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语言组织能力最好的方式就是写心得了,心得体会其实就是彰显出我们的内心,所以一定要实事求是,写文档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关于春节的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春节的心得体会篇1
今年春节,爸爸想让我们体验一下老家盐城的过年氛围。于是,18日一早我们开车返回盐城。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了目的地。爷爷奶奶正在厨房忙着准备年夜饭。一会儿,二叔二婶带着我的堂妹也到了。晚上,我们一家围坐一桌,热热闹闹地吃了一顿团圆饭。盐城宴席里有几道非常出名的菜,俗称“盐城八大碗”。盐城人吃菜喜欢半汤半菜,八大碗是用先熬好的鸡汤或肉汤加上肉皮、肉丸、鸡蛋糕、淡菜、萝卜等等材料烧出的八种汤菜。
吃完晚饭后,我们开始放烟花爆竹。我拿起一个棍式烟花并点了火,虽然我站得很稳,但还是被强大的后坐力震动了。另一边,爷爷正在点斗香。过年烧斗香是盐城的一个习俗,通常是三十晚上开始烧,以示合家平安,万事如意!我看这个斗香好像一座塔,一层叠着一层,下面大,上面小,高度和我个子差不多。我对着它吹了几口气,就进屋和奶奶包饺子去了。
第二天我们开始走亲访友去拜年。我们拜了一家又一家,每次收到红包时我都会说“新年快乐”祝福他们。这次过年,我收入颇丰,我觉得这样热热闹闹地过年真好!爷爷说,以前过年更有年味儿,在爸爸像我这么大的时候,初一一早,天还没亮时,小朋友们就已经起床,挨家挨户地拜年讨糖吃。每次爷爷都要准备好几大包糖,一上午的时间就分完了。
关于春节的心得体会篇2
一年一度的春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在我的眼中,春节就是热热闹闹、团团圆圆的。
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在准备团圆饭。家长们做饭,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在小区中欢快地玩耍。欢快的笑声传遍了整个小区。厨房里,妈妈、爸爸、爷爷和奶奶都各自忙碌着。妈妈在烧酱鸭,奶奶在烧老鸭汤、红烧鲳鱼,爸爸在炸鸡块、猪排,爷爷在切鸡、烧油焖茄子、番茄炒蛋。厨房里热死了!这么冷的天都能热出汗来,一开门一股热气就扑面而来。大家忙完后,爷爷在楼上叫我:“初初,来吃年夜饭喽!”。我三步并作两步地上了楼,一踏进客厅,就闻到阵阵香气,我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再一看,呀!饭桌上,鸡鸭鱼肉,样样俱全,全是我的最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都坐在椅子上等我呢!爸爸拿出准备好的雪碧,给我们倒上。我们一边喝,一边聊,这顿团圆饭大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吃完团圆饭,我们开始放鞭炮啦!小区里,大家都出来了。只听“砰砰啪啪”的爆竹声此起彼伏。好热闹呀!夜空中霎时“星光”闪耀,在礼花的映衬下,天空中又似点缀着许多五彩缤纷的灯花。绽放的灯花有的像雍容华贵的牡丹,有的像含苞怒放的菊花,还有的像层层叠叠的绣球花,真是形态各异,色彩斑斓,令我目不暇接!
啊!我眼中的春节就是这样的一番热闹景象!
关于春节的心得体会篇3
每年的春运都会正因人满为患、被不一样的声音质疑和诟病,即便如此,每年的春运中,都会有那么多的人不顾拥挤,不顾一票难求,不顾路途遥远,毅然决然踏上返乡的路。质疑和诟病的声音,只关注了人流滚滚对客运所造成的莫大压力,却忽视或者说起码不够关心,过年对许许多多谋生在外的人们对乡情的眷恋,对故土的魂牵梦萦,对家园的念念不忘,对亲情的依靠和向往。如今的城市,离不开这些群体,但是这些群体未必真正融入到城市的生活中来。在他们的心里,城市依然是别人的城市,他们骨子里的乡音乡情,民情风俗,还完整保留着乡土的印记,回家过年,就理所当然,天经地义;似乎也只有回到了那一方天地,才能真正的自在,才能真正的坦然;财富,不必须就是首要的因素,更重要的、更在乎的,是身心的放松,是俚语村言里的稔熟和随意。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是一句俗语,更是游历在外的人们心里边的某种自我安慰。许许多多的人心里,都有这样的观念,家在哪里,根就在哪里,回家过年,也是对自身根本的一种认同和重温。做人,断断不能忘了自己的根本。所谓水有源,树有根,人定然有自己的根本。回家过年,从某种好处上,也是这种根本认识的形象表述。
现如今,也有许多人由于种.种原因,留在工作和学习的地方,不能回家过年,这并不是说,他们没有回家的愿望,少了这样的念头,确是由于条件限制,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决定,在他们的心里,怎样能少却过年回家的想法,他们何尝不想同绝大多数人一样,带着满身年的气息,走上那一条萦绕于怀的回乡路,无论是谁,无论是哪一年,回家过年的念想都会让人心潮难平,迫于现实,取取舍舍罢了。齐的组词
回家过年,是一种民俗,更是一种文化情结,家和亲人,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也会在每一年,衍生出新的风味,新的意境。
关于春节的心得体会篇4
春节,顾名思义,应该是庆祝春天到来的节日,是我国乃至华人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传统节日。从腊七腊八到正月十五,人们都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中。那些天南地北的亲朋故旧,不顾山水阻隔,以敬拜父母的名义回家,以亲人团圆的名义回家,相聚在春节里。
春节的重头戏,要数团年宴了。这一天大人们最为忙碌。厨房里热气蒸腾,煎炸蒸煮飘香,锅碗瓢盆齐鸣;爷爷奶奶刀工精湛,爸爸妈妈厨艺了得。像我这样懒散的人,也要参与收拾屋子,接待客人。而我更期待团年宴的早一点开席,以便大快朵颐。
下午四点,亲人陆续到齐,一番寒喧之后,论资排辈入席。满桌的菜肴,满杯的琼浆,满满的亲情,弥漫了整个空间。亲人们先拜列祖列宗,又祝福爷爷奶奶、父母等长辈,然后是兄弟姐妹的互相祝福或调侃。酒过三巡,气氛更加热烈,有敬酒的,也有赖酒的,酒杯碰得咣当作响。一顿团年饭,起码要拉扯上一两个钟头才肯罢休。
亲人们无论喝多少酒,却总忘不了一件事,就是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客厅里人多挤不下,就看卧室的电视、书房的电脑,甚至用手机浏览。当春晚主持人敲响新年的钟声,成千上万的烟花升天燃放,将城市映照得好似一座五光十色的迷幻城。
除夕过后,便是大年初一了。放眼望去,大街上,车水马龙,小巷中,行人如织,出行拜年的人,络绎不绝。大人小孩,无论在什么地方相遇,都是互道祝福,新年快乐之声,不绝于耳;礼花鞭炮共鸣,震耳欲聋。
春节,就这样悄然而至,又这样渐行渐远。春节,既然是春天的节日,让我想起不知名的诗句:
春天何其多,属于你的春天有几何?春天把希望给人,你给了春天什么?
关于春节的心得体会篇5
过年(又称春节)是我国最传统的民俗节日。古往今来,在过年这个特殊的节日里,给了许多文人墨客发挥了想象的空间,也留下了许多美文佳句。“一元复始,万象更新。”“遥闻爆竹知更岁,偶见梅花觉已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如今读起仍脍炙人口,千百年来已经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购年货、准备年节器具等等,这些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辞旧迎新”。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守岁,待第一声鸡啼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新年就来到了。翌日,男女老少无论贫富,都穿上平时舍不得穿戴的节日盛装,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恭喜发财。在各家各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满街游人,热闹非凡,一直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罢休。
过年,在我国不同的区域,习俗也各不相同。老舍曾在回忆中说过:北京那地方的小孩子喜欢三件事,一是买杂拌儿,二是买爆竹,三是买诸如风筝之类的小玩艺儿。而第一种买杂拌儿,其他地方的孩子们恐怕只能望之而兴叹了。而到了河南,阎连科曾在文中说:走亲戚的礼肉,一条条挂在半空,这真是一种奇观。浙江要吃酱肉棕子、鱼干,还有喷香的煮芋艿(张抗抗《故乡在远方》),福建则要做白糖年糕、红糖年糕,还有“炸枣”和“五香肠”(斯妤《除夕》)。虽说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终究年味儿没有变,这都能让人产生悠长深远的回味之情。
唐代的高适有一首《除夜作》中写道:“旅馆寒冷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一个“愁”字把诗人不能欲归、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当然这不能与王安石的《元日》所能比拟的。苏轼被宋哲宗贬谪到惠州,他在那里度过第一个春节时悲感交集,赋诗一首,记下了他感伤的情怀,写道:“前年侍王辇,端门万枝灯。牙旗穿夜市,铁马响春冰。今年江海上,云房寄山僧。亦复举膏火,松间见层层。”今昔对比,一盛一衰,一荣一枯,人生感慨,全寄寓在漂泊江海独处禅房的心境之中。
据说春联起源于桃符,贴春联也是表达一种喜庆之意。而相传后蜀主孟昶曾写过“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也可算我国最早的春联之一。说到春联,还流传着许多趣闻轶事。当年暂居于浙江绍兴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夫人的劝说下,写了一副“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的对联,张贴于门外,不到半盏茶工夫不到就被人揭走。他只好再写“莺啼北星,燕语南郊”,还是不能留住。这下急坏了夫人,王羲之急中生智,又写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样一副不吉利的对联没有人再揭。到了第二天,大年初一他又在上下联各加三字,变成“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这真令人拍案叫绝不止。而如今的春节,虽然年味越来越淡,但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来说,天南地北的亲人,大家汇聚到一起过一个团圆年,这无疑成了一件很幸福快乐的事情。每到年节,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这种美好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
古时祭灶神仪式也是十分隆重的,中堂摆起一大桌“福礼”,每家人都要向灶神行拜礼,以示灶神上天向天宫汇报这一年来的好事,灶神的任务是“上天呈好事,下界保平安”的职责。一般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民间叫做“迎春日”,也称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新”。在春节前扫尘,是人们素有的传统习惯。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总有贴门神的习俗,这种习俗大约可追溯到隋唐时期。据说,而唐太宗李世民得了种怪病,梦中常闻鬼哭神嚎,弄得他夜不成寐,焦虑万分。大将秦叔宝和尉迟恭闻知此事,全身披挂,分站在门的两旁为之守护,这种方法果然灵验,不久,李世民就大病痊愈。为感激这两位将军,他令人画影图形,张贴宫中大门的两侧。从此,民间“贴门神”开始大行其道。这只不过是一种传说,也能很好地表达人们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其实,年节对我来说,既是浅浅的划痕,又是重重的一笔。年节怎样过纯是一种心境,来不得半点强求。钱钟书过年,谢绝来客,潜心读书。冯骥才过年,“闭关”与笔墨对话,这不都是一种情致吗?你也可以与家人独处,尽享天伦之乐;也可以云游四海,浪迹天涯;更可以围炉煮茗,捧书夜读。只要你觉得一个人心中有年过,不管表示他是否还年轻,感觉生活还很有滋味。
年轻时读封神演义,喜欢神仙道士的生活,那时也很爱读那些描写神仙生活的诗词。“烟霞深处运元功,睡醒茅庐日巳红”;“脱尘缘,万事轻”。这些诗词的意境,这几年时时泛上心头来,让我给自己减压的同时,也产生了逃世的倾向。虽然生活的地方如同当下的空气,也难免雾霭天,我却有意识地栖居起来。过了不惑之年,岁月变得急促而没有节奏,稍不留神,那流水般的日子很快从你的指间溜走。
日落不是岁月的过,风起不是树林的错。年少的时候,我们总希望拥有好多更好的东西。可是,长大后才渐渐地明白:“这世间纵有万般好,却并非都要全部拥有”。自己选择人生,和人生选择你,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命运结果。岁末年初,新春伊始。每年到了这个时节,我们心中难免总有一种难以平静的心绪,似乎总想好好的细数这一年来的点点滴滴,仓促中却又不知该从何说起。而那芥川龙之介又曾说过,“删除我一生中的任何一个瞬间,都不能成为今天的自己”。既然这样,得意也好,道路坎坷也罢,那终究只不过是岁月给予我们的礼物。
对于远在他乡的我而言,新年是过去一年的终点,但也是一切事物的起点。而正因为这样,我觉得一瞬间成长了许多。而对于飞速发展的今天,前面固然有机遇、有荣光,更多的是应该去面对前面的路。岁月留痕,流年在花开花落间转身,陌路旁你随手播什么样的种子,就会开什么样的花朵。世上没有不绝的风景,人要有前行的心情。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一个人的成长是永远没有止境的。所以,我们就得“活到老学到老”,学会欣赏自己,充实自己。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的人生才会充满乐趣和刻刻“镶”着惊喜。当然,这也并不是意味着成长的人不食人间烟火,而是应该让他们懂得精神和物质的结合罢了。
关于春节的心得体会篇6
人们心中都有一个“盼”字,也都有自己盼望的`事情,我最盼望的事情就是过春节。春节里面有很多习俗: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拜年收红包……
我盼望春节,春节的街市是最热火朝天的。大街小巷、各家各户都张灯结彩,人们欢声笑语,街旁有卖各式各样的对联,有卖五花八门的鞭炮,还有卖红红火火的灯笼。超市更是人声鼎沸,因为大人们都忙着买年货,孩子们也都拿着自己心爱的礼物活蹦乱跳,集市上人来人往,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快乐的笑容。
我盼望春节,春节的亲情是最浓的。每逢大年三十晚上,我都会赶到爷爷奶奶家去过年。我们一家人团坐在客厅里有说有笑,爸爸、叔叔和爷爷都在谈论新闻,妈妈、婶婶还有奶奶在厨房里忙着准备年夜饭。而我们这些小x孩儿呢,就去找奶奶给我们零食吃。我们小孩还要排成一排给爷爷奶奶拜年。见大人们都齐了,我的动作是最迅速的,最先抢到前面,我兴奋地大声喊着:“爷爷奶奶,新年好!祝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爷爷奶奶的嘴都笑得合不上了,随后就给了我一个大大的红包,这回轮到我乐得合不上嘴了。
我盼望春节,春节的饭菜是最香的。放过鞭炮,大家开始吃年夜饭,我们姐弟几个都是“食肉动物”,看见那香喷喷的、油汪汪的鸡肉,鱼肉都忍不住拿起筷子开始大吃特吃,奶奶眉开眼笑连声问道:“好吃吗?”“太好吃了!”我们大声地应道,尽享美味佳肴。吃过年夜饭后,大家有说有笑,互道新年的祝福,真是其乐融融啊!
我盼望春节,春节是新一年的开始,新的一年钟声响起,我又长大一岁了,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在新的一年里我要更加努力地学习。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