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先准备好教案可以让我们更加有条理地展开教学过程,有步骤的教案可以帮助学生逐渐深入学习知识要点,下面是写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篇1
设计说明
吨这个质量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触,不易直接感受,因此在本节课,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组织算一算、估一估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感受和体验质量单位吨。
1.创设情境,丰富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
三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很少,接触这些质量单位的机会更少。针对这种情况,光靠教师的讲解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充分利用ppt课件,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主动接受信息,丰富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
2.结合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利用各种推理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学生认识了吨,掌握了吨与千克的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例8,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各种推理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一猜同学或老师的体重。
2.讲故事。
张伯伯的农场今年获得了大丰收,收获了好多的大米,张伯伯要把这些大米装在袋子里,准备运到城里出售,他会选择什么样的车呢?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游戏和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师生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吨。
(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张伯伯要运送大米,选择集装箱和火车运送,你知道它们分别能装多少吨货物吗?(学生看车厢上的数,说出它们的载质量)
(2)1吨到底有多重呢?还是让这些大米告诉我们答案吧!
课件出示: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学生通过计算得出:10袋大米重1000千克。
(3)揭示课题:这10袋大米的质量就是1吨,吨是比千克还大的质量单位。(板书:1吨=1000千克)
2.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1)在班级里找到一名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问:1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大约共重多少千克?
4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呢?(指出:4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大约共重1吨。然后让班级的40名同学到前面站成密集队形,体会1吨的视觉效果)
(2)让学生完成课堂活动卡,丰富对吨的感性认识。
(3)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质量是1吨的物体。
(4)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吨作单位。
(计量鲸、大象的体重,计量煤炭、建筑用的沙石的质量等)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篇2
设计说明
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本节课的教学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掌握运用列表策略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考过程和方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1、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培养理解能力。
教材例9要求学生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弄清题意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因此,首先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究算法,培养学生理解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用列表法解题,学生虽有过接触,但往往容易出现遗漏,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在列表时让看的人更容易发现规律,从而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空白的表格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几位同学的学情检测卡。
2、课件出示例题,导入:通过课前的检测,看来同学们对我们学过的知识掌握的都很好。那么今天,我们将要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你们有没有勇气接受这个挑战呢?
设计意图:复习学过的质量单位,创设相应的情境引出学习内容,在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同时,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充满期待和好奇心。
⊙阅读与理解
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1)引导学生思考:有多少吨煤需要运走?有哪几种车可供选择?每辆车每次能运多少吨煤?
(2)学生讨论后交流汇报:要恰好运完8吨煤,有两种车可供选择:一种车的载质量是2吨,另一种车的载质量是3吨,要求每次运煤的车都装满。
2、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1)如果你来派车,有什么好的方案呢?下面我们分组来讨论一下。
(2)出示讨论的任务:①你们小组有几种派车方案?把每种方案填在表格里。②你们认为哪种方案比较合理?
3、出示表格。
(1)让学生说一说要填的是哪些内容。
(2)明确要填的每个项目的意义。
(3)引导学生在列举方案时,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填,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4、小组讨论,边讨论边填表格。
5、各组汇报填出的方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演示。
6.请同学们说一说哪种方案是合理的,为什么?
预设:第一种方案和第四种方案都是合理的,因为这两种方案都能恰好把8吨煤运完,符合题意。
7、师小结:为了保证把所有的方案不重复、不遗漏地列举出来,我们可以先尽可能地选一种车,然后依次递减。最后看哪种方案满足题目的要求就选哪种方案。
设计意图:先给学生提出讨论的任务,并出示表格,提供明确的指导,然后让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列举出所有的派车方案,使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探究,提高了学习效率,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篇3
学情分析:
在学习“三位数和三位数的连续进位相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两位数和两位数进位相加,对列竖式进位相加已经有一定的了解。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法,整百整十加整百整十的进位激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内容:
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教材第3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2、学会进行验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学会合作学习,乐于与别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验算的方法。
难点:理解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教学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先估一估,再笔算下列各题。
238+91= 659+306=
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
我们学习了不连续进位的加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部分内容,接着完成有关湿地生物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例3、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
请看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例3)
我知道了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
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呢?自己尝试算一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一下?
求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就是把野生植物的种类数与野生动物的种类数相加,算式是445+298。我们可以用竖式来计算,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结果是:
我们可以用口算,把298看作300,这样445+300=745;刚才多加了2,所以再减2,745—2=743。
算得对不对呢?你会验算吗?
可以交换445和298的位置,再算一遍。
好,同学们自己试一试,算一算298+445的结果与刚才的结果一样吗?
三、知识运用
1、我是小医生,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2、找朋友:把和相等的算式连起来。
277+769 423+576 766+657
521+902 125+874 358+688
可以根据和的个位进行判断比较简便。
3、用竖式计算
69+93= 167+78= 449+374=
四、总结
今后我们在做练习时,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呦!
五、作业
1、用竖式计算。
749+284= 479+546= 857+396=
627+385= 954+288=
2、一个电饭煲295元,一个电饼铛148元,买一个电饭煲和一个电饼铛共需要多少钱?
3、三年级同学植树368棵,四年级同学植树545棵。三、四年级同学一共植树多少棵?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篇4
1教学目标
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通过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通过观察测量、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数学知识用于生活中。
2学情分析
在一、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学生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本节课将和老师共同参与一系列活动,认识四边形并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掌握一定基础的学习技能,形成合作意识,并具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思维活跃,应充分给他们动手和表达的`空间和时间。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直观感知认识四边形的基础之上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得出和验证。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景互动,激发学习兴趣
播放生活中各种不同的物体(表面是四边形)
活动2【讲授】学习四边形的特征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平面图形和部分立体图形。
2、激励学生判断哪些是四边形?并做好相应标注。
3、师质疑:为什么其他图形不是四边形呢?
4、在理解四边形特点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说出生活中的四边形。
5、鼓励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四边形。
活动3【活动】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
1、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正方形,猜测她们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
2、师质疑: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3、给与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寻找验证的方法。
4、课件展示探究活动的要求: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
5、板书汇报结果:
长方形 正方形
对边相等 四边相等
都是直角 都是直角
6、师:通过观察比较,发现长方形一组对边长,一组对边短。
顺势引导把长的边叫长,短的边叫宽。而正方形各边没有长短之分,所以将每条边叫边长。(从而认识两种图形各部分名称)
7、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他们各部分的名称。
活动4【练习】拓展应用
1、师:通过刚才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你们不仅验证了自己的猜想,还认识了这两种图形各部分的名称。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在方格纸上画出两种图形,并标出各部分名称。
2、师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片,(近似正方形的长方形)让学生判断:这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如果是长方形,我们怎么把它变成一个正方形?
师:能否利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验证一下?
活动5【讲授】总结、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师:在生活中,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再难的数学问题都能找到答案,因为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有心人,去探索出更多的数学秘密。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篇5
第一单元时、分、秒
单元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2、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单元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第一课时时、分、秒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重点:
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
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①课件出示。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③课件出示。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
①1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
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
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⑤1秒钟能做哪些事?
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
一秒钟,蜂鸟振翅55次;
1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
⑥感受几秒
师吟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
计时验证。
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课本第6页第2题。
2.课本第6页第1题。
3.课本第6页第3题。
4.课本第7页第7题。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
1.课件播放《长歌行》,说说你从中知道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第二课时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1)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
方法(2)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
60分=1时(10个10=1个10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5页“做一做”。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
(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
3、竞赛:
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第三课时时、分、秒的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时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3题。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
2、完成“练习一”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练习一”第5题。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