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种带来各种读后感的宝贵体验, 在读后感中,我们发现文字背后的智慧,汲取人生的经验,以下是写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读了不起的我读后感最新6篇,供大家参考。
读了不起的我读后感篇1
狐狸,被人们誉为最聪明的动物,但它在众多的故事中一直扮演着奸诈的反派人物,是专门做坏事的,这次,狐狸先生又做坏事了,可这次的故事,一定会让你对狐狸奸诈的形象大大改观。
比恩、邦斯、博吉斯是你所能遇到最卑鄙、最小气的人,他们憎恨狐狸先生,决定把他全家除掉。他们带着枪,阴险地守在狐狸先生的洞前……但狐狸先生自有对付他们的妙计!于是,一场智慧与力量的较量开始了……
从文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狐狸先生一家是那么的无辜、可爱和温馨,三个卑鄙、小气的饲养场主,无疑给人们一种可恶的感受,“三个坏蛋真是坏,模样虽然不一样,没有一个不贪财”,孩子们的眼光无疑是单纯的、公正的,连孩子们都觉得三个饲养场主真是坏,那三个饲养场主还是好人吗?这无疑是肯定的。
狐狸先生机敏睿智、善于动脑、不畏暴权,在任何极端的环境和诱惑下始终保持清净的头脑,而且他相信任何事情都有解决的方法。他能在捕食的过程中能够事先了解各个对手的情况,根据风向掌握敌人的位置,从而能避开敌人,顺利取得胜利果实;他明知每次出去觅食都有危险,但他总是能勇敢地面对危险,同时又很小心,避免自己受到伤害;他没有自私的想独享食物,而是准备于这些小动物一起分享食物,正因为他愿意团结其他小动物,獾也正好利用自己挖洞高手的优势,帮助了狐狸先生,为他们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狐狸先生着实配得起“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这个称号。或有人已经注意了,我对狐狸先生的第三人称一直使用的是“他”,而不是“它”,在我心中,狐狸先生的优秀,早已超过了人,在这种极端的情况下,真的有人能像狐狸爸爸一样冷静的处理吗?
狐狸先生是值得肯定的,这本书也同样是值得肯定的!这本书不仅仅讲述的是一个狐狸家庭的故事,也同样教给我们许多的优秀品质!
读了不起的我读后感篇2
暑假里,我读了《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这本书,很受感动。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在一座小山上的树林里,一棵树下有一个洞,洞里住着狐狸先生、狐狸太太和四只小狐狸。狐狸先生一家还有三个邻居,那三个邻居都是农场主,分别是:比恩、邦斯和博吉斯,他们三个都很有钱,自己生活很浪费,但对别人却非常的小气自私。狐狸先生为了养活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偷了他们的鸡和鸭,这惹怒了他们三个,他们就用枪打断了狐狸先生那漂亮的尾巴,并且用挖土机挖坏了狐狸先生的家,还守在洞穴外面,想困死饿死狐狸先生一家,可是狐狸先生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战胜了三个残忍的农场主,不但救了自己的亲人,还救了许多在地下饿了好几天的动物们,它们最后在地下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宴会。
看了这个故事,我认为狐狸先生是一个聪明又勇敢的了不起的爸爸,他在受伤的情况下,靠自己的智慧救了那么多快饿死的动物们,而狐狸太太和小狐狸们也很棒,狐狸太太不停地给狐狸先生鼓劲、加油,四只小狐狸也非常懂事、勤快,非常体贴父母,每次狐狸先生挖洞时他们都去帮忙,最终大伙的共同努力战胜了一切,所有在地下生活的动物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了一个道理:无论面对任何艰难困苦,都不要失去信心,不要失去希望,只要大家肯动脑筋,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所有困难,那些自私自利,心肠很坏的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读了不起的我读后感篇3
上个假期,看了《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本书,读完之后很后悔现在才读这本书,但是一想到没有错过这本书,也就淡然了。
也许每个人都和盖茨比一样对于生活,爱情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幻想。即使现实把自己折磨得残破不堪,也不会轻易放弃心中理想的世界。年轻时的盖茨比和黛茜深深相爱,但是自己贫寒的家境和养尊处优的黛茜门不当户不对,这样的现实让盖茨比心中的幻想第一次破灭。然而他并没有被现实打败,怀揣着对黛茜的爱和对理想憧憬,他发誓要成为百万富翁,满足物质女黛茜,以便和她长相厮守。但是一个人即使非常的优秀,万分的努力,也不大可能短时间成功。盖茨比的地位和财富,在黛茜结婚五年后才取得,黛茜和汤姆结了婚,她没有等他。
五年后的盖茨比无疑是成功的,不过人都是不幸的,总是会有烦恼,成功者也不例外。他们鹤立鸡群,站在众人之上。有的由于没有对手会感到孤独,有的希望有人分享这份成功。盖茨比无疑是后者,他深爱着黛茜,没有她,这一切所谓的成功也就没有意义,因为在他所幻想的美好世界中,黛茜是主角,其他的只是陪衬。来来往往的人在他豪堡中穿梭,盛宴的狂欢声与光彩夺目的灯光直到深夜才会慢慢褪去。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让黛茜看见,看见现在的他是多么的成功,如何的富有;看见现在的他有足够的金钱和地位满足她;看见现在的他是如何的爱她!最终在黛茜表弟尼克的帮助下,让黛茜看到了这一切,她所流露的激动与热泪也使盖茨比深深地感到黛茜也爱他。
黛茜的丈夫汤姆生性暴虐,做了种种对不起黛茜的事,和情妇威尔逊夫人越轨之事不仅不讳莫如深,还搞得几乎所有人都知道。黛茜很绝望,但是她又能怎样,歇斯底地大吼大叫,可是这是她自己选择的丈夫。
然而盖茨比的再次出现重新点亮了这个绝望女人的心,毫不掩饰的流露着对盖茨比的爱。这一切也让盖茨比无比坚信他心中的世界就在眼前,即使他不愿意相信黛茜的热泪中流露的除了爱恋之外还有金钱。然而这一切全在尼克的眼里,他看见了黛茜已经不是盖茨比深爱的那个黛茜了,更不是他幻想世界中的黛茜。
汤姆的嫉妒成为了盖茨比悲剧的导火索,在盖茨比和黛茜的关系坦露之后,三人的激烈争论使得黛茜情绪激动异常。情急之下撞死了汤姆的情妇威尔逊夫人,驾车离去。然而盖茨比承担了这一切,在汤姆的诡计之下,威尔逊为报夫人的仇,在盖茨比的豪堡中响起了枪声。
然而当盖茨比的尸体躺在豪堡中时,却没有人来祭拜。整个豪堡入死一般的沉寂。往日的一切热闹景象似乎本来就与这座豪堡没什么关系。更加让人无法忍受的是这时的黛茜正和汤姆在欧洲度假,享受着他们的“美好人生”。这一切看在尼克眼里,他看见了盖茨比幻想的破灭;看见了理想世界和现实的差距;看见了人性的冷漠无情;看见了为物质所动的一切虚情假意;心灰意冷之下,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这就是盖茨比的悲剧人生,一个活在美好幻想世界中的人,却深爱了一个物质女,并为其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对于书中的人物印象最深的是盖茨比、尼克、黛茜、汤姆、以及威尔逊。盖茨比,本书的主人公,有理想,肯努力,能忍受,敢爱不敢恨,总是将一切想象的过于美好,最终悲剧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不过我想他是成功的,因为直到死他似乎也没有意识到黛茜的背叛,带着对黛茜的爱离去,也算是美满。盖茨比了不起不在坚守一份爱情,而在于在那样一个时代仍能坚守对未来,对一个“我们”的憧憬。谁说菲茨杰拉德这本小说的主题是美国梦的覆灭?我看恰恰相反。盖茨比见到黛西那一瞬,慌乱中强自镇定,雨水顺脸颊滑落,愈加分明的棱角却不掩深情。第一次,感受到这个故事的真实。文中的另一个主人公黛茜,精致美丽得像是个瓷娃娃。在我看来,黛茜是一个符号,是美丽和软弱的符号,也是金钱和情欲的符号。她是盖茨比的一个虚无的未来的主人,也是盖茨比在五年中抽象化了的梦,男人们取悦她,爱她,讨好她,盖茨比用最奢华的舞会吸引她,而她只是个被盖茨比多年来高估的一个神化了的女人,按照很多人的说法,她是一个人形的“美国梦”。黛茜,一个典型的物质女,因为物质,放弃了自己的爱情。在物质的驱动下又将其重拾了起来。然后在犯罪的恐惧下又再次的放弃,完结了盖茨比的悲剧人生。不知道当来生再见到盖茨比,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她又会因为什么而再次爱上盖茨比,当然,如果有来生。汤姆,一个典型强势暴虐,用情不专之人。因为“爱”,应该是嫉妒而成为盖茨比悲剧导演者。威尔逊,或许是书中最悲剧的人物,无钱,无地位,工作不努力。浑浑噩噩之下连老婆出轨也不知道,直到最后被人利用,结束了别人的生命,同时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观其一生做过的唯一一件成功事就是把老婆骗到了手。尼克,整个过程的见证者,也是最后的承担者,承担着这个冷漠的世界。
人必须要有梦想,它激励着我们步步向前,但是却不能活在“美梦”之中。
读了不起的我读后感篇4
在森林里,狐狸先生和他的夫人、孩子们生活着,但总受到小气、卑鄙的博吉斯、邦斯和比恩的攻击。他们三人非常恨狐狸先生,便围住狐狸一家,想要攻击他们,饿死他们。狐狸先生无可奈何,他要创造奇迹脱身,就只得带着他的四个儿子,一起挖洞,逃离三个敌人的包围圈。终于,他们成功了,挖到了博吉斯1号鸡场,解除了困境,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
文章中我最感兴趣的有一段话,让我来说一说:“狐狸先生和他的儿子们又挖了起来。他们鼓起巨大的勇气,不停地挖着,地道开始一点点地向前延伸。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突然,狐狸先生发令往上挖,看看有什么奇迹!当他们怀着紧张、激动、兴奋的心情往上挖时,突然,狐狸爸爸悄声说道:‘木头板子,这意味着我们挖到了一户人家的地板下面。’他小心地推开了木板,又谨慎地抬起头来,忽然他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兴奋的尖叫……”
你看,作者把一个机智、勇敢的狐狸描写得多么生动啊,好像就在我的眼前。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最近学的几个寓言故事,他们都是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动物的故事来表达一些做人的道理。这个故事也像一个寓言故事,狐狸们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打败了敌人,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人类在生活中又何尝不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呢?
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在宜家买了一个漂亮的书柜,但是这个书柜运来的时候,却只是一堆有大有小的木板、一些长长短短的螺丝和工具,我们需要自己动手,根据说明书的步骤,自己拼装。我和妈妈顿时傻了眼,但过了一会儿,我们耐下心来。我们把一些零件按说明书的方法一点一点钉起来,妈妈再把大型的木板装起来,而我在一旁出谋划策,终于做好了。从这个事,我又知道了这个故事的寓意,是的,干什么事,只要耐下心来,并用智慧和不懈的努力完成它,就能成功。
我特别喜欢看这本书,因此,我一有空就再看一遍。
这几天,我和翼儿读了英国作家罗尔德.达尔写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这本书。书中主要讲述了狐狸爸爸带领家人与博吉斯、邦斯、比恩三个饲养场主之间的斗争经历。在这场并非势均力敌的较量中,狐狸一家处于绝对劣势,狐狸爸爸凭着自己的智慧、勇敢、坚韧,最终化险为夷,使狐狸全家和其他动物都过上了幸福平安的生活。
狐狸爸爸能够取得成功,首先归功于他的聪明才智。当敌人拿着枪准备伏击他时,他通过对洞口环境的观察敏锐地察觉到敌人的阴谋,从而成功逃过一劫。三个饲养场主又使用了各种工具和手段来对狐狸一家进行剿灭时,狐狸爸爸通过冷静分析,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挖出了直接通向饲养场的隧道,既避开了敌人的锋芒,又获得了丰盛的食物。狐狸爸爸能够取得成功,还在于他那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当面临来自敌人的巨大威胁时,他没有被困难吓倒,除了他自己本能的生存欲望外,在他内心深处有一股强烈的力量,那就是作为一家之主的责任感、使命感。狐狸爸爸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4只活泼可爱的小狐狸,有温柔体贴的狐狸太太,这是他的精神支柱,这是他的力量源泉。当面临危难之际,他必须负起家长的责任,挺身而出来保护全家,去寻找美好的出路。事实证明,狐狸爸爸完全做到了这一点,他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责任。
读了不起的我读后感篇5
由于自己的工作有时候真的有点闲,闲的发慌,所以买本书来打发时光。之前一直想看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但是一直在玩,都没看。现在不能看电影,但是可以看书,也挺好的。这本书篇幅不是很长,是以第三人称来叙述的,由于自己看的书不是很多,所以对书的要义不是太理解(这样的情况得多看书,看得多了,自然就懂了)。
盖茨比,一个靠贩卖私酒发家的退役军人,一心只想着自己的初恋,为了引起她的注意,从而一次次的在自己富丽堂皇的私人别墅里举行大型宴会,极尽奢华。他不在乎来的都是什么人,不在乎来的人认不认识他,不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和猜忌,他只在乎黛西来没来,有没有注意到他。小说里的“我”算是整个故事的经历着,一切的一切他都看在眼里。盖茨比对自己的梦,对自己的心中的绿灯,对自己的爱;黛西对奢华生活的向往和享受;汤姆对盖茨比的憎恶。盖茨比貌似抓到了自己的梦,又貌似没有,但是不管抓没抓到,他见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黛西,并相信自己有能力给她她所向往的生活,这这对他来说已经是很美好了。可是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结束的让人猝不及防。他为了保护黛西,被枪杀。死前他只想要有人待在他身边,可是这点小小的愿望实现起来却是那样的艰难。他的“爱人”黛西没有来(我不清楚黛西为什么没有来参加葬礼,也搞不懂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安排),平时参加宴会的人没有来,带领自己发家致富的山姆没有来,父亲来了,可是让人感到厌恶,但是终究来了,有那么一丝欣慰,来的还有一个在盖茨比图书馆看书的那个人。
自我感觉盖茨比抓到了那个梦,并为那个梦付出了一切。暂且不说值不值得,但是这是盖茨比所追求的,他不惜任何代价都要抓到它。故事里的“我”是理解这一点的。正如文章末尾所说的“盖茨比信奉这盏绿灯,这个一年年在我们眼前渐渐远去的极乐的未来。”
同时也告诉了我们该怎么做:梦虽然逃脱了我们的追求,不过那没关系——明天我们跑得更快一点,把胳膊伸的更远一点......总有一天......
读了不起的我读后感篇6
一声枪响,尼克赶到泳池,盖茨比已经倒在血泊中。对于死亡,盖茨比是有预见性的,即使黛西丈夫的情人的丈夫(原谅我不记得这个加油站修理汽车的人的名字)不去射杀他,他也会“死去”,因为他的梦想幻灭了。
在故事叙述者和经历者尼克与盖茨比接触的过程中,我们跟随尼克不断地发现、了解盖茨比,也在盖茨比的死亡后理解了盖茨比。盖茨比做着一个美丽梦幻的梦,年轻时他爱上了黛西,只不过军官出身的他没有经济条件娶黛西,直至他一夜暴富来到纽约,依然去追寻令自己一往情深的黛西,虽然黛西已经有了婚姻和孩子,但是他坚信:黛西是被迫的,是不幸福的,是依然爱着他的,所以盖茨比在黛西家对面买下豪宅举办盛大的宴会来吸引黛西,通过“我”来接近黛西,试图重续前缘,不过还没有等到黛西决定跟他离开的回复,一件意外发生了,黛西开车无意间将汤姆(黛西的丈夫)的情人撞死,汤姆却告诉其情人的丈夫:是盖茨比开的车。当然,盖茨比为了保护黛西,将事故车开到自己的车库。接着就出现了上面的一幕。
盖茨比的确了不起,他对爱情执着忠贞,对黛西一往情深,甚至愿意为黛西付出自己的所有,包括财富、感情和生命。他的爱很伟大很持久很感人,我想任何一位女子能够被这样一个人爱着,不论结婚与否都会心动。但是黛西除外,无论是盖茨比初认识时候还是多年后,黛西自始至终都是那个虚伪做作不安分有心机的女人,她对丈夫孩子对生活没有爱,有的只是无尽的物欲和矫揉造作的无聊,面对丈夫的背叛她可以忍受,所以也可以忍受自己寻求婚姻外的刺激,挑逗其他男人,与盖茨比搞暧昧。在出车祸后,她心安理得的接受了丈夫的安排(将责任推到盖茨比身上),并且去欧洲度假,任由为她丧命的盖茨比孤独绝望的躺在血泊中。读到这里,内心愤恨,为盖茨比不平,盖茨比的爱情在黛西那里就像一个笑话,只能说所遇非人,那样美丽浪漫的爱情梦随着盖茨比的死亡而幻灭了,与其说盖茨比被枪杀,不如说被自己的爱情梦所杀。
幻灭的不仅仅是爱情,还有盖茨比跻身上流社会的梦想和美好人性的幻灭。盖茨比死了,没有人关心,尽管尼克多方努力,葬礼还是没有人愿意参加,参加的唯有从千里迢迢的故乡赶来的父亲。这位人物的出现,印证了汤姆对盖茨比身份的猜疑,也让我们知道了真实的盖茨比,出身卑微贫穷,只因为偶然获得了有钱人的财富,尽管他从里到外修饰自己,踱了一层金,但是仍然被富家浪荡子弟汤姆识破,不管底层人民如何努力都无法在上流社会立足,即使拥有了财富。生前被上流社会识破,死后便被所有人知晓。其实梦想破灭的何止是盖茨比,应该是很多很多与盖茨比有同样想法的人吧!
盖比茨死了,可是汤姆和黛西却踏着他的鲜血离开去欧洲度假。黛西令人痛恨,汤姆同样如此。这个富家子,庸俗无聊,整日无所事事,只是故作风雅侃侃而谈,虚伪而夸张的表情动作令人作呕,对妻子对家庭对情人都是逢场作戏追求刺激,随意践踏别人的感情与生命,与黛西一样,没有一点人性,所以他们夫妻不管怎样自始至终“不离不弃”,也是可以理解了。除了这两口子,汤姆的情人同样虚伪庸俗无聊,向往上流社会享受物欲,还有宴会上的那些人们。那一场场的宴会,奢靡豪华,令所有参加的和没有参加的人都羡慕不已,不管认不认识主人,所有人都一头扑向宴会,大肆吃喝谈情说爱,享受着这样纸醉金迷的生活。可是盖茨比一死,没有谁来看望他祭奠他,估计也没有人再愿意谈论他,纽约还是以往那样喧嚣与骚动,不论什么阶层的人们依然虚伪做作、无聊迂腐的享受着物质生活,而盖茨比与尼克之间真诚温暖的相处故事却淹没在冰冷的人群之中。由此看来,盖茨比的死是必然的,在这样的环境中,他能生存下去吗?
真诚善良的盖茨比是了不起的,而塑造盖茨比形象的作者菲茨杰拉德更是了不起的`。在一战中发了战争财的美国,迅速由农业社会向工业国家转型,由此带来的物质的丰富,经济的腾飞,财富的积累都直接充斥到人们的生活中,人们尽情的享受着丰富的物质,奉行享受消费主义,精神世界随之萎靡,失去了人生的意义和人性的美好,直至1929年经济危机的出现才帮助人们认识并反省这过去的十年,这个“迷惘”的年代。身处这样的大染缸,作者结合自身的经历,能够通过社会现象看到社会的本质,能够在纸醉金迷中不断叩问人类的灵魂,实在是了不起。盖茨比死了,他的种种梦想幻灭了,但是却换来世人对人性的反省对社会的思考,这便是永恒。
所以,尼克离开了喧闹的纽约,回到了淳朴的乡村,这就是希望。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