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灵活性很重要,因为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进展来灵活调整教学计划,教案中的评估方式应该具有客观性,以准确衡量学生的掌握程度,以下是写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最新7篇,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
第一课时
一、有趣的汉字:积累形近字
出示词语。
1.学生自由读一读、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2.汇报交流,明确:每组词语中加点的字都是形近字,它们的偏旁不同。
3.同桌合作记忆形近字。
4.拓展练习。
比一比,用下列形近字组词。
蓝()
篮()糖()
塘()完()
玩()炊()
吹()
二、词语超市:积累四字词语
1.学生默读三组词语:你觉得它们分别是描写什么?
2.讨论明确:第一组词语是描写山;第二组是描写水;第三组是描写植物。
3.学生自读自悟,体会词语描写的画面。
4.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选词造句。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
如“惊涛骇浪”“波涛汹涌”等词语要读出磅礴的气势。
6.拓展:积累描写天空的四字词语。
三、读读想想:积累比喻句
1.学生自读教材中的四个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讨论明确:
(1)比喻句及比喻词:这些句子都运用了打比方的写法,都是比喻句;但是它们的比喻词不相同,有“如”“似”“若”“像”“好似”“如同”等。
(2)体会比喻句的好处:运用比喻句能将事物描写得更形象、更生动。
3.学生选用不同的比喻词练习说话。
4.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1)他长得好像他的爸爸。
(2)话音刚落,金币像雨点一样落下来,把他砸倒在地。
(3)他如同一只胆小的猫,蜷缩在角落。
四、写字板:归类写字
1.学生观察写字板中的六个会写字,发现它们的结构特点及写的时候应该注意的地方。
2.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自由写字练习。
4.写后互评。
五、阅读欣赏
1.学生自读短文《迷人的郁金香》,完成练习:
(1)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2)积累词语,补充“我的词语库”。
(3)找出你喜欢的句段读一读。
2.拓展:课外阅读描写花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提前布置
1.学生准备:提前将这一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花仔细观察或查查资料,了解花的知识、特点(花的品种、产地,形状,开花的季节,花期的长短,花的生长环境、用途等)或养花的经验故事。
2.教师准备:布置教室环境,用花的盆景、图片、影片装饰教室。
二、课堂交流
1.欣赏导入。
2.学生小组活动。
小组内当解说员开展交流活动,介绍要点:
(1)清楚明白,抓住花的特点进行介绍;
(2)语言生动,让别人听懂、感兴趣;
(3)交流时可以一问一答,互动起来。
3.班级汇报。
小组代表在班级进行汇报,众生评价。
4.教师总结。
第三课时
一、明确习作要点:
在口语交际活动的基础上,把你介绍的`内容写下来。也可以选择你喜欢的其他植物写一写。题目自拟。
二、指导习作
1.引导学生回顾口语交际课上你介绍的花;或者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植物。
2.介绍花时,可以学习课文《仙人掌王国》的总分写法,有步骤地介绍,抓住鲜明特点进行重点介绍。
三、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第四课时
一、引导学生自评
将你的习作读一读,重点修改不通顺的句子、标点符号,还可以增减一些内容,对文章进行润色。
二、引导学生互评
同桌之间或者好朋友之间交换习作,互相评价。
互评重点:发现对方习作的优点;帮他提建议,如错别字、内容方面等。
三、教师点评
1.教师评介本次习作的整体情况。
2.教师以两三篇不同程度的习作作范本,引导学生共同点评,教师作引导讲评。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按认读写的不同要求,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汇拢、土岗、戒指、乐章、酸枣树、刺伤、陈列、解毒、记忆”词语。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心情。
2、课文的2-6自然段,感受美妙的梦境。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图片、视频、文字);树叶贴画(或其它树叶、高粱秸制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1、导入:今天我们开始新年段、新学期、新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做好准备了吗?让我们一起去遨游语文天地吧!
2、浏览“单元导读“
这个单元给我们讲述的是作者们的童年故事,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和我们的童年生活有什么不同吗?
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又将开始怎样的语文学习?注意提高什么能力?
浏览“单元导读”,找出问题的答案。
3、交流体会
① 汇报“读懂了什么”。
② 说说自己想怎样学习这个单元;或说说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难题。
二、初步进行《绿叶的梦》的学习
1、导入: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绿叶的梦》这一课。
2、释题激趣: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思考?(从“绿叶”、“梦”、“绿叶的梦”三个角度谈均可)
[教师提示]① 绿叶:哪里见过?象征什么?可以做什么用?等
② 梦:可以让学生组词,体会“梦”的情感内涵。
③ 绿叶的梦:启发质疑。
小结:(整合学生发言,导入课文阅读)
3、范读课文,初步感受。
⑴ 边听边思考:作者通过哪些事来反映自己的童年生活的?给你留下怎
样的印象?
⑵ 听读思考,交流感受。
⑶ 小结:作者就是抓住与绿叶有关的几件事,向我们讲述了她快乐的童
年生活,让我们不禁产生羡慕之心。想自己读读这篇课文吗?(导入下一环节)
4、学习本课生字词
⑴ 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检查认读情况,指导难写或易错字。
⑵ 自读课文,画出新词,并把带新词的语句读一读;把自己喜欢的词语
摘录到“词语花篮”中。
⑶ 解词:(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选择)
⑷ 小结:同学们都掌握了生字的认读,对新词也有了了解,希望通过学
习课文,更好的掌握这些生字、新词。
5、按要求自读课文
⑴ 提出自读要求
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号,分段。
出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与周围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存在的问题。
⑵ 学生按要求自学。
⑶ 反馈:检查分段情况;汇总好的词语;指名朗读喜欢的段落;提出??
要解决的问题。
6、作者简介:(有时间再安排)
葛翠琳,儿童文学作家,现任冰心奖评委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半个世纪来坚持写童话,力求在童话创作中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形成自己独具的风格。主要作品《野葡萄》、《会唱歌的画像》、《翻跟头的小木偶》《春天在哪里》等曾获国内外多种奖项,并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种文字出版。丹麦、瑞士、前苏联、日本、泰国等报刊对其作品都有过介绍和评论,港台地区出版过她的繁体字中文版童话图书。
葛翠琳曾出访法国、瑞士、泰国、日本并讲学。70年代末期任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80年代末曾任瑞士儿童图书国际奖评委。1990年与韩素音等人创办冰心奖,并一直主持冰心奖工作,为培养儿童文学作者尽心力尽力。90年代曾连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全国妇联执行委员。小读者喜欢她的书,是她兴的事。
7、布置作业
⑴ 抄写本课生字词。
⑵ 继续熟读课文,特别是自己喜欢的段落。
⑶ 试着自己解决课上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板书课题,齐读;
2、回忆、梳理学生质疑,确定重点问题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提出了一些问题,还记得吗?(指名说)
哪些问题在课余学习中已经解决?还有哪些没解决?
3、导入: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尝试解决了一些问题,有些还未解决。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学习课文,一起解决剩下的问题。
二、学生自学,默读全文,思考问题
1、出示默读要求
⑴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
⑵ 你对那部分最感兴趣,反复阅读。
2、生自读课文。
三、探究合作学习,深入理解课文
1、梳理内容
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简练概括出意义段或自然段的段意)
2、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⑵ 演示图片,提出质疑
① 出示图片——课文中提到的那些儿时的玩具。
②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前几句,齐读最后一句话。
③ 启发:大自然提供我们许多的玩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但是作者为??
么“最着迷”于绿叶呢?
3、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⑴ 浏览课文。
⑵ 交流自己的意见。(可以读一读课文,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⑶ 处理“泡泡框”,理清与其它各段的关系。[随机板书]
4、根据学生选择,逐段学习课文重点部分:(2——6自然段)
[学习3——6自然段,不一定按顺序,学生最喜欢哪个自然段,读一读,然后
深入学习即可]
⑴ 第三自然段:写“我们”采集绿叶的快乐。
① 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② 出示词语练习
(密密)的树林(杂草丛生)的河边(广阔)的田野
(爬)大树(钻)丛林(串)项链(做)戒指和手镯
照样子摘录词语:元宝树叶(菟丝子草、豆角花、野菊花)
③ 自读课文,注意练习中出现的几组词语,从中体会采集绿叶带给“我们”
的快乐。[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
④ 指导练习感情朗读。
⑤ 指名读本段课文,齐读本段最后一句。
⑥ 小结:从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能听出,你们已经体会到作者采集树叶时的快乐。(再齐读本段最后一句。)
⑵ 第四自然段:写采集绿叶也会争强和探险,甚至受伤。
① 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随机板书]
② 默读思考:采集树叶的活动几乎使每个人受了伤,这与快乐有什么关系?
③ 交流体会。[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
④ 练习有感情朗读。
⑶ 第五自然段:写秋天的收获更大。
① 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② 结合“泡泡框”谈体会。[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随机板书]]
③ 指导练习有感情朗读。
④ 试背诵本段。(时间允许可以齐背或指名试背)
⑷ 第六自然段:写老师让“我们”观察并讲述这些叶子,从而“我们”知道了许多民间传下来的药方,了解了许多丰富有趣的生活知识。
① 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② 结合课文内容,同学间交流收获。[随机板书]
四、总结全文
1、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回答问题“课题为什么叫《绿叶的梦》?”
2、对比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学习后的感受。
3、回忆作者的表达方法,说说有什么值得借鉴的。
4、总结语:作者的童年是快乐的,他们投身大自然,尽情享受大自然送给他们的童年礼物,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同学们羡慕作者与大自然的亲近,羡慕他们的快乐,而我们更应该羡慕他们富于创造的一双小手。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唤起我们对快乐的追求,为自己留下美好的童年记忆。
五、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预习下一课。
内容:①交流自己童年有趣的故事。
②设计一次活动,享受童年快乐。
③走访长辈或邻居,搜集大人们的童年生活趣事。
板书设计:
绿叶的梦
童年的玩具 着迷
采集绿叶 自由快乐
绿叶的梦 寻找奇叶 争强和探险 童年的梦想
制作标本 精挑细选 对大自然的热爱
了解树叶 增长知识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并理解13个新词语。
2、学习运用关联词“不但……而且……”,了解与之用法相似的关联词“不但……还……”“不仅……而且……”等。
3、能正确理解每个自然段主要意思,能找出重点词句。
4、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可以选择一段背诵,有各自的感受。
5、了解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的设计和建造是建桥史上一个创举。
6、结合绍兴的“桥文化”,激发对具有浓厚江南风情的石桥的探究兴趣,培养孩子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赵州桥相关资料
绍兴石桥资料
赵州桥简图一人一张
教学设计流程:
一、师生对话,激发兴趣
我国有许多世界闻名的古代建筑,同学们知道哪些?老师知道哪些?比比谁说得多。
(长城、故宫、布达拉宫……)
赵州桥也是我国著名古代建筑(写课题),它是怎样一座桥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根据注音读通课文
2、自学生字,要求能读会字
3、把课文中不理解的词画出来
4、想想如果请你说一句话介绍赵州桥,你打算说哪一句?
三、组织交流,字词点拔
1、听写生字→发现错误→将自己出错的字正确书写在黑板上→教师指导→读记→酬情抄写
2、交流不理解的词,教师巧作点拔,让学生相互帮助解决问题。
3、你准备了哪一句话介绍赵州桥?为什么?
——由“重点句”导入
“重点词”
4、学习单元提示,初步了解“重点词”的概念。
四、再读课文,找重点词
1、逐段读,逐段找;充分读,细心找,说出理由,意见不强求一致,同学们听后想一想,选你认为最恰当的一个画出来。
2、统计画下的词,支持率最高的词由教师书写到黑板上。
世界闻名
创举
美观
宝贵
五、精选练习,巩固字词
1、练写生字,自己选择词语抄写数遍。
2、选择一个自然段熟读成诵。
3、收集赵州桥的相关资料,预备交流。
六、研读课文,自由感悟
1、分发简图,说明要求
各自学习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写。
建造年代:
设计师:
建筑特色:
设计亮点:
历史意义:
你的评价:
2、用视频投影仪展示研读成果。一边展示,一边请学生自己上台讲解,交流。
3、有关赵州桥的'多媒体资源展示,学生收集的资料交流。
六、综合实践
播放绍兴桥文化相关资源,选绍兴的一座桥,制作图文并茂的卡片以备展示。
七、听写词语,选择造句
八、再读课文,背诵片断
九、交流卡片,展示评优
十、作业
指导,完成习题
重点:关联词:不但……而且……
十一、质疑:初读课文时不理解的词,现在仍不懂的,请提出来。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4
1.认识本课“巢、苇、罗”等6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读准节奏,并熟读成诵。
3.把握两首诗歌的主要内容,理清诗歌层次。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新词。
2.正确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自然美景图,播放舒缓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
导语:同学们,大自然中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小到落叶、繁花,大至平原、山野,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总能发现不一样的美。你们有没有认真去体验过?可曾有什么独特的发现?下面就请大家来说一说。
2.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欣赏过的美丽风景,导入新课。
生1:我最爱的是老家屋后那片贫瘠的田地,因为在一场春雨后,那里竟然冒出了一个个拇指大小的嫩绿嫩绿的小脑袋。它们茁壮成长,不经意间,长成了茂盛的竹林,坚强挺立,傲对风雨。
生2:我最喜欢的是傍晚的斜阳,它将群山染红,给绿林披上金装。它一步一步地往下走,将那一束束柔和的光从空中倾泻下来,使一切显得格外瑰丽。
师:这就是你们眼中的风景,真美啊!这节课上,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写景的现代诗,看看诗人眼中有哪些美好的瞬间,从中感受自然之景的无穷魅力。
3.出示课题,理解课题。(板书: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1)《秋晚的江上》:“秋晚”揭示了时间,“江上”点明了地点,诗题表明本诗描写的是秋天傍晚时江上的画面。
(2)《花牛歌》:“花牛”是诗歌描述的核心,诗歌展现的就是花牛行动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
刘大白(1880—1932)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棪(yǎn),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五四运动前,他就开始用白话作诗,是新诗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尝试派代表诗人之一。代表作有《旧梦》《卖布谣》等。
徐志摩(1897—1931)浙江嘉兴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代表作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
2.听音频朗读,读准节奏和停顿,注意诗中描绘的景物。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4.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字音,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会认的字:归 巢(cháo) ?芦 苇(wěi) ?剪秋 罗(luó) ?眠(mián) ?霸(bà) 占(zhàn)?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朗读两首诗歌,注意读出正确的节奏。
提示:《秋晚的江上》用舒缓的语调读,语速较慢,体会斜阳映江的美妙意境。《花牛歌》用欢快的语调读,语速稍快,读出花牛的调皮、悠闲。
2.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圈画出重点词语,学生先小组交流,教师再重点点拨。
(1)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预设:倦鸟驮斜阳,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诗歌的意蕴是丰富的,不能仅通过表面文字去理解。教学时,重在引导学生想象,把自己置身于那种场景,想象自己就是鸟儿,进而体会“倦”“驮”二字的表达效果。
明确:傍晚时分,倦游的鸟儿想回巢去。这时斜阳的余晖照在飞鸟的脊背和双翼上,好像飞鸟把斜阳驮回巢去一样。在诗人的笔下,黄昏的景色有一股悲哀的美,而这种美正体现在“倦”“驮”二字上。鸟倦了吗?不可知,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诗人情感的折射。诗人写鸟倦,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的疲惫之感。而“驮”字,是诗人想象的深化,也更加突出了鸟倦的程度,因为驮是一种负荷,而驮的又是太阳。这里诗人描写的不仅是倦鸟归巢的`景致,更包含诗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
(2)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预设:首先引导学生理解“妆”的本义——“化妆,妆扮”,然后找出“妆”的本体和客体,进而体会这个字的表达效果。
3.指导词语归类。◆abb式:滴溜溜白茫茫香喷喷金灿灿亮晶晶
水汪汪黑压压沉甸甸红彤彤火辣辣
4.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1)指名学生说说两首诗的主要内容。
明确:《秋晚的江上》描写了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江上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花牛歌》巧妙、生动地展现了草地里花牛行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改写《秋晚的江上》。
改为五言律诗:倦鸟驮斜阳,归途天苍苍。哪堪迎风苦,抖翅晖满江。蒹葭千层浪,向晚秋意凉。适才寒霜色,忽而倚红妆。
改为现代文:傍晚时分,在外玩耍了一天的鸟儿要回家了。它们疲倦地飞着,斜阳就好像被它们驮在背上。鸟儿们翻动双翅,好像把斜阳抖落在江面上。江岸边白色的芦苇,在一瞬间也被斜阳染成了红色的。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同学们,倦鸟归巢,斜阳映江,美不美?花牛酣眠,草丛漫步,美不美?这些都是美的,都是大自然描绘的最美妙的画页。它们究竟美在哪儿呢?下节课上我们再通过深入探究继续赏析。
小结:本文是一篇自读课,讲解时不会像精读课文那样面面俱到,但对字词的理解、对课文的解读仍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在这节课上,我们简单了解了关于作者的知识,学习了会认的字,把握了它们的写法。最重要的是,我们从整体上了把握了两首诗的主要内容。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在学习生字新词时能联系已学的字词,学习能力强;理解圈画词语时能结合具体诗句,十分细心;在朗读诗歌时能较好地把握诗歌的停顿、节奏,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上课时认真思考,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这几位同学一样,上课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问题。这样我们才能在课堂上收获良多,共同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2)交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高。
1.背诵两首诗歌。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 正确的、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 整体感知全文,并理解各部分意义,可以自己说出维生素c的发现经过。
3、 懂得生活中碰到奇怪的事情要善于思考,了解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
4、 体会文中人物在不同阶段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各部分,了解维生素c的发现经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脉络,体会文中情感,学习遇事细心发现勇于思考。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 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
2、 引导读题并质疑
二、 初读课文
1、 学生自学课文,自学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圈划出文中生字,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意。
(3)读通顺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学生带着问题,按照要求读课文。
2、 检查自读效果
(1) 出示生字词
(2) 指名读,读准字音并正音
(3) 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字词的意思
(4) 指读分自然段读文,读准字音,通读课文。师正音,评读
(5) 指名说说课文的大意,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 指导书写生字
1、 出示生字卡片,提示:注意一些易错字的正确写法。
2、 学生练习描红仿影。
第2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 听写生字新词,个别上黑板写。
哥伦布 大西洋 海上凶神 维生素
2、 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词语说一说本课的大概内容。
3、 师述:16世纪的航海生活不仅艰苦,还很危险。因为“海上凶神”随时都可能降临到任何一支船队。那一年,哥伦布的船队刚出发不久,就面临了“海上凶神”的灾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板书:维生素c的故事。)
二、 阅读理解
1、 自读课文2—5自然段,读后想一想,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2、 讨论交流
一份感动 一份悲伤 一份伟大 一份无私
(1)你是从段中什么地方感受到的?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画一画,再想一想为什么有这么一份情感的?
(2)小组交流
(3)全班指名反馈
(4)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这份感动、悲伤、伟大……
3、小结:无私的船员,为了不拖累船队舍弃了生命,主动要求弃于荒岛。这份伟大、无私深深打动了哥伦布,也令哥伦布倍感愧疚,所以船临近荒岛,他的`心情更沉重了。可是奇迹出现了,这是个什么奇迹呢?
4、这是怎么回事呢?请自由读第6自然段。
5、指名反馈
6、船员们奇迹般地生存了下来,使哥伦布知道他们的病愈和他们天天吃野果子联系在了一起。
小黑板出示:难道秘密在野果子里面?
(1)指导朗读。(读出疑问语气)。
(2)改为陈述句。
7、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读课文7、8自然段。
8、读完后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野果子和船员病愈存活的秘密
9、小结:是啊,这就是船员们奇迹般存活的秘密。和船员们的生命密切联系着的原来就是维生素c
三、总结全文
1、读了全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可以针对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感受,也可以结合实际,劝导大家要均衡饮食。)
2、总结:是啊,《维生素c的故事》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不仅有饮食习惯方面的,还有做人工方面的。老师祝福你们都健康、快乐的成长。
3、 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哪些食物含有维生素c。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调查生活中还有哪些含有大量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
板书设计:
维生素c的故事
沉重 噙泪
更沉重 惊喜
探索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和过程,以及雾凇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重点:体会雾凇的美丽奇观,弄清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难点:弄清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第22课——雾凇。说说看,雾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交流)
过渡:雾凇到底有多美呢?它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二、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快速阅读第一小节,思考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指名交流)
板书并解释:奇观——奇异的景象
2.从哪里看出来雾凇是奇观?
①雾凇很美(哪写词语可以看出来?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②雾凇很壮观(从哪看出来?十里长堤 缀满)(相机指导:雾凇是在哪里出现的.呢?十里长堤。这词语说明雾凇——壮观。)
板书: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十里长堤 缀满
3.同学们想看看这美丽壮观的雾凇吗?
出示雾凇图片,相机讲解。
4.此刻,你最想说什么?(指名交流)
5.你喜欢它吗?能带着你喜爱的感情读一读吗?(指名交流,学生评价。你能像他读得一样好吗?或者你能读得比他好吗?)
6.让我们再来品位一下这美丽的北国风光!(齐读第一自然段)
7.这样的景象真是太美了,难怪人们要把它称为——奇观。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1.南方有雾凇吗?(没有)此时你最大的疑问是什么?(指名交流,学生提问)
2.你能在文中哪里找出答案呢?(第2节)
3.指名读第2节。谁来说说看,答案在哪里?(指名交流)
4.雾凇成因:(板书:成因)
①饱和的水汽——吉林有过于饱和的水汽吗?从哪里看出来?
a.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弥漫着阵阵雾气。
b.每当夜幕降临……十里长堤。
板书:水汽
②遇冷凝结:吉林温度如何?能零下30摄氏度。
板书:遇冷 凝结
5.你最喜欢第二自然段中的哪写句子?能给我们读一读吗?
a.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模糊了。
b.这蒸腾的武器,慢慢地、轻轻地、……镀上了白银。
生读。评价。指导体会“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等词语”。
6.就这样,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引读)——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7.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第二节,用心记住雾凇形成的过程。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
1.夜晚来临,十里长堤上本来还是一片黑森森的林木,只不过一夜,就变成了千姿百态的玉树琼枝!
实在让人称奇。(出示多媒体)请同学们仔细观赏,选一个镜头,用几句话描绘一下。(指名交流,评价)
2.看着这千姿百态的玉树琼枝,此时此刻,你最想用哪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你理解这句诗的意思吗?(指名交流)你来读一读它。从你读的过程当中,老师感受到了你的感叹!
3.谁能用赞叹之情读好第三节?(生读)
4.让我们一起漫步在松花江畔,感受一下这如诗如画的美景,齐读第三小节。
五、拓展
1.现在,你就是一名导游,要向来自全国各地以及全世界的游客介绍吴淞,你打算讲哪写内容?(景象、成因)
2.先向你的同桌介绍。再到前面来交流。(两三名)
六、作业
1.背诵这篇课文。
2.向同学或亲朋好友介绍一处你游览过的自然风光,讲清楚它的特色。
板书设计:
美丽 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奇观 壮观 十里长堤 缀满
22.雾凇
成因 水汽——遇冷——凝结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3.了解故事内容,理解宴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能比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理解题意,介绍背景
晏子,姓宴名婴,字平仲,“子”是古代对人的尊称。“使楚”出使楚国,即受齐国之命,代表齐国到楚国去执行外交任务。故事发生在春秋末期,“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指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5年这段时间。因鲁国的编年史书《春秋》包括了这段时间而得名。
二、学习第一段
读课文,以“阅读思考”第一题为线索,把楚王“只好---”穿插进去。先以“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从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或说出来。
三、学习第二段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默读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先画出有关的句子,读或说出来。
2.晏子是怎样对待的?从第三、四、五自然段中画出晏子言行的句子,然后读或说出来。
3.晏子三次反驳楚王的策略(方法)是什么?明确:第一次宴子采用藐视对方,抬高自己,进而压倒对方的办法反驳了楚土,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第二次晏子采用了先压低自己,再贬低对方的办法反驳了楚王。第三次晏子采用了先举实例,再说同样的人在不同的国家表现不同,用类比的推理方法,扬齐抑楚,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4. 楚王听了晏子的话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只好”这样做?明确:楚王在才智过人的晏子面前弄巧成拙处于被动尴尬的'境地。
四、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明确:楚王领教了晏子的聪明才智,不敢再生侮辱、取笑宴子的念头了。
五、作业指导:
学习创造性复述。
根据“阅读思考”第2题的提示,想象晏子的心理活动,进一步展示晏子机智地识破楚王的伎俩,巧妙应付,维护了齐国尊严的品质。
1.把每一提示想想,再找学生说说。
2.把这个事件前后的内容连起来说说。
3.最后把全文连起来创造性地复述。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