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档范文 >心得范文

学楷模做楷模的心得体会8篇

每次挑战和失败都是深刻的心得体会的源泉,心得体会是个人成长的里程碑,以下是写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学楷模做楷模的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学楷模做楷模的心得体会8篇

学楷模做楷模的心得体会篇1

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位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接壤,边境线长888.5公里,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塔吉克族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一家就居住在这里,祖祖辈辈都在山沟里放牧。从爷爷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到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再到拉齐尼·巴依卡,他们一家三代接力,担任民兵护边员,为国戍边。至今,拉齐尼·巴依卡已经在这里做了15年的护边员。

1957年,拉齐尼的爷爷凯力迪别克自荐成为边防连第一位“牦牛向导”,随后,他的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在红其拉甫边防连担任义务巡逻向导38年。拉齐尼十几岁的时候便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2004年,从部队退役的他正式接过父亲手中的鞭子,和其他塔吉克族护边员一起,骑着牦牛行走在这条千里边防线上。

60多年来,拉齐尼祖孙三代的足迹踏遍了帕米尔高原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沟。在拉齐尼的心里,巡逻是国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没有国家的界碑,哪有我们的牛羊?”

全国__期间,记者在会议驻地的电梯上巧遇拉齐尼·巴依卡代表,他用流利的普通话问道:“你肯定知道红其拉甫边防连吧?从我爷爷那一辈开始,我们祖孙三代跟边防连官兵一起巡边几十年了,我的普通话就是他们一字一句教会的。”

下了电梯,记者和拉齐尼来到一楼大厅的解放军报电子阅览屏前,一起翻看红其拉甫边防连的报道和照片。说起与边防连官兵的故事,拉齐尼笑称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从前和官兵一起骑着牦牛巡逻,每天太阳出来就走、太阳落山就在山里搭起帐篷将就一晚,有时还会遇到雪崩、滑坡、泥石流等危险,往返一次要近10天时间。

2011年11月,拉齐尼像往常一样和官兵们在有着“死亡之谷”之称的吾甫浪沟巡逻,突然间天气骤变、突降大雪,积雪的厚度将牦牛都埋没了。

行走在最前面的战士皮涛不慎从牦牛背上摔了下来,掉进雪洞里,周围的冰雪不断垮塌。在危急时刻,拉齐尼高喊:“大家都不要动!”然后自己迅速爬到雪洞旁边脱下衣服打成结,做成绳子,花了两个小时将皮涛从死亡线上救了出来。皮涛得救了,体力透支的拉齐尼却被冻得不省人事,送到县医院急救3个小时,才挽回了生命。

在这10多年的巡逻路上,他和边防官兵结下深厚情谊。“不光是我,我们周围的牧民都把边防连官兵当成自己的亲人。”拉齐尼掰着手指说,大雪压塌了房子和羊圈,他们来修;

孩子上不起学,他们主动捐款,还给孩子补课;

吐尔迪罕大妈家里困难,他们就买来羊羔,帮她致富;

红其拉甫没有医院,牧民生病了都到连队找军医兄弟,到连队就像到自己家一样……

“这不是亲人又是什么呢?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说着,他用力地拍了拍心的位置。

“看,我们的安居房漂亮吧?”拉齐尼向记者展示手机里的照片,讲起这几年护边员身边的变化:牧民们放牧有补助、种地有补贴,每年还享受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孩子上学的学费全免;

边防修好了巡逻路,建起了执勤房,还给护边员们配发了摩托车、对讲机、望远镜,以前步行巡逻需要好几天,现在骑摩托车只要5个小时,而且再也不用风餐露宿。

“虽然现在条件好了,但很想念从前和边防连的兄弟们顶风冒雪巡逻的日子,一起吃过的苦,才是最想回忆的甜。”说话间,拉齐尼的电话响起,是儿子拉蒂尔打来的。他边接电话边说:“拉蒂尔说长大了也要像我一样做一名护边员。我告诉他要好好上学,说好普通话,将来成为一名解放军,保卫祖国,保护人民。”

粗糙的双手、紫红的面庞、一顶塔吉克族特色毡帽,这位质朴的护边员用坚守书写忠诚,以丹心照耀边疆,在祖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留下了自己坚实的足迹!

学楷模做楷模的心得体会篇2

连日来,霞浦县松山街道古县村党支部书记孙丽美同志的先进事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人们被孙丽美的精神深深打动,真真切切感受到一位优秀共产党员所达到的精神境界。作为一名刚入职的乡镇年轻干部,要学习她实干担当、攻坚克难的务实作风,学习她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从学习中汲取奋进力量,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的动力。

孙丽美同志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作为一名奋斗在基层的年轻公务员,要向孙丽美同志学习,自觉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孙丽美同志为榜样,践行提交入党申请的初心使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年轻干部,她的事迹让我十分感动,倍受鼓舞,她的精神值得学习。我们将学习并传承孙丽美同志的精神,坚守初心,为家乡的振兴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要从孙丽美同志身上汲取精神力量,把初心和使命转化为服务群众的责任与动力,以更加热忱的工作态度投入到乡镇工作之中。

的确,一个人追求之路漫漫而修远,我们需要上下而求索。求索自己的工作初心,求索自己的工作真理,求索中,我忘不了当初的那份执着,忘不了自己神圣的使命,更无法忘怀的是那份对党的信仰与忠诚。孙丽美在工作上的敢于担当正是来自公心。正因如此,古县村发展才能汇聚起党群一心、同心奋斗的磅礴力量。

学楷模做楷模的心得体会篇3

立志奉献终身,他为矿山救援倾尽全力

多年一线救援的“火里来水里去”,让肖文儒患上了关节炎。从事应急救援指挥工作后,又因生活作息不规律、压力大,造成了他心脏血管95%堵塞,因而进行了心脏支架手术。家人跟他说要注意身体,他却比以前更拼了。

为了不让家人担心,肖文儒总是将前往现场救援说成去地方出差、调研几天。做完心脏手术不久,肖文儒又冲到一线。在电视上看到他憔悴疲惫的面孔,姐姐立马拨通肖文儒的电话,近乎咆哮地问:“你不要命啦?!”

在肖文儒的办公室里,有一个行李箱,便于他接到救援任务后“说走就走”。他说:“能把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一切都值得。”轻描淡写的一席话,却让人看到人民在他心里的分量。

2017年6月,四川茂县突发山体垮塌。肖文儒带领工作组携边坡雷达赶赴现场,保障救援环境安全。他沉着冷静、精准研判,带领工作组和当地政府部门人员进入作业区。很多人并不知道,由于过度疲劳,加之烈日暴晒,他出现了血压升高、头晕等症状,就着凉水服下药片后,才撑了下去。

“这些年,我最难以忘记的是惊心动魄的事故现场的情形,最幸福的事是历尽千辛万苦把人救出来。救援很苦很累,但不管多苦多累,只要人能救出来,一切都值了。”对于这份事业,他永远保持着冲锋的那股劲儿。

像肖文儒这样连续从事应急救援一线工作近40年的人不多见。当年参加全国救护大队长培训的同期队友大多已改行换业,但他还是舍不得自己的专业。他说:“其他行业有很多人干,但矿山救援需要我,需要我这30多年的实战经验,我的工作有价值,我愿意倾尽全力。”

学楷模做楷模的心得体会篇4

淄博市最近评选出了10位教书育人楷模,通过在网上查看他们的实事迹资料,深深感受到这些教师的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感觉自己与这些优秀教师相比还有差距。这次学习使我深受启发,反思自己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把爱撒给每一位学生。

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师爱。有爱就有教育。师爱是师德的灵魂。优秀教师共同的特点是热爱教育、热爱学生。著名教育学家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的确,教师这个职业,是个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做学生的好老师,首先要爱学生。要把学生当做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对待。用慈母般的心情去教育、去关怀每一个学生,去爱护和培养每一位学生。伸出温暖的双手,献出真诚的情和爱,扶持他们一步步长大。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每天都在做着一件又一件平凡的事情,然而这些事情却连着千家万户,连着祖国的未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这和教师具有的高尚的师德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充满了爱,教育将永远是艳丽的春天!

二、自存高远、无私奉献。

看老师的资料,让我受益匪浅,内心澎湃!是啊,想自己当初刚踏上三尺讲台时,满怀壮志,也经历过成功与失败,但与楷模们相比发现自己是那么的平淡,从中让我感受到一个活生生的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热爱生活的教师形象。他们的事迹可以点燃激情,我想自己应该拿出勇气和热情,更好地走好自己的教育之路。

三、学习先进经验,提高教学效率。

没有研究就没有教育的推进,没有研究就没有教师专业的发展。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反思自己在教育研究方面的不足,名师的报告给了我们启发,教育研究就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始,在教学中研究,在课例中研究,在实践中研究和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作为老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使者,努力学习、勤于实践,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努力践行者和积极推进者。首先需要有爱心。而在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爱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彰显学生的个性,放飞学生的心智,启迪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其次,教书育人需要耐心。内心如火一般炽热,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为全体学生服务,这样才能燃起学生对知识渴望的熊熊之火。激发学生的斗志也是必不可少的,给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有“克敌制胜”的决心,这样才能在“创新教育”面前打好攻坚战。

通过学习优秀教师的事迹,我进一步体会到,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是我们老师必备的道德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友好的对待他们,理解和信任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和他们交流,多鼓励和表扬他们,要尊重他们,宽容他们的过失,当学生有不足时,多给予激励和赞美,对学生精心呵护,尊重学生人格,善待、宽容、理解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觉到在学校里比在家里的还要幸福的多,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开心和幸福。

学楷模做楷模的心得体会篇5

1974年10月,17岁的张桂梅跟随姐姐从家乡黑龙江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45年来,她不是一步步走向大城市,而是一步步走向贫困山区。

1996年8月,她的丈夫去世,父母双亡、无儿无女的张桂梅黯然神伤,她决定离开伤心之地,调入丽江市华坪县。她放弃进入全县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选择了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承担起4个毕业班的教学任务。

一年后,不幸再次降临。1997年4月,她查出患有子宫肌瘤,且肌瘤已经有5个月胎儿那么大,需要立即住院治疗。

张桂梅忍着疼痛继续站在讲台上,她不愿意因为自己而影响学生们中考。直到7月中考结束,她才住进医院。打开她的腹腔,医生们倒吸了口冷气:腹腔内的器官全都移了位,肠子已经粘连在后壁上了,取出的肿瘤有两公斤多。

2001年,张桂梅兼任新建的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的院长。第一天,儿童之家收了36个孩子,最小的两岁,最大的12岁。此后,张桂梅除了上课,还要一把屎一把尿地照顾这些幼小的孤儿。

儿童之家的工作,让她萌生了创办一所学校、让贫困山区女孩免费接受高中教育的想法。经她到处游说,这一善举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华坪县委、政府协调出土地,省、市党委政府划拨了100万元的办学经费。

2008年8月,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级中学在华坪建成。11年来,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连续10年高考综合上线率100%,1645名贫困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

学楷模做楷模的心得体会篇6

“我就是一个会种庄稼的农民”

10月,一场竞买会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大塘子村进行,朱有勇院士扶贫工作站科技扶贫项目培育出的首批林下三七成功出土。现场,各企业代表此起彼伏喊出高价,他赶紧叫停,“我们要种的是好三七,是老百姓吃得起的三七。价格太高,不是我们种植的目的。”

发明专利20余项、荣获各种重大科技奖励18项,朱有勇科研成果丰硕;植物病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农业先进科技工作者,朱有勇头衔众多,但他最喜欢村民们叫他“农民院士”。“更准确地说,我就是一个会种庄稼的农民。”

“既然是扶贫,当然要到最穷的地方去”

20xx年,中国工程院决定对澜沧县开展对口帮扶。这里贫困面广、贫困人数多,是脱贫攻坚主战场。讨论会上,院士云集,环顾一周,当时已经60岁的朱有勇发现自己最年轻,毅然挑起了大梁,“我最年轻,我来干。”

进村考察,朱有勇连连叹气,漏风漏雨的篱笆房,放上几张床,堆着点玉米杂粮,就是很多人的全部家当。“是真的穷,但是不该这么穷。”朱有勇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既然是扶贫,当然要到最穷的地方去。”

澜沧当地主要是拉祜族,大部分人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里,以种植野谷、玉米和打猎为生。在中国工程院进驻之前,这里的很多村民还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之下。

全面调研之后,云山村蒿枝坝村民小组被确定为科技扶贫示范点,以此为突破口,朱有勇率领百余人的教授、博士专业团队,正式进驻蒿枝坝。

20xx年,蒿枝坝就实施了道路硬化、安居房建设等一系列项目,却并没有让当地村民的生活真正得到改善。“这里不是资源贫困,是典型的素质贫困。”信息闭塞、语言不通、人均受教育年限短,正是当地贫困的根源。这里的贫困让朱有勇一股热血涌上心头,“越是艰难,科技扶贫就越有大作为。”

“手把手领着老乡干,实实在在做给老乡看”

调研分析当地的气候、土壤、降雨后,冬季马铃薯成为朱有勇及其团队试点扶贫的第一个重点项目。

但在项目推广初期,却吃了闭门羹。院士的名声,在这个小坝子上并没有太大的作用,迎接朱有勇的,更多是村民们怀疑和打量的目光。早年间,村里尝试种植新品种却惨遭市场“滑铁卢”,是不少村民心中的阴影。

“难道院士比我们农民更会种地吗?”“种地就是挣口饭吃,还能指望着挣大钱?”“冬天种了,卖给谁?院士还能管你卖土豆?”

村民的疑虑,是摆在朱有勇面前最实际的问题。为证明自己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选择了用事实说话。

在当地政府和云山村村委会的支持下,100亩冬季马铃薯示范种植项目正式上马。带着新研发的马铃薯品种,朱有勇扛起了锄头。每天一大早,就在田里扎了根,有时候甚至直接跪在田里,双手刨土,查看土壤土质和农作物生长情况。

20xx年11月,冬季马铃薯的种子正式在蒿枝坝种下。从播种、看护、浇水,每个环节,朱有勇和他的扶贫团队都精益求精。20xx年3月,密密麻麻的马铃薯破土而出,平均亩产3。3吨,最高亩产4。7吨,产值达90万元。

刘扎袜是第一批贷款入股种植的村民,这个项目让他增收上万元,“没想到院士还真的管我们卖土豆啊。”过去的冬季闲田,生出了金子,院士小站的门槛快被村民们踏破了。“要让村民们真正看到效益,我们可以手把手领着老乡干,实实在在做给老乡看!”朱有勇的科技种子在这里结出了果实。

“能帮农民兄弟解决问题是幸福的事”

冬季马铃薯只是当地致富的一块敲门砖。“冬闲田”变成“效益田”,不曾开发利用的人工松林,成功用于科学种植有机三七,冬季蔬菜和水果种植提升效益……科技成果的转化,让朱有勇的理想一点点实现,“这比拿多大的奖项、给多少钱都更让我高兴。”

从20xx年驻村蒿枝坝以来,朱有勇一大半时间都在村里度过。很多当地村民不会汉语,为能顺利沟通,他还从头学起了拉祜话。

朱有勇有晨跑的习惯,绕着蒿枝坝,每天5圈,雷打不动。开始,只要听见村里一大早此起彼伏的狗吠,就知道大城市来的扶贫院士又在跑步。慢慢地,村里的狗不叫了,来蒿枝坝参与扶贫的教授、专家也加入晨跑。

好几次,每当朱有勇要离开村子,村民就跟在后面,一起唱当地的民族歌曲《实在舍不得》:“最怕就是要分开,要多难过有多难过,最想么就是你再来,要多快乐有多快乐……”

“能帮农民兄弟解决问题是幸福的事。他们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朱有勇说。

学楷模做楷模的心得体会篇7

王进喜,甘肃玉门人,是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全国着名的劳动模范。1938年,15岁的王进喜进入玉门石油公司当工人,建国后历任玉门石油管理局钻井队长、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长、大庆油田钻井指挥部副指挥。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展现了大庆石油工人的气概,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中国工业战线一面火红的旗帜。王进喜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被誉为油田铁人。1959年,王进喜在全国“群英会”上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

1960年春,我国石油战线传来喜讯━━发现大庆油田,一场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随即在大庆展开。王进喜从西北的玉门油田率领1205钻井队赶来,加入了这场石油大会战。一天,突然出现井喷,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粉,王进喜当即决定用水泥代替。成袋的水泥倒入泥浆池却搅拌不开,王进喜就甩掉拐杖,奋不顾身跳进齐腰深的泥浆池,用身体搅拌,井喷终于被制服,可是王进喜累得站不起来了。房东大娘心疼地说:“王队长,你可真是铁人啊!”“铁人”的名字就是这样传开的。王铁人为发展祖国的石油事业日夜操劳,终致身心交瘁,积劳成疾,于1970年患胃癌病逝,年仅47岁。

王进喜干工作处处从国家利益着想,他重视调查研究,依靠群众加速油田建设,艰苦奋斗,勤俭办企业,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建立责任制,认真负责,严把油田质量关。他留下的“铁人精神”和“大庆经验”,成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财富。1964年,毛泽东同志向全国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

王进喜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铁人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共产党人的楷模。他更是一个为国家分忧解难、为民族争光争气、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

学楷模做楷模的心得体会篇8

“来人啊!救救孩子!”1月4日中午13时56分许,在喀什大学进行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与舍友木沙江·努尔墩刚做完常态化核酸检测,正准备去餐厅吃饭,突然听见一阵带有哭腔的叫喊。循着声音,他急奔过去,发现一个小孩在人工湖冰面玩耍时,冰面突然断裂,孩子陷入冰窟,无助的母亲正在湖边哭喊求助。

情况危急,拉齐尼·巴依卡来不及细想,一脚踏上冰面,直奔孩童。在伸手去拉孩子的时候,冰面突然坍塌,拉齐尼·巴依卡也不慎跌入水中。冰冷的湖水,迅速带走身体的温度,拉齐尼·巴依卡奋力举起双手,拼尽全身力气把孩子尽量托在水面。此时,一同赶往湖边救人的木沙江·努尔墩也跳进冰冷的湖水中,帮助他一起施救。闻讯赶来的人们也纷纷参与救援。十多分钟过去,孩童成功获救,但托举起他生命的拉齐尼·巴依卡却再也没有从水中上来,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

冰凉的湖水呀,你怎能如此无情!拉齐尼·巴依卡的家人、朋友,曾经得到他帮助的乡亲们,以及他所在培训班的老师同学,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他们熟悉的那个忠诚正直、谦逊善良的拉齐尼·巴依卡就这样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守边护边事业和挚爱的亲人。

“前两天,我们还一起上街给他买了一套新衣服,他说要在今年全国__的时候,到北京再穿。”舍友买买提·居马红着眼圈哽咽地说。

祖孙三代忠诚守护祖国边境

拉齐尼·巴依卡工作的地方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位于新疆帕米尔高原东南部。这里有一条我国和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接壤的边境线,全长888.5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氧气含量只有平原的一半,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

从1957年起,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凯力迪拜克就自荐成为了部队边防连第一位“牦牛向导”。后来拉齐尼·巴依卡的父亲从他手中接过了这根“巡边棒”。

拉齐尼·巴依卡十几岁时,便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探路、查看地形。由于地势险要,巡逻不能乘车,只能借助牦牛。2004年,从部队退伍的他接过父亲手中的鞭子,成为了不穿军装的边防军人,和其他塔吉克族护边员一起,骑着牦牛巡逻在这条边防线上。

2004年8月,拉齐尼·巴依卡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深感自己肩上责任重大和使命光荣,凭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满腔挚爱,守卫着帕米尔高原这片净土,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誓死捍卫着国家尊严和每一寸国土。拉齐尼·巴依卡三代守边的动人故事在帕米尔高原早已家喻户晓、广为流传,他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亲切地称赞为在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

“帕米尔雄鹰”,一路走好

拉齐尼·巴依卡曾多次荣获国家和自治区道德模范、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优秀护边员等荣誉称号。2020年10月他又获得“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荣誉称号,并受到_____的亲切接见。同年11月,他又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0年10月2日,应邀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5周年大庆的拉齐尼·巴依卡在乌鲁木齐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多次提到他的一头白牦牛。语言朴实,感情真切!

这头白牦牛对于拉齐尼而言,是他出生入死的亲密战友,2014年,它在跟随拉齐尼护边途中,不慎受伤而亡,这成了拉齐尼多年的隐痛。

“刚到乌鲁木齐的那天晚上,在宾馆里,我又梦见我的白牦牛,6年了,我经常梦见它……”

如今

边境线上还会有骑着牦牛巡边的队员

但再也不会出现拉齐尼·巴依卡的身影

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

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

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

这是拉齐尼·巴依卡生前常说的一句话

这铿锵的铮铮誓??

回荡在帕米尔高原的群山之巅

“帕米尔雄鹰”将永远飞翔在祖国的边境线上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带来的6篇《2022年学习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时代楷模刘永坦先进事迹7篇

时代楷模观后观后感推荐7篇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黄文秀事迹7篇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2023观后感6篇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观后感6篇

学守则规范,做文明学生演讲稿6篇

学榜样做榜样小学生演讲稿5篇

学摄影的心得体会8篇

学审计的心得体会8篇

学物理的心得体会通用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48171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