写方面的问题。读书就是这个孩子最痛苦的事,在家里父母的不解,在学校老师的责骂,同学的排斥,使得这个孩子被孤立到边缘。他从三年级开始留级,直至这所学校不肯再接受他,之后其父靠关系转到了另一所学校,在这新的学校里,孩子离开了父母,这里的老师和同学还是把异样的眼光投向他,依然如故的排斥他。由此变得如此的沉默,他无声的抗争着这个凡人的世界,在他无声的世界里又充满了对阳光,对爱,对理解,关注的渴求。他在学习上也许是并不出色,但是在绘画上却表现出异样的才华,他把自己所有的情感都倾注于绘画,但是一直以来没有人把他当成正常人来看待。直至这学校来了尼库巴老师,这位充满爱心,责任心的老师发现了异样的伊桑。通过家访,观察伊桑的作业,与校长沟通恳求校长的把伊桑留下,然后就是用课余时间用一对一的方式给予伊桑特殊的关心和教育。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在画展中,伊桑的绘画天赋被公之于众并得到众人的认可。尼库巴是伊桑的伯乐,伊桑是一位千里马,伯乐改变了千里马的命运,感动了伊桑父母,感动了伊桑。
这部电影值得每一位做父母的和做教师的人看,看了之后我们会对孩子的教育,孩子的理解会更加深刻,从而明白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给孩子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和才华,也许孩子的表现与众不同,也许他的行为不符合所谓的标准,但是请不要用承认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的童年世界,好吗,不要把成人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好吗?孩子的世界是天真无邪的,不要玷污了孩子纯真的童年。孩子,要的并不多,他们渴望被关心,被关注,被理解,仅此而已。我们成人是不是该反思一下自己,反思自己可不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我相信每一个成人父母都可以做到这一点,只要你们多一份理解,这就够了。相信我们的孩子都不笨。
由此也想到了老师的教育的问题,希望看到更多的想尼库巴一样的老师出现,扼杀孩子天性的老师最好把他驱除教育界!谁都不会同意你们来伤害祖国的下一代!
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看到那双明亮而充满沉默的抗争的眼眸,我想起了我的小堂弟――勋勋弟。同样的是小堂弟,发发却勾不起我的半点思念。一个月的相处,一个月的陪伴,小堂弟给了我太多的笑声,正能量。小堂弟,总有一天,他会长成一个顶天立地的大男孩,我也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不再年轻,不再有太多的时间陪伴你一起长大。你是否会记得在你的童年里,有一个叫林杰姐的堂姐是那么那么的宠爱你,那么那么的喜欢你,喜欢和你在一起,喜欢带你出去玩,喜欢为你买东西,喜欢和你一起去超市,喜欢和你一起玩游戏,喜欢帮你拍照,然后保留下来,留给你长大后看。若干年后你还会不会记得你是我唯一的“小野人”,我是那个唯一叫你“小野人”的人……
亲爱的小勋勋,我好想好想写一封信给你,写给15岁的你,20岁的你,抑或30岁的你,当你读书初中了,升高中了,成家立业了,我也老了,你是否还会记得我?我们的感情会不会渐行渐远?
回想起为了人生打拼的时光,获得人生丰富的阅历,同时也在离一些东西越来越远,譬如熟悉的家乡,亲情,逐渐淡化的友情……亲情,友情都需要维护才能保温,为了拼得一身成绩,我在奋斗的路上,孤独的前行,那些慢慢消失的联系的好友,你们会原谅我么?其实我也很担心,担心我有一天挣得一身光辉的成绩,也实现了自己梦想,在回想曾经的熟悉的家乡,亲友,却有了一层深深地隔膜。追梦的路上,难道这就是代价么?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篇4
电影播放到这里时,细心的人会看到一些问题初露水面,以教育为生的老师们面对这个“不思进取,调皮叛逆”的学生,他们并没有采取任何方法去帮助这个孩子走上正道。成绩上不去,学不会其他人学的知识,回答不出来简单的问题,老师只是采取一些惩罚措施,去惩罚他,实在不行就选择了放弃,毫不犹豫的把他归为“问题儿童”。伊夏的父亲在他和其它小朋友打架时,在老师一次次上门告状时,他也只是选择用武力解决,教训自己的孩子,抱怨他为什么不懂事,为什么不能向品学兼优的哥哥一样。电影在此之前唯一给人的安慰可能就是伊夏的母亲,至少我们看到的是他的母亲很爱她,很爱这个家,也曾想帮助伊夏去取的一些进去,让他有所变化,甚至为此放弃了自己工作!任劳任怨,为这个家默默的奉献这自己的一切!然而他们都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去帮助这个孩子,没有人真正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发现他的问题所在。
学校用成绩的高低去衡量一个学生的能力,这是应试教育的一大弊端,一把尺子怎么能准确的测量出没一个学生的“尺寸”呢!
然而很多父母也自然而然的把成绩当作衡量他们的标准,认为成绩高就是好孩子,这难道不也是一种误区吗?还有一种对孩子的伤害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很多父母经常会把别人家的孩子拿着和自己的孩子做对比,然后抱怨他什么都不行,这对孩子的伤害是无形的,也是很有杀伤力的!这部电影里到没有别人家的孩子,只有一个样样精通的让所有人都满意的哥哥,父母在伊夏每次遇到问题的时候都拿着哥哥的榜样刺激他,以至于被送去寄宿学校时,伊夏认为爸爸妈妈不爱他了,这个家也不想要他了,才有了那本翻页移动的漫画!
当这里的老师慢慢发现伊夏的问题时,居然和上一个学校的老师一样,不假思索的就认为他是“问题儿童”,甚至私底下还嘲笑他!我不懂,这难道是一个老师该做的事吗?发现学生成绩上不去,难道不应该是帮着寻找原因,去解救这个学生吗,不是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吗?一个父亲会这样对待自己孩子吗?直到后来这个代课美术老师尼克的出现,伊夏的心结才得以打开!在所有老师都嘲笑他的上课方式时,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说服校长,去伊夏家里了解这个孩子,研究伊夏的作业和绘画作品才真正找到问题所在!尼克老师爱迪生等等各种名人的事例去激励他,在他的帮助和引导下,伊夏不再害怕,并且取得了绘画比赛中的冠军,书写和阅读的问题也慢慢被解决!伊夏开始变得和一般儿童无二,甚至成了超出常人的绘画小天才,被同学和老师认同!
伊夏最感激的人是尼克,是尼克把他从堕落的深渊带了回来,给他自信,让他走上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正确道路!到伊夏战战兢兢的拿着自己的第一份奖状时,多少人被感动的潸然泪下,感激这个老师!可是在此之前伊夏的那些老师和那些有这和这些相同作为的打着教书育人旗号的老师们不应该反思一下吗!你们在无形中“放弃”过多少这样的“小天才”!可能就是因为你们的打击和放弃,让他们步入歧途,平庸一生!
学校用成绩给学生定下的“框架”,父母用爱给孩子定下的“框架”,社会用他衡量一切的标准给这些有这特殊才能的儿童定下的“框架”,都只是发现每个人表面存在的问题,要想真正教好每个孩子,就要求每个老师用心去发掘他们的内心世界,而不是用一把尺子,一个框架停留在问题的表面!
每个孩子都是上帝咬了一口的苹果,他们是平等的,都是地球上一颗闪闪发光的小星星,不要因为你的疏忽让他们披上了一层黑纱失去了原有的光亮!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篇5
小主人公——伊夏,他常常在课堂上捣乱,他的父母经常被叫去学校处理。但是他自己却一点都不觉得自己有错。慢慢的,他竟然逃学!还请求哥哥帮他写请假条来骗老师。他一次次地不只悔改,终于,他的父母失望透了!把他送去了全日制的学校。离开了父母,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地陌生!他并不习惯那里的一切,他害怕极了!他开始变得不再欢笑,不再说话,不再与父母交流,不再画画。
直到一个吹着短笛以小丑形象出现在孩子们面前的老师,他就是——尼克老师。尼克老师的善良,风趣,大爱。伊夏在尼克老师的用心开导下,他慢慢走出了自己的黑暗世界。尼克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帮助伊夏提高认字能力,一切都在慢慢变好,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很多。之后,尼克老师为了伊夏开办了一次"画画比赛"。伊夏的画画得非常好,与老师画得画不相上下。但是,最后还是伊夏的画获得了大家的好评,他的画作为学校画报的封面。伊夏的父母看着儿子的进步,激动不已。
观看过程中,我听到不时会传来抽泣声。我觉得很欣慰!这个现象说明,我们的老师都被感化到了。不管是因为尼克老师的为孩子的无私的付出,或者伊夏与父母之间若即若离的亲情。我觉得对我们的心灵都是有增量作用的。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篇6
?地球上的星星》的小主人公伊夏是一个八岁小男孩,他的世界充满了别人并不以为然的惊奇:色彩、鱼儿、小狗和风筝,甚至是别人随意踩出的水纹和倒影。这些对于成人世界并不那么重要,他们对家庭作业、分数和次序更感兴趣。而伊夏在学校,总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当他惹出的麻烦已经超出父母能承受的`范围后,他被送到了一家寄宿学校接受"教育指导"。
在新学校,一切并没有什么不同,甚至愈演愈烈。伊夏必须应对额外的与家庭分离的创伤。一天,一位新的美术老师尼克突如其来,用乐观和自由的教学风格感染着每一个学生。他打破了"事情是如何完成"的所有规则,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梦想,去想象。学生们都满怀热忱,除了伊夏。尼克很快也发现了伊夏并不快乐,然后他开始了找寻原因。他发现伊夏最主要的问题是不能拼写和阅读,他是一位学习障碍的儿童,尼克对伊夏采取了一系列的特殊辅导,从而最终帮助伊夏找回了自己,还有快乐。
当然,我也能理解伊夏爸爸的焦急与失望,伊夏爸爸虽然不懂教育,但他也是担心儿子的,他之所以一再给伊夏施压是因为担心伊夏今天的不努力会造成日后被社会的淘汰。可怜天下父母心,同样有责任感的老师,难免也会对后进的学生产生焦虑,我觉得这种焦虑也要一分为二的看待,一个不无责任感的老师是不会关心学生进步与落后的,只有一个把学生当自己孩子的老师才会因为付出后没有收获而失望、焦虑。这种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通过影片的夸张演绎,特别是从孩子视角的镜头表现,我感受到了一种心灵的涤荡,这种焦虑的释放对孩子的影响是破坏性的,伊夏因为大人的这种焦虑释放一度处在心理崩溃的边缘,就连伊夏哥哥——好好学生约翰在打输网球决赛时,面对父亲失望的嘴角、质问的眼神,也是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
在大人担心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孩子未来是否可以适应,一味给孩子学这学那,让孩子会这会那的同时,我们能不能静下心来,从孩子的角度去体会感受,电影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面对班上听话的孩子,我们在尽职尽责的实施着教育,推进着孩子的进步,但当我们面对着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孩子时,我们能否也像尼克老师一样,多一分耐心、多一分等待呢?生活,就像是磨石刀,总能将我们变得平滑光整。
当我们身边出现一块有个性的石头时,我想只要他本性纯良,我们就应不断调整自己,用耐心、爱心去接纳和包容,虽然他也许不能成为普遍意义上成功的人,但至少他是个健康快乐的人,也许正是这一份接纳和包容,说不定就能成就一个让世界惊艳的人。尼克老师对孩子的关心是实实在在的,心理的接纳、教育的指导、信心的重塑,一切都是可行的,在接触家长中我也常发现像伊夏爸爸的人存在,对面孩子或打骂,或溺爱,这都是扭曲异化的关心,而孩子真正需要的关心,也许就是能骑在爸爸肩上吃冰棍,能在发呆幻想时得到一点理解,能有面对面倾心交谈的时候。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强行将他们装在同一个箱子中,只会造就复制人偶的时代。让孩子的童年多一些属于自己的天马行空和自我探索,这种探索也许会走很多弯弯路,但正是弯弯路上的点滴感受,流连忘返才是属于他们自己生活的细节和美丽。少一点控制,多一点理解,让地球上的星星都能闪耀自己的光芒。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篇7
大概是对心理学的热爱,两个半小时的电影一口气看完,没有什么大悲大喜的情节,有的只是时下部分儿童所面临家长学校的一些教育理念,发展方向云云。读完感触颇多,就以我拙劣的文笔,权当休闲写写我对这部电影的一个观后感。
电影的开头是一幅幅颠倒莫名的图画,也是故事小主人公伊夏由于先天的问题所面临的一个读写方面的‘障碍’。上帝关上一扇窗,也必然会打开一扇门。无疑,伊夏是一个天马行空的男孩子,充满想象力的世界里有着奇妙美丽大胆丰富的色彩动画。会飞的鱼儿,神秘的星空,可爱的星球,童真的飞船,等等许多有趣的世界,他沉醉其中。
但现实是残酷的,由于学校老师的偏执教育理念,家长扭曲的价值观,逐渐的迫使一个天才慢慢走向寂灭。
可是,就像千里马之遇伯乐,伯牙之遇子期。阿米尔汗饰演的尼克老师作为一个美术课代课老师来到了他的世界,从此他的世界从阴影逐渐又恢复了以往的天马行空。不仅如此,有着丰富知识和经历的尼克帮助小主人公伊夏成功的学会了理解和接受以往晦涩难懂的文化课,字母数字的应用。
其中的曲折自不必多说,故事的大概内容便是如此了。
那么我们生活在目前经济高速发展,全民素质落后的一个大环境之中,我们也自然有机会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是不是有这份慧眼,有这份耐心会去接纳和引导这样一个在某些方面有缺陷的儿童呢?不管答案如何,我从来都相信,上帝是一个公平的存在。
值得深思的就我看来有两件事情,其中一件是家长和老师对孩子身心发展的不重视和不够深入的了解。电影中的孩子伊夏最开始无疑是不幸的,面对着老师的辱骂,父母的不理解,小伙伴的暴力。他真的是很勇敢的,直到他的父母送他去一所寄宿学校,在伊夏来看,那是一种最沉重的惩罚,他开始了自闭的生活。值得一提的大概是那本快翻漫画,每一页都描述的是他的父母哥哥逐渐远离他的一个过程。看到这里,诚然是心酸且无奈的,一个小孩子初识世界,却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关爱,那该是怎样的一种凄凉。
另一件便是整个社会对于小孩子心理发展的普遍漠视。实际上,心理学上对于小孩子从受精至青春期的每一个细分阶段都有着足够的描述和大量的试验,我们已然有了前车之鉴,不该让幼小的心灵承受无妄之灾。不论是家长,老师,还是其他相关的人都该去又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正确的`理念去教育下一代。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篇8
今天上午学校组织我们全体教师在阶梯教室观看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感触颇多!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伊桑是一个令老师、家长头疼,小伙伴把其看成另类的小男孩。他三年级上了两年,而每次考试仍为零分。在英语课上,字母在他眼里都是会跳舞的,他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做得一塌胡涂,老师多次以罚站、罚跪、向家长告状的方式来惩罚他,却没有任何改变。忍无可忍,校长责令其父母劝其退学。他暴躁的父亲除了打耳光、谩骂和无奈,更没有任何办法。
就是这样一个学生,却很有幸在新的学校遇到了一个美术老师。他长途跋涉,来到伊桑的家,和父母交流,查看他的作业和画,终于弄清了伊桑的原因:这决不是态度问题,而是思维的问题。因为把字母看成是跳舞的伊桑,却对色彩有着很强的敏感性和丰富的想象力,他是一个有着严重阅读障碍的学生。
后来这位美术老师在班上用爱迪生、爱因斯坦等小时候同样有着阅读障碍的科学家的故事,来培养伊桑的自信心,采用各种适当的方法:在沙子上画字母、用颜料、橡皮泥来画、做字母、在电脑上玩游戏来改变伊桑对字母的敏感性。这已经完成超出了一个美术老师的职责范围,却从此改变了他自卑、自闭的性格。并最终在全校绘画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各门功课也明显提高。
看完这个故事,我的心情很复杂。在我们的班级同样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学生,他们或者对学习有着障碍,或者无视纪律。在老师和家长的眼里一定也是无药可救的学生。虽然我们也曾这样用自己的耐心和爱心,给其补课、劝说,却始终没有找到其成为这样的原因,只是做了表面文章,效果也只是微乎其微的。
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很多:
一、每颗星星都有其闪亮的理由。
伊桑的闪亮之处是他的画画天分,在他大脑中有着无比的想象力。他不喜欢学习,却善于观察,他喜欢与小鱼、小蝌蚪、小狗亲密接触,他能把3×9想象成地球与冥王星的战斗。在他的世界里,充满着幻想与神秘。可在我们成人的思想里,却难以理解,只能把他的闪亮之亮埋没在其种种“劣迹”中。每个孩子都如一颗闪亮的小星,尽管有的.星光比较耀眼,有的星光有些暗淡,但无论得怎样,他都有其闪亮的理由。
二、每颗星星都要我们用心来欣赏。
伊桑只所以让同学、老师、家长都不满,只是他在用犯错的方式来武装自已,他像只刺猬一样竖起满身的毛发来保护自已。只是因为没有任何人欣赏他,理解他。假如我们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欣赏,就会给每颗星星发光的机会。
这部电影给了我一次深刻的洗礼,真想不到在我印象中比较落后的印度能拍出这样一部感人至深的教育电影,也希望更多的老师都能看到这倍优秀作品并从中受到启发。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改变不了这种功利性教育的悲剧,但我会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尽量多关心孩子们。也希望世界上能有更多的尼库巴,因为地球上的小星星们都需要他们。这部电影告诉我们的是:不仅要有爱心,更需要的是俯下身来,跟孩子一起发现问题,不要让孩子感觉那么无助,每个孩子都会从老师的言行举止中感觉到爱。
善待每一颗小星吧,从他的身上发现闪光的细胞,给予每颗小星煜煜生辉的勇气。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