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档范文 >策划方案

幼儿园听声音教案5篇

在教案中引入启发性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思考,我们将按照教案的步骤有序推进课程,以下是写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园听声音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听声音教案5篇

幼儿园听声音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喜欢听声音创编故事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到创编的乐趣;

2、能按照声音的线索创编合理的故事情节,并能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3、逐步养成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能按照声音的线索创编合理的故事情节

难点: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一个完整故事具备的要素;

(2)通过配音活动对声音与故事的关系有初步的了解。

2、物质准备:

(1)音像材料:声音故事(笑、哭、鞋走路、笑的声音)

(2)记录材料:记录情节线索的记录表格、水彩笔;黑板;

(3)展示材料:展板、胶条机。

活动过程

(一)引入。激发幼儿兴趣和挑战欲望。

教师:“幼儿园要举行讲故事大赛,这次讲故事要求跟以前不一样,是先听一段声音再讲一段故事,咱们班想不想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二)听声音,记录声音。

教师:“故事里面有什么声音”

小结:“故事里面先是一个笑的声音,然后又是一个哭的声音,后来又来一个人走路的声音,最后又是一个笑的声音。”

(三)根据声音先后线索,分析故事情节,为幼儿拓宽思路。

1、分析前两个声音

教师:“故事里的人在做什么事情哈哈哈地笑?然后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又哇哇哇地哭了?”

2、分析后两个声音

教师:“哒哒哒谁来了,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故事里面的人又哈哈哈地笑了?”

小结:“刚才我们说得这些都可能发生在故事里面,把前面我们想得和后面我们想得放在一起,就能讲一个完整的故事了”

(四)集体创编故事,为幼儿使用记录表格及完整讲述提供示范。

通过一起记录,一起讲述,为幼儿使用记录表格及完整讲述提供示范。

(五)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要求:

1、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2、把四个声音都要编进故事。

3、编得故事要跟别人不一样。”

(六)幼儿分享故事。

教师:“原来故事不仅可以编人的故事,还可以编关于小动物的故事。”

(教师抓住了部分幼儿的独特创意,并帮助幼儿拓宽思路。)

(七)活动延伸。

教师:“回去想一想能不能编出跟你现在编得不一样的新的更吸引人的故事。”

活动总结

本活动在选材上结合本园的园本教研——大班学习习惯的培养,即听说读写习惯的培养。仔细听声音、读懂记录信息、记录声音故事、完整讲故事,听说读写在本活动体现得淋漓尽致。

哭、笑是幼儿最常见的情绪,本节活动选择的声音贴近幼儿生活,让幼儿有话可说,为幼儿提供了大胆表达自己想法和感受的机会。

通过前后声音的变化来推测故事情节顺应了幼儿积极思考的特点,有利于培养他们勤于思考的习惯,在经过自己的动脑思考,创编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后的成功体验带给他们极大的满足和快乐。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兴趣较高,都能积极参与讨论、积极进行创编、讲述,而且创编出了切近自己生活、有创意的故事;教师能够引导幼儿切近幼儿的生活进行故事情节的创编,并能抓住幼儿创意的闪光点进行经验提升。

需要提高的是:教师的语言需要精炼和准确;引导语应加强,启发式的提问再多一些。

幼儿园听声音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感知和区分各种各样的声音提高听觉感受力;

2、在游戏中体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了解声音与人的关系,激发幼儿对声音游戏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每人一件发响的玩具,录音机及生活中各种声音的磁带。

三、教学过程:

(一)感知区分各种声音。

1、 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隔着山头看不见,你也有我也有,没它什么也听不见。

提问:耳朵有什么用?

2、 放录音,听是什么声音?(各种动物叫声、汽车、摩托、倒水等生活中的声音)

3、 如果世界上没有声音会怎么样?

小结: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声音,有时也需要安静。

(二)在活动中体验声音的形成

1、小朋友有什么办法让乐器唱歌?你用什么办法让乐器唱歌的?(操作后回答)

2、除了这些乐器,还有什么会发出声音?

4、 谁有办法让各种东西都发出声音来?(幼儿随意走动,制造声音,然后说出自己的做法。

小结:许多东西都可以发出声音,不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不同。

(三)解开声音产生这谜。

1、请幼儿操作乐器及玩具,然后停止一切活动,发出惊奇:“咦,怎么没有声音了?”再玩玩具,再停止。一会有声音,一会没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呢?声音是怎么来的呢?(动,振动)

2、我们人站着不动,为什么会发出声音说话呢?请小朋友用手摸自己喉咙,喊“啊”有什么感觉?心跳有没有声音?

小结:不论什么东西,振动了才会发出声音,不动它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四)请小朋友到院子里,听听有什么声音,它们是怎样发出来的?

幼儿园听声音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

不同的声音。

2、愿意用完整的语言讲述探索的结果。

3、发展听觉分辨能力,激发探索周围世界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幼儿经验准备:请家长在家引导幼儿注意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如钟声、电铃声、喇叭声等。

2、物质准备:

(1)、每组桌面上分别放置小鼓、三角铁、木鱼、小铃、圆舞板、铃鼓等各种乐器以及瓶盖等。

(2)、和幼儿一起收集纸盒、纸杯、线、牛皮筋、牛奶瓶等物品。

(3)、录有各种悦耳及刺耳声音的磁带、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

1、通过探索,感知声音

(1)自主玩耍桌面上的乐器,让幼儿了解乐器发出声音的方法。

教师:今天来了很多小乐器,你们试一试,应该怎样演奏他们呢?

请幼儿自由玩乐器,并探索使乐器发出声音的方法,可以敲、摇、碰、拍、弹、晃等。

教师小结:乐器都可以发出声音,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发出声音的方法也不同。

(2)通过操作,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

※、教师介绍小实验方法:将瓶盖放在小鼓上,边敲打小鼓边让幼儿理解物体

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幼儿自由地再次玩乐器,让幼儿进一步感受物体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了解人发出声音的原因。

教师:我们人站着不动,为什么会发出声音说话呢?

请小朋友用手摸自己喉咙,喊“啊——”。然后请幼儿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引导幼儿感知声带的`震动)。

师幼共同小结:不论什么东西,振动了才会发出声音,不动它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2、自主尝试,探索声音

(1)请幼儿尝试让活动室里的物品发出声音。

(2)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操作及发现。

教师:小朋友,你刚才使什么物品发出了声音?用的什么方法?鼓励幼儿大胆讲述他的探索以及探索结果。

(3)教师小结:生活中的物品都可以发出声音,发出声音的方法是各种各样的。

3、听听玩玩,辨别声音

(1)教师播放两段录音,请幼儿听一听,说一说,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2)教师小结:有好听的声音,有不好听的声音。好听的声音叫音乐,大家都喜欢听。不好听的声音叫噪音,听多了会有害人的健康。从中教育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说悄悄话,避免产生噪音。

4、想想做做,自制玩具。

指导幼儿利用收集回来的物品来自制玩具,如纸盒琴、纸电话、七音瓶等。然后玩一玩自己制作的乐器,体会声音的奇妙。

幼儿园听声音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会借助各种材料制造声音。

2、初步感知材料与声音的关系。

3、感受探索声音的乐趣。

活动重点:借助材料制造声音,制造不同的声音。

活动难点:幼儿操作常规。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有初步的科学操作经验。

物质准备:各种空瓶子、罐子、盒子,小石块、豆豆、米粒、小纸片,乐音与噪音的录音。

活动过程:

一、制造声音。(6分钟)

1、幼儿尝试制造声音。(4分钟)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瓶子、罐子、盒子等很多东西,

请你们用它们来制造声音。你们会吗?”

幼儿自由分组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2、集合,交流怎样制造声音。(2分钟)

提问:“你制造出声音了吗?你是怎么制造的?”

教师简单小结:“物体通过碰、打、敲、摇……发出声音。”

二、探索声音。(9分钟)

1、启发,提问:“刚才制造声音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1分钟)

2、探索材料与声音的关系。(3分钟)

(1)教师出示分别装着石块、豆豆、米粒的铁罐,依次摇动铁罐,让幼儿听辨。

请幼儿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并出示给幼儿看。小结:不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是不

一样的。

(2)教师出示装着不同量米粒的两个铁罐,摇动铁罐,让幼儿听辨。小结:同

样的东西放得多与少发出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

(3)教师出示装着纸片的铁罐,摇动铁罐,让幼儿听辨。请幼儿猜猜里面有没

有装东西?并出示给幼儿看。小结:有的东西会发出很响的声音,有的东西发出的

声音很轻,有时几乎听不到。

3、幼儿操作,再次制造声音,探索材料与声音的关系。(5分钟)

幼儿自由分组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三、乐音与噪音。(2分钟)

教师播放不同的录音,请幼儿听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知道避免制造噪音,活

动室里应轻轻地说话。

幼儿园听声音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在游戏中感受声音的渐强和渐弱,尝试用动作、图画的方式表现,发现生活中有渐强和渐弱的有趣。

二、活动准备

1.小乐器若干。

2.纸、蜡笔。

3.幼儿熟悉的音乐或歌曲。

三、活动过程

(一)春姑娘音乐会

t:春天是万物苏醒的季节,春姑娘要举办音乐会把冬眠的动物和种子叫醒,她带来了很多乐器朋友,请你们挑喜欢的乐器,想一个节奏,让她用好听的声音跟着音乐唱歌。(引导幼儿自主选择乐器,跟熟悉得音乐敲击)

(二)春天小乐队去巡演

1.小乐队出游

t:把春天来到的消息撒满每个角落,春姑娘让我们分成两个小乐队,乐队从教室到走廊再回来,一个小乐队回来,另一个小乐队再去。春姑娘给留在教室的乐队成员提了一个问题:听听声音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分为两组,一组边敲乐器边从教室到走廊然后从原路回来,另一组幼儿留在教室感受声音的变化)

2.讨论乐队声音的变化

t:乐队从教室到走廊,又从走廊到教室’!巡演的时候乐队声音有什么变化?

t: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引导幼儿发现声音的渐强和渐弱,知道近响远轻的原因)

(三)会变的声音

t:春天天气很好,我们出去春游、去逛逛,你们在出去的时候有没有听到过渐强渐弱的声音。(调动幼儿生活经验,寻找生活中的渐强渐弱,例如;在车站上等车,听见汽车从远处开来,没能上车看着车子渐渐远去;街上的锣鼓队等等)

(四)跟着春姑娘去踏青

1.听音乐信号走走

t:我们跟着春姑娘去踏青,春姑娘用音乐为我们领路,音乐响我们脚步怎么样?音乐轻脚步怎么样?(引导幼儿随着音乐的渐强减弱而变化走步轻响)

2.小气球游戏

t:春姑娘把我们带到一大片草地上,我们一起来吹气球,听着音乐吹,看看气球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渐强减弱的变化动作表现气球越吹越大,然后逐渐变小)

(五)春姑娘的画

t:春姑娘请你们把刚才的声音变化画下来,她把你们的发现和春天的消息带去更远的地方。(引导幼儿用图画的方式表现渐强减弱)

操作提示

老师应引导幼儿在反复操作游戏中体验渐强渐弱声音的变化,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启发幼儿寻找生活中渐强减弱的声音,例如:跟妈妈在车站上等车,车从远方开来,又开向远方;天空飞机由远及近,在头顶上声音最响,然后渐渐远去;马路上的锣鼓队过来开始声音轻,在窗前时声音响,然后走过去声音轻等。老师让幼儿充分倾听、发现、体验感受渐强渐弱的声响,然后再引导幼儿联系音乐。

例如:在“跟着春姑娘去踏青”环节中,除了引导幼儿用走步动作表现声音强弱,老师还可以让幼儿变化动作表现强弱,例如:开飞机的动作表现力度、小花开放表现力度等。老师在观察了解幼儿理解渐强减弱概念的情况下,再引导幼儿用图画表示;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图示来表现。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幼儿园开火车游戏教案5篇

幼儿园自行车教案5篇

幼儿园认识光教案优秀5篇

认识圆幼儿园教案通用5篇

写声音的作文参考7篇

写声音的作文推荐8篇

老鹰抓小鸡幼儿园游戏教案5篇

幼儿园消防安全教育活动教案5篇

写声音的作文优质8篇

幼儿园快与慢音乐游戏教案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42748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