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一份教育工作者用来计划和组织教学活动的文件,教案需要根据不同学科和教育水平的要求进行定制,写文档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音乐下册教案最新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音乐下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感受自然界的声音现象与音乐形象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音乐;
2、通过回声游戏,以及歌曲的学习,训练学生的轮唱与合唱技能;
3、从游戏到歌曲的学习,完成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了解轮唱与合唱;并能用平稳、悠长的气息,有力度对比的优美地演唱。
教学重点:
优美、有力度层次的轮唱与合唱
教学难点:
合唱
一、情境导入
回声游戏:
1、导入:(课件:出示图片)
猜猜画面上的女孩子在干什么?(对着山谷大声喊,叫做喊山)
你知道喊山之后会发生什么现象吗?(产生回声)
2、我们来做个回声的游戏好吗?
①远山回声:(出示课件)当我们对着很远的山大喊的时候,喊完就会传来回声,有时,还要过一会才会传来回声。面对翠绿起伏的大山,让我们一起来喊:“大山你好!”回声与喊声比怎么样?
按节奏做喊山与回声的游戏。(注意喊山与回声的力度对比,强调喊山是的声音位置)
②近山回声:当两山相隔比较近时,我们的喊声未落,回声已经响起了。
(出示课件)分组做喊山与回声的游戏。
③听,对面山上的女孩子们在唱了,我们来做她们的回声好吗?(加入轮唱部分旋律音高,做回声练习,先做远山回声,再做近山回声,唱足全音符的时值。)
④看老师的柯达伊手势做和声练习。
二、寓教于乐
学习歌曲:
1、欣赏范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歌曲《嘹亮歌声》,(课件)说说这首歌是怎样演唱的?
这首歌什么地方比较难唱?为什么?(介绍轮唱与合唱)轮唱是由两个、三个或四个声部演唱同一个旋律,但不是同时开始的齐唱,而是先后相距一拍或一小节出现,形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效果。属于多声部音乐,各声部既演唱同一个旋律,而又形成互相对比、交叉的效果。而合唱是同时出现,演唱不同的旋律。
2、教唱歌曲
①教师范唱
②根据之前聆听成果帮助学生纠正唱错之处,教师可进行带唱(特别是最后两声部的地方)
③完整地唱好第二声部
④播放范唱,学生演唱第二声部,初步感受轮唱
⑤通过体验找出不足之处,进行加强:教师伴奏,学生巩固
⑥再次与范唱合作,演唱第二声部
3、学唱第一声部。
①教师范唱第一声部曲调
②问:大家在看谱时有没有发现,曲调有一个什么规律?每隔几小节的第一拍有一个什么休止符?
③教师伴奏,学生视唱(重点教唱最后一句,避免高低声部旋律地混淆)
④完整地唱好第一声部
4、完整体验轮唱
①师生合作唱轮唱
②在教师指挥下,全班分为两部分进行轮唱(注意进入的准确性及结束句的音准)
③进行纠正、、巩固:轮唱时两个声部都要注意相互倾听,相互照顾,各人唱好自己声部地同时还要能听到另外一个声部,这是唱好二声部(包括轮唱)的关键。
④完整正确地轮唱:要唱的.自豪,声音要明朗、悠扬,切忌喊叫
三、创造表现
歌曲处理:
加快速度,用歌曲原速演唱;
唱出声部间的力度对比;
气息平稳、悠长;
唱出乐句的感觉。
6、教师指挥,学生随音乐有表现力地分部轮唱、合唱。
四、完美结课
(出示课件)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我们会怎样表达自己的感受呢?当我们面对连绵起伏、满眼翠绿的群山时,我们用语言也无法表达我们激动的心情,那么我们就可以用嘹亮的歌声来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让我们在悠扬、嘹亮的歌声中结束本课吧。
教学反思:
音乐教育是审美的教育,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同时音乐学科又具有综合性的特点,通过听、唱、奏、演、舞等多种音乐表现形式来感知、体验、鉴赏、表现音乐的美。本课就是通过初步学唱歌曲《嘹亮的歌声》,感受歌曲欢乐的情绪,体验歌曲所描绘的少年儿童在山谷中引吭高歌,以及山谷回声的情景。进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实践能力、音乐创造能力,久而久之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反思本课教学,有以下特点:
1、教学过程设计层次清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本课以过初步学唱歌曲《嘹亮的歌声》为主要学习内容,共设计了四个部分;第一个复习部分有两个环节,学生们以明亮的声音、优美的情绪,复习了歌曲《摇船调》;然后教师将歌曲合唱部分中的和声进行,改编成练声曲。这个过程既让学生做了发声练习、合唱训练,同时又为歌曲的学习作了铺垫,一举两得。感受部分有五个环节,其中,游戏“山谷回声”,由高低声部分别用“lu”哼唱教师用口风琴吹奏的歌曲主旋律片断,并以“回声”的形式表现。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师生互动的能力,同时,解决了旋律中六度、七度大跳音程难点。在听、辨、演环节,要求学生能听辨出旋律中的典型节奏型,并能用律动表现,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选择小组尝试用律动表现,学习扣人心弦、趣味盎然,同质编组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及音乐创造性思维,又给学生的合作、创造搭建平台。教师的指导更能有的放矢,提高教学的“效度”。
2、灵活运用同质和异质的编组,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音乐课程标准》在“识读乐谱”部分提出,小学中高年级要“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结合所学歌曲认识唱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能够识读简单乐谱”。识读乐谱的能力是逐步培养的,传统的“教师教一句,学生学一句”的方式,虽然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学会歌曲,但读谱能力得不到培养。
歌曲的演唱形式是轮唱与合唱。全体学唱高声部是唱好轮唱的基础;因此在学唱歌曲环节,教师采用“先合后分”的方法,运用异质小组合作形式----在声部长的带领下分组学习,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不仅自学能力得到培养,而且声部长的能力得到锻炼,教师巡视时的指导更有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的时间是短暂的,而课后留给学生的回味是长久的,短短的35分钟教什么,学什么,怎样教,才能达到“声、情、趣”的统一?方法与运用的巧妙结合才会产生更佳的效果。
音乐下册教案篇2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茉莉花》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茉莉花〉,使学生近一步了解茉莉花的美丽,并能通过优美、抒情的歌声表现出来。
2、指导学生熟练演唱,并能背唱
3、通过演唱、欣赏等活动感受不同版本的茉莉花中所包含的文化。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用舒展,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哪?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看过影片之后猜一猜我们到了哪里?
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二、放录像
同学回答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
三、师:背景音乐有没有注意到?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江南水乡走一走,共同学习并演绎这首江苏民歌〈茉莉花〉
四、歌曲学唱
1、听录音--------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a、欢快活跃b、亲切抒情
2、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a、婉转细腻柔美b、粗犷豪放抒情
3、歌曲表现了青年姑娘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歌曲表面上是在表现年轻姑娘既想摘花又怕挨骂的天真神态,实质上是在表现青年男女之间的纯洁感情。
4、唱歌谱
就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把歌谱唱一唱(出示歌谱)学生分三组唱,第一组先慢唱,然后恢复原速。
5、歌曲教唱
师:这么动听的旋律配上美妙的歌词一定更好听
a)放录象(学生听)
b)学生跟唱(多唱几遍)
划拍唱-----难点纠正:
把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容易出现的错误纠正过来。并告诉学生一字多音是江南民歌的一个特点。
6、放开声音唱一唱。
7、完整有感情的演唱。
师: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茉莉花唱的更美?每一句怎么处理?
(1)学生自己试着唱一唱
(2)教师可提示:从速度、力度和演唱方法上有什么想法?
(3)学生把每一句都试唱出来,说出为什么这样处理,全体在试唱,教师指导。
(4)按照同学们处理的方法大家一起感受演唱。(放录音)
五、欣赏与拓展
1、《茉莉花》是首民歌流传于全国各地,奇歌词基本相同或者大同小异,旋律上既有相同的因素,由尤其独特的地方特色,从而鲜明的表现了民歌的变异性。还有的把它改变成了器乐曲。
2、创编动作
请同学们自己为歌曲编动作
3、拓展
师:我们加一种唱法:轮唱
(1)练习轮唱
(2)清唱
(3)放录音请同学唱第一段,全体起立唱第二段。
六、教师总结,师生再见.
说说这节课学习后的快乐之处是什么?
音乐下册教案篇3
教学内容
第1课时:欣赏《草原小姐妹》 唱《草原赞歌》 歌表演《草原赞歌》
第2课时:欣赏 、表演《嘎子嘎》唱《中国娃》 装饰音的作用
第3课时:欣赏《来吧来踢球》《捉迷藏》 唱《海娃的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活动,感受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风格差异,通过对比体验新中国儿童甜蜜生活的幸福感。
2、背唱《草原赞歌》,表现歌曲中的自豪感。在听唱《中国娃》活动中,认识波音、下滑音、倚音等记号,并感知这些记号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
3、结合歌曲分辨“4”和升“4”的区别,准确唱出音高;了解琵琶音色,和协奏曲的.形式。4、自主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尝试不同方式表现中国娃形象,大胆表达内心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激发学生以“中国娃”为荣的自豪感,培养起热爱祖国、胸怀大志的高尚品质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 组织教学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大家知道这首诗描述的是哪里的风景吗?(草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草原看一看。
2、 欣赏《草原英雄小姐妹》
a、 请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播放《草原小姐妹》插曲片段。
问:这段音乐熟悉吗?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b、 介绍主奏乐器:琵琶
c、 简要介绍龙梅和玉容小姐妹在狂风暴雪中奋勇保护羊群的英雄事迹。
d、 完整欣赏。
e、 重点欣赏第1段。
问:除了琵琶,还有什么乐器参与演奏?
f、 介绍协奏曲。
协奏曲是指某件独奏乐器和管弦乐器或民族乐队协同演奏的乐曲形式。
3、 新授歌曲《草原赞歌》
a、 小姐妹为什么能奋不顾身、战胜暴风雪,保护羊群?他们的力量从哪里来?(来自对家乡、对草原的爱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下面就来学唱他们心中的歌,赞美家乡的《草原赞歌》。
b、 听范唱,从歌曲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欢乐的情绪,自豪的感情)
c、 视谱。随琴哼唱两遍歌谱。
问:歌曲中有几个不同的音?最低音是哪个?最高音是哪个?
全曲可分为几句?有没有相同的乐句?
d、 接龙唱谱。
e、 用“lu”模唱旋律。
f、 熟悉歌词,演唱歌曲。
g、 歌曲处理。
h、 完整演唱。
4、 表演《草原赞歌》
a、 学习简单蒙古舞动作。
弹舌、扬鞭、耸肩、骑马
b、 师生互动。
5、 课堂小结:高唱赞歌,学习英雄,当无愧于“中国娃”称号的新时代的好儿童。
音乐下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用音乐与姊妹艺术结合的方法,了解什么是音色。
2.了解人声的分类,通过聆听与对比,听辨出人声的类别。
3.激发学生学习竖笛的兴趣,初步掌握基本的持笛、吹笛方法;能用适中的力度、均衡的气息吹奏短音和连音。
教学内容:
1、学习音色的概念,感受乐器的音色。
2、了解人声的分类。
3、欣赏5首歌曲,分别听辩出人声的分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重点:
音色(乐器与人声)的概念与竖笛入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音乐知识:美好的音色——人声的分类。
2、欣赏歌曲:《牧歌》、《在那遥远的地方》、《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老人河》、《夜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自画秋天的色彩:下面请同学们用颜色来描述一下自己喜欢的秋天,只要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就行(还可请几位学生到黑板上随意画)。
2、联想乐器的色彩:启发学生把美术表现的秋天色彩,牵引到乐器音色的听辨上,由视觉到听觉加以感受,播放大提琴、双簧管、小号、三角铁等乐器的声音和图片,师小结“什么叫音色?”
3、听辨乐器的音色,让学生为形容音色的`两个形容词“嘹亮”、“清脆”找到合适的乐器(小号和三角铁)
4、人声的美妙:音乐中使用的乐器都有自己特有的音色,而人的歌喉也是一各最为自然的特殊的乐器,它也有着美妙的音色。请同学欣赏纯人声演绎的一首无伴奏合唱《牧歌》,真切地感受到人声的美妙与魅力,激发学生对合唱和人声的兴趣,同时又自然过渡到本课音乐知识“人声的分类”的讲解。
5、了解人声的色彩:童声、男声(高中低音)、女声(高中低音)。为避免枯燥,每讲解一种都配一个演唱片断,使学生真实体验而又记忆深刻。
6、分辨人声的类别:欣赏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老人河》、《夜莺》等的片段后,让学生抢答属于人声的哪一类并填空。设问:你们还能举出男声、女声、童声的歌曲曲名吗?
7、激发歌唱欲望:
1)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嗓音来任意模仿各种人的音色。
2)指导学生学会保护自己的嗓子,正确地运用嗓音来和谐地歌唱,唱出自己的美好心声。
三、小结。
音乐下册教案篇5
教学内容:
表演《卖报歌》、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表演《卖报歌》导入课题:
同学们看过电影《报童》吗?解放前有许多孤儿,他们的生活无依无靠,有很多孩子当起了报童,风里雨里沿街叫卖,吃不饱、睡不好,过着悲惨的生活,有的报童还积极为中国的解放做出了许多贡献。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一首新歌《卖报歌》。
1、完整地聆听歌曲。提示: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它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简要叙述 。
2、复听《卖报歌》并出示歌片,听音乐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将不会的字注音)。
3、随琴轻声跟唱,认真填词。
4、分小组讨论歌曲的情感。提示:说说歌曲给你的感受。
5、歌曲学会后,加上沙球和三角铁为歌曲伴奏。提示:要注意歌曲演唱与伴奏合作的整体效果。
6、分组编创动作,也可简单化妆成小报童表演,如:拿报、背上卖报的袋子,分组表演。
三、编创与活动
听辨音高的练习:
1、教师唱唱名,让学生听并辨认是哪一个小报童唱的?熟悉唱名并能说出来,是第几个?并模唱出来。
2、让几名学生分别唱出,让学生排出顺序,并说出同学的名字。(这种方法既可以听辨音高,同时也可以听辨人声的音色,为将来听辨乐器的音色打基础)。
音乐下册教案篇6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我们的家园》
教学目标:
1.教唱歌曲《我们的家园》。
2.鼓励学生创编歌词和表演与歌词相关的动作。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大风车》,拉开《动画城》这一单元教学的序幕。
播放歌曲《大风车》。
播放歌曲《大风车》,《动画城》节目时间到了,请学生谈谈自己感兴趣的动画片,说说最近电视台播放的新的动画片,唱唱片中的歌曲,鼓励学生把家中的动画片带到学校来,与同学们分享。
(二)聆听歌曲《我们的家园》。
1.今天的《动画城》播放什么动画片呢?老师也不知道。老师只知道动画片的主人翁是小熊猫,小熊猫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播放歌曲《我们的家园》,学生根据歌词回答,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形。
3.教师引导学生边听歌曲,边根据对家乡了解和观察,提问:这首歌曲由两个部分组成你能划出来么?两个部分的情绪有什么不同,演唱时应如何表现?
(三)听并学唱歌曲。
1.教师邀请学生在表演的同时,加入到跟唱歌曲的行列中来。
2.请学生自己完整地演唱第一段歌词。
(四)创编歌词并表演动作。
请同学们把创编的歌词演唱并表演动作,然后分组进行演唱和表演。
(五)根据故事情节串接和编排小小音乐剧《我们的家园》。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三个和尚
教学目标:
1.欣赏器乐曲《三个和尚》。
2.识别和记忆堂鼓、木鱼、小钹三种打击乐器。
3.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并表演《三个和尚》。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大风车》,拉开《动画城》节目的序幕。
1.播放歌曲《大风车》。
2.教师设问:动画城节目又要开始了,今天播放什么动画片呢?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
3.教师播放器乐曲《三个和尚》,随着音乐发展变化,配乐讲《三个和尚》的故事片段。
前奏部分:“从前,在一座高高的山上,有一座寺庙......”,主题音乐第一次响起:“一个小和尚,背着行李,兴致勃勃地来到寺庙前,看到空无一人的寺庙,他兴高采烈地打扫、清理、收拾、挑起水来,忙完了这一切,他安静地坐在佛像前念经,念着念着,他打起瞌睡来……”
主题音乐第二次响起:“一个瘦和尚,背着行李,也兴致勃勃地来到寺庙前,看到大大的寺庙里只有一个小和尚,他高兴地同小和尚打过招呼,也非常积极地打扫寺庙、清理佛堂、挑起水来,忙完了这一切,两个和尚面对面地在佛像前打坐、念经起来......”音乐到此为止。
“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哪个同学能给我们讲讲?”学生七嘴八舌纷纷补充后面的故事。
4.同学们给故事起名字。
教师:看来,许多同学都知道这个故事,请同学们告诉我这个故事的名字。
(二)认识打击乐器:堂鼓、小钹、木鱼,并用打击乐器为主题音乐伴奏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ffkj.net
1.聆听器乐曲《三个和尚》,说说乐曲与前面的故事有什么关系。
教师告诉学生,刚才听到的乐曲是作曲家金复载特意为动画片《三个和尚》创作的音乐。
2.为什么乐曲的名字也叫《三个和尚》,聆听乐曲前奏。
3.教师展示打击乐器堂鼓、小钹、木鱼。示范敲击这几种打击乐器,引导学生了解和熟悉堂鼓、小钹、木鱼的音色。
4.聆听乐曲前奏,教师在各件打击乐器前示意前奏使用了哪种乐器,也可让学生随乐曲前奏在各打击乐器上做虚拟动作。
(三)聆听主题,设计打击乐器伴奏。
1.教师告诉学生,乐曲除了使用木鱼
等打击乐器,暗示故事发生了地点和人物,还设计了一个“和尚主题”,表现和尚的性格。弹奏主题旋律第一段,请学生说说这段音乐的情绪。
2.教师弹奏主题旋律的第二段,请学生说说第二段与第一段情绪有何不同(第一段明快、活泼,第二段舒缓、宁静等)。启发学生结合故事情节,就主题旋律的两种情绪展开联想(勤快与懒惰等)。
3.聆听乐曲主题旋律,请学生说说乐曲中使用了一种还是两种乐器来演奏主题旋律。
乐曲的主题旋律,分别用尖细、清亮的坠胡与暗哑、低沉的二胡两种乐器演奏主题旋律的第一段、第二段。
4.请学生用打击乐器,分别为教师弹奏的主题旋律第一、第二段伴奏,要求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情绪。
乐谱:
(四)聆听全曲,判断主题在乐曲中出现的次数。
1.教师播放乐曲,请学生思考在乐曲中和尚主题出现了几次。
2.启发学生安静聆听,回忆动画片的画面(没看过动画片的学生,可自由展开联想)。
3.在动画片中,有这么一个故事情节:三个和尚谁也不去挑水,忍受着干渴,呆坐在佛堂前。偏偏这时,寺庙里的老鼠打翻了佛堂前的烛台,火苗烧着了纱帘,火势蔓延,寺庙刹那间笼罩在一片火海之中。三个和尚慌乱地打水救火。
教师启发学生,表现上述情景配上哪段音乐比较合适。
4.教师播放乐曲展开部,请学生随音乐表演手忙脚乱救火的情景。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能专心欣赏器乐曲《三个和尚》。
2.学生能否识别和记忆堂鼓、木鱼、小钹三种打击乐器。
3.学生是否乐于参与表演。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大风车》。
2.复习整个单元歌曲与乐曲。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大风车》。
2.鼓励学生随着音乐旋转“大风车”。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大风车》,开始《动画城》歌曲的学唱。
播放歌曲《大风车》,学唱《大风车》。
(二)分组搭架“大风车”。
1.启发学生讲述风车的形状。
2.引导学生四人一组搭建一个风车。
3.所有风车围成一个圆圈,既可以四人一组地旋转,也可沿着大圆圈旋转。
4.边唱歌曲,边旋转“大风车”。
(三)随音乐旋转“大风车”,说出歌曲与乐曲名称。
1.教师播放本单元或以前学过的歌曲或乐曲,请学生随着音乐旋转“大风车”。
2.一首音乐结束时,停在教师面前的“大风车”,必须说出刚才所播放的音乐的名称,才能随着下一首音乐继续玩“大风车”。否则,这架“大风车”只能下场休息。
(四)结束全单元课程。
教学评价
1.大多数学生是否会唱歌曲《大风车》。
2.学生是否愿意参与“大风车”游戏。
音乐下册教案篇7
教学目标:
感受歌曲里一家三口唱歌的快乐,能随音乐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节奏。
教学重难点:
1、能由浅入深地认识歌曲的结构,通过感观和体验,认识到乐曲的特点。
2、享受用乐器为歌曲伴奏的乐趣,体验与同伴合作演奏的快乐和成功。
教学准备:
1、已熟悉碰铃、串铃和哨子三种乐器的使用方法。
2、每人各一套乐器(碰铃、串铃、哨子)。
教学过程:
一、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
1、入室完整地欣赏歌曲。
导入语:今天梁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听?听完后你要告诉我你的感觉是怎么样的?这首歌曲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小结:原来这是一首蒙古族的问答歌。
3、演示课件,第二遍完整欣赏歌曲。
提出要求:“这次我们来听听蒙语版的歌曲,请你们听听歌曲里共有几段?到底是不是有问有答的?每一段是谁问谁答的?”
4、小结:三段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自由讲述,老师作总结)
二、分段欣赏歌曲,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不同的演唱。
1、欣赏第一段,用不同的动作为歌曲伴奏。
――“现在我们来欣赏第一段,请用不同的动作为不同角色伴奏,但注意要一拍一拍来打节奏。”
2、能做出代表动作的学生示范。(大家学着做)
3、激发学生做出女儿和爸爸同时出现的动作。
――“女儿来了(拍手),爸爸来了(跺脚),那么女儿爸爸一起来的时候怎么办呢?”
4、欣赏第二段,创编不同角色的动作。
――“第二段又是谁问谁答的呢?那么妈妈声音可以用什么动作来伴奏呢?”
5、同样方法欣赏第三段。
6、边看课件,完整地拍打身体的节拍演奏这首歌曲。
三、选择乐器进行节奏乐演奏。
1、乐器与歌曲的角色配对。
2、提出演奏要求:“愿意帮助谁就选择对应的乐器,但是音乐没开始,我们的小乐器需要先休息的哦。”
3、看指挥,学生进行分角色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引导学生每人使用三种乐器为歌曲伴奏,感受演奏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1、提出演奏方法和要求:边看图谱边操控乐器。
2、初步尝试看图谱演奏歌曲。
3、指出需要注意和演奏得不够好的地方。
4、再次进行演奏。
五、结束部分:
小结:刚才的游戏好玩吗?今天你们都表现得非常棒,有许多同学的反映相当的敏捷,表扬。那我们把这么好玩的游戏表演给其他同学看好吗?(离开活动室)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