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了解他人的事迹,我们可以在道德选择上更加明智和坚定,认真写事迹材料,展示了自身在特定领域内的持之以恒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下面是写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防疫防控事迹材料6篇,感谢您的参阅。
防疫防控事迹材料篇1
37年间,山西静乐县双路乡卫生防疫员王元林为全乡15个村的孩子接种疫苗20万人次,实现了规范接种、安全接种,100%完成国家强制免疫。其间,没发生一起基础免疫传染病、一起接种纠纷。
王元林说,针眼上的是天大的事,件件都马虎不得。
见到王元林那天,是6月30日。吕梁山东麓的双路乡迎来一场久违的细雨,静谧山乡透着阵阵凉意。
王元林正准备出门,张亮杰的孩子3岁了,该加强接种流脑疫苗了,半月前娃儿发烧不能注射,今儿得再去一趟。他小心翼翼地把疫苗和冰块从冰箱移入随身背的疫苗箱,边穿那件出门才穿的中山装边说,针眼上的是天大的事,件件马虎不得。
他要去的是15里外的兰家山,从河滩下去,再沿着陡坡爬上去。
61岁的王元林已经这样走了37年。37年中,他为全乡15个村的孩子接种疫苗,接种疫苗达20万人次,实现了规范接种、安全接种,100%完成国家强制免疫。其间,没发生一起基础免疫传染病,没发生一起接种纠纷。
王元林先后获得省级计划免疫先进个人、法定传染病报告先进个人、免疫规划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日前,山西省卫生厅授予他卫生防疫楷模荣誉称号。
苦点累点不怕,就怕误了娃娃。
山西省静乐县是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在王元林童年记忆里,就有天花、脊髓灰质炎、流脑等疾病流行。他亲眼看到这些传染病夺去很多孩子的健康和幸福。
初中毕业后,王元林选择了在县卫校读书。1973年毕业返乡后,他成了全县第一代乡村防疫员,那时候,因为知道怕,就更懂得自己身上的责任有多重!
起初,大山里的人不大明白,自家孩子没病,为啥要挨那一针,还吃那些红红绿绿的药丸丸?王元林只能一趟趟地找上门,一家家地做工作。兰家山村的赵桃娥是个聋哑人,家里3个孩子都到了接种疫苗的年龄。王元林几次上门,任凭怎么说、怎么比划都不行。好不容易请人帮忙用哑语把道理说清了,可赵家又拿不出钱来接种。王元林二话没说,自己垫钱给3个孩子打上了疫苗。
王元林每到一村,总要打听谁家快生孩子了,谁家刚生了孩子。一有新生儿的消息,他就立即上门,为孩子建起健康档案。春去秋来,看着王元林一趟趟地跑,听着王元林一回回地说,乡亲们明白了:这疫苗,谁打上,对谁好。
为了不漏掉一个孩子,王元林走遍山乡,风雨无阻。去年春节刚过,大雪纷飞,正好李天亮家的新生儿到了接种期。王元林背起药箱,深一脚浅一脚地直奔10多里外的南黄苇村。两个多小时后,当满身是雪的王元林撩开李家土窑洞的门帘时,李天亮惊诧地说:这么大的雪你还来?王元林却答:这么大的事,我怎能不来?
一次出诊的路上,天忽降大雨。坡陡路滑,王元林左膝盖重重磕在石头上。他挣扎着爬起来,一瘸一拐坚持走到大山深处完成接种。他的左腿从此落下毛病,不能弯、蹲不下,天一凉就疼。跑山路最费的是鞋,王元林每年要穿坏老伴亲手做的七八双布鞋,布胶鞋一年也得两三双。他说:苦点累点不怕,就怕误了娃娃。
为了娃,多跑几个来回算个啥?
那天,在张亮杰家,王元林仔细给孩子测过体温后,才给孩子接种了流脑a+c疫苗。张亮杰有些不好意思,打一针害你跑两趟,还下着雨!王元林认真地说:发烧是典型的接种禁忌,带病接种是害了娃。为了娃,多跑几个来回算个啥?
如今,双路乡的许多老乡都能说出接种疫苗的禁忌常识:感冒、发烧不能打;吃鸡蛋过敏不能打;糖丸必须用凉开水调成糊状服下,水温千万不能高这都是王元林走家串户宣传的结果。
为保证疫苗安全有效,王元林常年养成两个习惯:不管多远的路,他从不在外过夜,以保证便携式疫苗箱维持正常的低温;一进家门,不管白天黑夜,首先要按一下房灯开关,看是否停电。一旦停电,他就立即将冰模板一个个挪到冰箱冷藏室,以确保疫苗质量。王元林说:一个细节把握不好,就会出大事。
王元林出门喜欢穿4个兜的中山装,兜里总装着几个64开大小的本子。在他家一个纸箱里,这样的小本本有几十个。小本本上详细记录着孩子的名字、所在村庄、父母姓名、出生年月日,曾经接种的时间、疫苗名称,还有每次疫苗的批号、日期、产地和生产日期。每个月,王元林都要根据小本本自行设计一张疫苗接种行程表,哪天去哪几个村、哪个村有几个孩子需要接种,都做了标注,一个都不漏。
王元林生活中,一切都围着疫苗转。一次,王元林高烧39摄氏度,人躺在床上,心里却想着10里外的砚湾村,那里有个孩子等着接种。接种疫苗有规程,不能错过周期,他给自己打了退烧针,就头顶烈日出门了。今年春节,狼儿沟村老赵带着1岁多的孙子回乡过年,正月初八就要返城。初七一大早,王元林冒着刺骨的寒风来到18里外的狼儿沟村。看到王元林冻得发僵,老赵心疼地说,晚打一针不要紧!王元林却说:接种晚了,惹上些病,我可就害了你们了!
乡亲们待见咱,比啥都强!
王元林生活的神家村,是双路乡政府所在地。这些年,村里盖新房、建小楼的人越来越多,有的还开回了小汽车,王元林的日子却过得紧巴巴的。住了20多年的两间老屋漏雨走风,老伴说,要翻修得四五万元,修不起呵!现在老两口借住在同村的二女儿家,家里除了公家配给的电冰箱和一个文件柜外,没什么值钱的家什。
在王元林心里,觉得最亏欠的就是自己老伴和两个女儿。王元林的工资起初只有26.5元,到上世纪80年代,涨到每月60多元,至今,他的工资也只有370元。30多年,王元林没给家里挣回什么家当,一家四口的生活全靠家里的6亩责任田。因经济拮据,大女儿只上到小学六年级就辍学,二女儿初中没读完就外出打工去了。由于王元林常年奔走在山乡,家里的农活全靠老伴一个人操持。提到老伴,王元林有些哽咽:她懂得我,我感谢她!
王元林也有不少开心事。我管的辖区,我管的事,娃娃们没一个耽误,都健健康康的。还有许多事,也让王元林感到欣慰。前年,在外打工的女儿、女婿回村盖房。动工那天,没有打招呼,前村后邻的乡亲们都来了,大工、小工全都不要工钱;地里的农活老伴一个人忙不过来,总有乡亲过来帮把手;走在山间,谁开车或骑车碰上了,都会毫不犹豫地停下车,捎他一程
想想这些温馨事,王元林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乡亲们待见咱,比啥都强!
防疫防控事迹材料篇2
“嗯,挺好,体温都正常,呆在家里千万不要出门,有什么需要就跟我联系就好,我们都会尽量满足你们的需求。”1月31日一早,万载县白水乡卫生院医生丁某给小浩量完体温做好登记后,拎着医药箱又继续赶往下一户人家。
“这些返乡人员全都安排在家自我隔离,我们每天派专人上户给他们量体温,确保过了观察期再解除隔离。有些还住的挺远的,走路都要走半小时。”丁某笑着说道。
当前,疫情来势汹汹,席卷全国,面对严峻的防疫形式,万载县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放弃假期,坚守岗位,守护百姓的平安。
丁某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年35岁的他已有6年党龄。在此次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他除了在医院接诊、消毒以外,每天早晚还要和同事一起上户,为武汉等地返乡的村民测量体温、登记备案,还不定期到乡主干道上的疫情监测点轮值。从大年三十至今,他一直坚守在岗位上,还没回过一趟家,跟家人吃一顿团圆饭。
“某最近真挺累的,每天忙的晕头转向,又要接诊又要下乡,还要轮值,消杀也靠他,家里的事都顾不上了,他老婆都快要生了好像。”说起丁某,同事们都点头称赞。
说起妻子,丁某内心有些愧疚。妻子是一名教师,也是一名党员,现今9月身孕有余,即将临盆。双脚有些水肿的她,行动多有不便,刚满三岁的儿子也只能由父母照顾。但父母年纪也大了,加上身体又不太好。母亲血压高,父亲左肾有结石、积水,年前做检查还发现肾脏内长了一颗95x72mm大小的囊肿。本打算趁着春节假期带父亲去大医院动手术,哪知计划赶不上变化,突然的疫情,让丁某连回家的时间都没有,更别提照顾家人了。听说母亲的降压药吃完了,他也只是在上户途中路过家门口时,把药扔进家里的院子后就转身回医院继续工作,连家门都没进。“我父亲是名老党员,从小他就教育我,要听党话,感党恩。我是儿子,是丈夫,但我更是医生。家人需要我,但白水的群众更需要我。国难当前,我必须舍小家,顾大家。”丁某态度坚定。
疫情就是集结号,自全县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启动后,全县广大党员争当表率,冲锋在前,像丁某一样的党员还有很多,他们主动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重返工作岗位,为生命站岗,让鲜艳的党旗高高飘扬在战“疫”第一线。舍身忘我的背后,是齐心协力对抗疫情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坚信:我们一定能早日打赢这场疫情攻坚战!
防疫防控事迹材料篇3
2020年,一场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随着疫情在全国各地快速扩散,市华丰家电有限公司党员志愿者张颖同志逆行而上,冲锋在前,用无私奉献的精神,彰显了党员本色,为抗疫防控阻击战贡献着自已的一份力量。当得知社区防疫工作压力较大,人员不足,正招募志愿者的消息时,她第一时间就报了名,并立即投入到五龙街道公园社区社区疫情防控执勤工作中。从2月8日起志愿加入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她每天都提前上岗,履职尽责。
张颖总是和颜悦色、耐心劝导居民,连续几天的工作,使她嘴唇干裂,嗓子嘶哑。但她总是说:“我们应该站好自己的岗,担好自己的责!”遇到一些居民拿的东西太多,她会主动上去帮助。对于年纪大、行动不方便的居民,她会帮助买菜,劝说居民少出门。当看到有居民口罩带的不合格,总是不忘嘱咐两句。每天值班,她都坚守户外,耐心引导居民,解答问题,并认真检查出入证、查验扫码情况。
她经常在值勤结束后,主动去查找小区封闭口是否出现漏洞,当发现小区封口处的铁丝网被人为破坏时,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减少隐患。
她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在关键时期的使命与担当,坚信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一定能打赢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张颖说:能在这样关键的时刻,成为一名志愿者,感到无比自豪!
防疫防控事迹材料篇4
在这个不寻常的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来势迅猛。在沙洋滨江新区疫情防控的战场上,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志愿者们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处处留心、默默坚守,切实保障了所在长林社区服务点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月2日大年初九以来,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先后共计三批12名志愿者到滨江新区长林社区报到。除一名同志因交通管制隔离在外地,其他11名志愿者坚守岗位、认真履职,先后圆满完成了社区交办的入户走访、网格组建、再次摸排、重点跟踪、日常监测、分发临时通行证等工作,同时还积极协助物业开展巡查、清洁、消毒等工作,化身“店小二”“外卖员”,为业主代购蔬菜、水果等生活物资和药品等,以实际行动践初心、赢民心。
——“班子成员不带头,谁带头?”
副局长陈鹏身先士卒,第一批到岗,第一个对接社区干部,第一个认领包联网格。2月2日到岗以来,他率先在包联网格建立业主微信群,主动将私人新购的车报备到社区,用于接送同一个网格的社区干部、志愿者,经常帮助社区拖运接收捐赠的防疫、生活物资。
2月8日元宵节,当天下午全县城区各社区统一制印下发居民临时通行证,第二天开始实行“211”政策限制居民外出购物频次。为了不耽误居民第二天出门买菜,陈鹏带领小组成员王会敏、贾中平迅速分工、加班加点发放通行证。从5点36分做完当天网格“大摸底大调查”开始,一家一户打电话,不到一个小时,三人包保的发改局、电信两个小区共计41户的居民代表全部领到了临时通行证。天色慢慢暗了,时间滑向了6点半,他们才在家人电话的催促里踏上归家的路。
——急事及时报,返岗不耽搁!
“王局长,这么晚打扰您!有个急事跟您汇报!”2月6日晚上10点52分,土地整治局的志愿者王梦君第一时间上报疫情。原来,当天早上上班路上同车十分钟的一名干部被隔离了。该同志属于密切接触者,10点多刚被通知隔离观察。得知这个消息,她和丈夫迅速上报所在社区、单位负责同志,开始两人居家隔离。
第二天一早,王梦君自觉居家隔离的同时,积极配合滨江新区长林社区工作人员迅速摸清那名密切接触者相关情况,交接包联网格入户走访调查数据资料。之后,她每天两次对社区、单位和包联人报备个人身体状况,及时了解、转达那名密切接触者的隔离观察情况。
终于,2月11日晚上6点33分,王梦君第一时间传达了好消息:那名密切接触者隔离检查无虞后回家了,警报解除,她和丈夫安全过关了。原本单位和社区都劝她继续在家休息,以便好好照顾家中老人和小孩,她却义无反顾重返志愿者岗位。“这几天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不能把事都推给社区包联人和其他一个小区的志愿者,明天我就到岗!”
自觉落了几天的工作,2月12日一大早,王梦君先到包联的龙湖湾小区与其他志愿者碰头分工,再迅速找到社区包联人,连续两天加班加点核查龙湖湾小区“大走访大排查”的台账资料。“一丝不苟、认真负责”,是社区包联人对她的中肯评价。面对肯定和褒奖,她只淡淡微笑,“我就是做了一名普通志愿者该做的事、能做的事”。
——人心齐,泰山移!
11名志愿者把使命记在心头,将责任担在肩上。
截止目前,前期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台账均已顺利完成,三类人员台账得到进一步完善。他们持续深入长林社区各个包联小区,常态化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引导,一日双报、密切跟踪武汉返沙人员,现场督导、严格落实防控措施,排查不漏一户、宣传不漏一人。他们响应指令迅速,总是第一时间转发防疫信息、《通告》、《公开信》等;他们管理服务主动,积极参与包联小区卡口值守管控、楼道垃圾清理、楼栋电梯消毒;他们服务群众贴心,及时为包联网格居民代购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资和蔬菜、水果、粮油等生活用品。
他们的付出,群众看在眼里,网格微信群、业主的朋友圈处处可见对他们的赞扬;战友记在心上,滨江新区、长林社区的干部职工常常表达对他们的肯定。他们无愧于志愿者的名字,必将与社区工作者携手并肩,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
防疫防控事迹材料篇5
我是肺科四病区王琰,我是一名护士。疫情发生之后,苏州五院作为苏州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定点收治医院,紧急进行科室人员调整,因为我参加过人感染禽流感病人的护理,我对防护、穿脱隔离衣等流程比较熟悉,因此我主动请缨,加入抗疫一线,准备应对疫情。
今年春节是我工作以来第八个年头,也是我过的最紧张、最难忘的春节。1月22日病区开始收治病人。1月25日我上夜班,一夜基本不停,第二天早上给病人抽血的时候突然觉得一阵眩晕,我悄悄的扶着墙蹲下来,心想着一定不能倒下啊,一位病人说“护士你没事吧,你们一定要好好的,我一定配合你们治疗”,我笑着说“没事,我们都会好好的”。
1月26日晚上,我对家人说“我们分床睡吧,我身上可能有病菌。”他没有嫌弃我,紧紧的抱着我“不管发生什么,我都和你在一起”,1月27日接到医院电话,立马收拾东西,跟家人说“这段时间不能回家了”,他们跟我说“等你回来,我家的英雄,你要照顾好自己,我们也会照顾好自己”。
工作中我们都严格执行标准预防,穿防护服的时候都会相互配合、监督,看看有无遗漏,出病房的时候互相复述脱防护服流程才能脱,以防职业暴露。这个时候大家基本都能从只言片语中秒懂对方的想法。
平日里,医生早上查房抽血气,护士给病人做输液,采咽拭子,生活护理,后来防护物资越发变得紧张,有时候我们为了省一套防护服,每个人都要多呆上几个小时,以保证患者24小时能得到照护,出来的时候头发衣服都是湿的,脸上特别是鼻子都快有压疮了,患者没有家属陪护,又在生病,难免心里会难过,有人说尽量减少接触,但是我们做不到啊,一有空我们就陪患者聊天,疏导他们,告诉他们积极的心态很关键。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帮他们泡水、订饭、发饭、热饭,做好基础护理。
当告知病人可以出院时,他们紧紧的握住我的手“感谢你们救了我,你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当时一股暖流从他的手里流到我心里,觉得我们的付出很值得。
工作之余,我们会相互切磋,给患者静脉输液护目镜起雾看不清凭着经验也能一针见血,减少患者痛苦,患者做鼻咽拭子什么体位最好采集,什么体位病人最舒服,渐渐找到护理上的小窍门。
情人节我们收到了特别的礼物,领导给我们送花和巧克力,患者祝我们节日快乐,爱人告诉我,晚上给儿子讲故事时,儿子说“妈妈上次讲到这里,我想妈妈了”,我再也忍不住,偷偷抹眼泪,“宝贝,等战斗结束了,我得狠狠的抱抱你。”
防疫防控事迹材料篇6
王婧,中共党员,迁安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早教、水疗专科负责人,她积极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率先垂范,扎实工作。“非常时期,我作为一名党员,冲锋在前,防控疫情,誓与大家同心协力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是她在疫情发生第一时间说过的话,也在用实际行动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王婧腿部伤痛未痊愈就重返岗位,充分发挥着党员“排头兵”的作用。返岗第一天,听说预检分诊值班同事的小宝宝生病需要照顾,王婧主动请缨接替预检分诊工作。在疫情防控中始终冲锋在前,对每个来院人员认真做好登记,量体温,办理就诊卡,为患者取血、取药等等工作。原本身体就不太好,担心自己出现低血糖的症状,口袋里面一直准备几颗糖,以便及时补充能量,避免影响工作。
3月6日晚,当王婧抱着不满3周的女儿将要进入梦乡的时候,一阵电话铃声把她惊醒,预感有紧急任务了,瞬间清醒,接到领导通知:“到传染病医院支援,你能不能去!”“没问题,领导,我可以!”一句简单的话,彰显了“战疫”的决心!随即马上起身打电话和同事调整交接班的工作,把两个孩子交给老公。简单收拾行囊,准备出发。
进入传染病医院后,除了正常的护理工作外,王婧还主动承担了病区的消杀工作,同时兼顾为病人送物、送饭。主动为护士长分担重担,成为护士长的得力助手。
为了避免交叉感染,每次给病人发放口罩时监督他们正确佩戴,科学处理废弃口罩。每次送饭时监督他们洗手、消毒。王婧有着丰富的儿童早期发展教育和心理疏导教育方面的经验,承担起隔离小患者的日常生活照顾,从专业出发,为他们幼小的心灵植入阳光的雨露,使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
穿戴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很多时候都是一连几小时不吃不喝,奔波在病房中,衣服湿了被体温焐干、干了又湿,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平日里最爱装扮的人也毫无美丽可言,勒红的耳朵、额头,脸颊上深深的凹痕、干裂的嘴唇……说不累是假的,但大家发誓,一定要让自信而坚定的眼神,化成病区里最靓丽的风景。
在这里,工作虽然忙碌劳累,但心里充满温暖。因为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院领导和同事们的关怀爱护。后勤保障组的同事们每天为大家提供丰富的营养餐,各种水果、牛奶、鸡蛋等营养品人人有份,电热水器、洗发水、香皂、毛巾、纸巾等生活用品样样齐全。领导和同事们用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让医护人员衣食无忧,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大家表示无以为报,一定会百倍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不辜负领导的殷切期望。
不知不觉王婧已在这里度过了半个多月的时光,她说,虽然疫情防控形势渐渐稳定了,患者也在逐渐减少,但我们绝不会放松警惕,越到最后越要坚守阵地,站好最后一班岗。
王婧只是一名普通的护士,只是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中平凡的一员,更只是全国400万护理同胞中渺小的一份子。在这个艰难的时刻,她有一颗坚定的心,她和所有护理同仁挺身而出没有退缩,奉献出自己微小但全部的力量,为战胜疫情尽最大努力,共同迎接春天!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