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档范文 >观后感

拾黄金观后感7篇

相信大家在观看完一部精彩的影片后,一定都有写观后感的好习惯吧,为了帮助我们提升写作水平,大家可以将观后感写好,下面是写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拾黄金观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拾黄金观后感7篇

拾黄金观后感篇1

观看完今天的电影后,才发现了萧红那近乎与悲惨的生活。在初读她的书《呼兰河传》时,对于她这个人也只有想象中的真实,也只有她在后园中玩耍时欢乐的景象与神态,与自己对那样美好生活的憧憬。但当她长大后,呼兰河那些热闹的市场,那些继续跳大绳的人们也已成为虚无缥缈的东西,眼下仅有的只是透心的寒冷与爱情的悲痛。她不敢回家不敢见父亲,因为她的事在那里已成为冷嘲热讽的常事,没有过多的关怀,只有短暂爱情间的温暖,只有儿子的灵魂与她日夜相伴。鲁迅的邀请使她又重看到了生命中的希望,是他的鼓励与他的悉心介绍,才使得萧红有了日后依靠的朋友,才感受到了一丝丝“大家庭”的温馨。

日本的大举侵华加之身体原因,使她过起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在病床上的她最大的感受便是孤独与寂寞,幸好有她的丈夫与朋友一直帮助她到最后。

一个时代、一种制度、一个选择造就了萧红既悲惨又充实的一生。她想到自己的祖父与那充满生机的菜园子,她向往平静同时也向往快乐幸福的生活,但命运道路却总与其背道而驰。她是痛苦的无助的,她希望被欢乐眷顾,但又一次次擦肩而过,可能只有死亡才是她最美好的归途。

寒冷的北风再一次吹过呼兰河,而萧红的心却与这大地一样被冻的撕裂,她永远沉默在了白色的回忆之中。

拾黄金观后感篇2

今天在李老师的推荐下,我有幸观看了《黄金时代》这部电影,看后令我感慨万千。

该部影片围绕我们熟知的一部名著——《呼兰河传》的作者来展开,描述了作者萧红仅仅31岁的短暂悲惨人生。萧红原名张延莹,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所生活的年代正处于中华民国动荡时期,那也是一个民气十足,海阔天空的时代,无数的文人志士有着自已的梦想与追求,他们渴望光明、渴望自由,不断向梦想发起抗战,企盼家园的平安。

萧红就是这样一位女子,一位特立独行的女子,她决绝与坚强,作为一名女性,她私奔、追求自由、被抛弃,却仍有一份无可奈何的乐观去面对生活。在哈尔滨由于受当时先进思想的影响,在生活极度困难的时期,依然没有放弃写作,与萧军联合创作的《跋涉》在东北引起轰动,由于作品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遭到反动派的怀疑,为躲避迫害,二萧不得不南下逃亡,先后到了青岛和上海,极其幸运的是在上海结识了伟大的文学家鲁迅、茅盾、胡风等著名文人,鲁迅先生在创作上对萧红进行指点,这对萧红文学创作的再次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萧红一生十分坎坷,历经三次爱情,却都不幸福,但是作者依然坚持自已的梦想,坚持写作,创作出了一部又一部不朽的作品。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她也一直在用自已的笔,把自已对生的坚强、对死的挣扎透露在稿纸下,透露在自已的文章中,处处抒发着自已的无奈与凄凉。

萧红不仅是一位作家,她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她以文字为语言,书写出自已对世界的感叹,以及对美好家园的渴望。影片用萧红极其短暂的一生,描绘了萧红创作时期的黄金时代。

拾黄金观后感篇3

王小波是个幸福的人,我觉得,尽管他自己可能不这么认为在他那个时代,大多是浑浑噩噩的人,被战乱、苛政和艰难困苦的生活消磨着心智,吸干了骨血。诚然,我们的时代也是如此,只不过换成了娱乐、阶层和信息茧房。

我时常觉得,我依然有着上一代的影子,越向着太阳,影子的痕迹越明显。这大概也印证了达尔文的进化论,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大多明哲保身,刺头死的死残的残,学会了做绵羊的人得以活命,把这种行事方式贯彻了一生,温顺的基因便传了开来。

我也是这个时代的农民,不敢离开自己的工位,每日上班下班,重复地铁窗外的风景,与我的祖辈在耕作多年的田间踱步,期盼聊以糊口的收成一样并无二致。

我经常会不切实际的幻想,脑海中翻涌着酣畅淋漓的情节,而主角就是我自己,幻想以后的快意的生活和得体的工作,地铁上,被窝里,工作时,我被这些突发的美好幻象挟裹着,在某个时刻蓦然清醒过来,发现自己仍处在现实的枷锁之中,心中就莫名的失落,唐诗里的忧愁似乎与我的不同。守在乌托邦的门外,想透过氤氲看清里面的东西,目光却怎么也穿越不了迷离的雾气。

看过那些情节,了解自己所处的世界,才明白做出不一样的事情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看过一句话:“他时常回忆起1995年第一次来中国。

从武汉到宜昌,再辗转巴东,在神农溪,9名纤夫拉着竹筏前进。他说:那些纤夫中可能就有另一个比尔·盖茨,但他出生在这,命运便锁在河岸”。这是大部分人的常态,也是悲哀,拼搏的种子在发芽前便被环境腐蚀糜烂,也更能显出不一样的想法的稀少和珍贵,我也是纤夫中的一个,不甘被缚在原地,王二便是我的启蒙老师。

我缺失的从来不是天马行空和梦人呓语,也不是越过舒适线的勇气,而是迈出几步后不被干扰的坚持,太多一蹴而就的想法在我身前累积成一堵高墙,我得想办法打破或者越过它。

不知道这次是不是夸下海口,三天热度,希望能坚持久一些,给我和她一个交代。

拾黄金观后感篇4

由许鞍华导演的电影《黄金时代》在第3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评比中获得五项大奖,而她理所当然的获得最佳导演奖。这也是她第五度获得这一殊荣。

看了许鞍华的《黄金时代》之后,很满足,尽管这是一部成本不高的艺术电影,但是绝对比动辄几千万预算的乱七八糟的电影高级的多。据说影片中30多名明星的总片酬只有370万。其中冯绍峰更是主动请缨演萧军,分文未收。这种为艺术献身的精神在现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实在难得。

当然,导演许鞍华在当下大数据大市场票房第一的环境下仍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更加难得。这是一部带有纪录性质的艺术电影,许鞍华曾经拍过小成本影片《天水围的日与夜》,更以《桃姐》再登事业巅峰。她说我学《童年往事》学了几十年。这种记录形式的艺术电影兼容了纪录片和艺术片的所有元素和精髓,让观众同时感受到两种艺术相互交织又不断撞击而产生的张力,从中我享受到了两种电影艺术带给我的美感。

感谢许鞍华,让我在不多而有限的艺术电影中发现一部认真严肃的电影,当下很多电影已经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电影了,完全走到另一个极端,讨好观众,迎合观众,完全丧失了电影艺术的本质。

?黄金时代》美中不足的是,文学性不强,若在影片中再突出和强化一些文学色彩,更能打动一批文学爱好者包括文艺青年。毕竟,萧红是一位出众的文学才女,她的文学创作之路,文学艺术思维都是每一个文学爱好者所关注的。

文学是要通过文字来传递情感和思想,此时我想起了萧红,1936年11月19日,萧红独身在日本,给萧军写了很长的一封信,其中写道:窗上洒满着白月的当儿,我愿意关了灯,坐下来沉默一些时候,就在这沉默中,忽然象有警钟似的来到我的心上:‘这不就是我的黄金时代吗?此刻。’这些文字的描写很好的表现了此时此刻萧红的内心世界,也让观众看到此时此刻萧红文学创作时的状态。她说这是她身在笼中的自由和平静。类似这样的文学描写再多一点,肯定会打动更多的文学爱好者和文艺青年们。

拾黄金观后感篇5

今日终于看完《黄金时代》,我说过我不喜欢用比喻,写东西不喜欢用修辞,这本书的语言在平淡没有了,所以很合我的胃口。

故事情节可以说是荒诞也可以说是正常,当然要看是在什么年代的故事了。虽然是小说,我倒是倾向于相信那些故事起码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真的。看此书给我带来最大的感觉是,似乎让我又重新体验了一边我的童年。这本书让我记起了很多我在那个荒诞的年龄干的荒诞的事情,我以为我将它们都忘了呢,但当那一个个场景甚至气味都清晰的再现时,我realize到原来我还没忘,起码没有全部忘记,多好。而我的黄金时代就我那荒诞的年龄里结束了。

此书(更多的是作者)让我对弗洛伊德产生了进一步的兴趣,早上视听说课上老师又刚好提到法学学生也要看看psychology的,于是晚饭后去图文找弗君的书,发现咱图书馆关于心理学的书还是不少的。弗君的书摞起来大概有三本牛津辞典那么厚,下学期再拜读。其实对于心理学我早就有一探究竟的想法,前几天我借了几本心理小说,大概不能在考试结束前看完吧,谁知道呢,上学期考试前也借了一大堆小说,结果还是看完了。

anyway,我还是觉得《黄金时代》让我记得了点什么,是关于自己的,至于书中的情节我想我已忘了。

拾黄金观后感篇6

这是我第三次看这部电影,却是第一次有想要表达些什么的冲动。

提起萧红,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其短暂的一生所经历的波折感情。对于萧红自己来说,感情也的确对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仅仅是在文学创作方面。

电影《黄金时代》以萧红的一生为线,通过对她几段感情的再现,期间再加上众多角色的独白,为我们勾画了一个生动的、鲜活的萧红。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成功之一在于它并没有对萧红的感情有所遮掩,而是将其堂堂正正地表现出来。也正是因为这样,我在看时反而并不会有八卦的心态,而是很自然地把它当作萧红的一部分,以它作为一个窗口去走近萧红。

萧红的身上有着极强的传奇色彩。她只活了31岁,但她所经历的,所承受的已然是完整的人生。她的一生逃过婚,失去过未婚夫,换了三任男友(骆宾基的后人澄清萧骆二人并非恋人关系),送走了自己的两个孩子。影片里,许广平曾说萧红很擅长写饥饿和苦难,她写得令人触目惊心。饭桌上的一位文人在评价萧军和萧红时提到萧红是靠天赋和感受去写作的。天赋?萧红的天赋是什么?或许是丰富经历带给她的异于常人的生活体验吧。一直在流浪,一直在寻找。渴望自由,也向往稳定。

全片最令我动容的地方便是萧红与萧军的命定相遇。“苍白色的脸,特大闪亮的眼睛,声音受惊而颤抖”,这是萧军第一次见到的萧红。那时的萧红肚子里还怀着汪恩甲的孩子,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两人夜里的相谈甚欢。人与人之间的点燃,可能从见面的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未婚夫离开,留下六百多元的债。萧军有心救助,却力量不足。一场洪水给了两人希望,也让萧红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大的转变。萧红遇见萧军,就像遇到了光。她怀着大肚子从楼上窗户跳下来时,是笑着的;和萧军租旅馆,房间简陋,因为穷困连铺盖都没有,她是笑着的;去巷子里吃饭,多了一份带汤的肉丸子,她也在笑。“电灯照耀着满城的人家,钞票带在我的衣袋里,就这样,两个人理直气壮地走在街上。”那时的萧红令人羡慕,她拥有着简简单单的幸福。不仅如此,萧军还带萧红去结识一众文人,在写作上帮助萧红。好的时候,两个人是真好,一起聊天,一起写作,一起去拜访鲁迅先生,一起做很多事。那是属于萧红的“黄金时代”。后来,日子渐渐好了,两个人的距离反而远了。在一次次的矛盾中积攒了越来越多的委屈与失望,最终她在分分合合中,选择了另一个人。我相信不少人看到这儿,应该都会叹息。

萧军被萧红吸引始于才华。萧红后来反问:“如果我没有你想象的那种才华呢?”那个时代给文学创造了一种成长的氛围。越是压制,文学青年们自由的思想越是要冲破牢笼。萧军和萧红的感情何以裂变,我们很难知晓其中细节,也不宜过分关注。感情之事本就复杂,当事人都未必理得清楚,更何况他人。他们二人留在那个时代的是属于自己的文学印记,这也是后人应更多去关注的东西。

拾黄金观后感篇7

先冲一杯咖啡,让心静下来,然后坐到桌前,写写昨晚看了的那部电影,——《黄金时代》。老实说,看的我满肚子都是气。

?黄金时代》演绎的,其实就是萧红在战事不断、颠沛流离的年代里,逐步走向了创作最辉煌的黄金时代;汤唯版的;里面还有冯绍峰、黄轩、袁泉、王志文、朱亚文、丁嘉丽、沙溢、祖峰、张嘉译等诸多知名演员分饰角色。别说哈,到底都是些有功底的演员,尤其王志文扮演的鲁迅,我尤为喜欢。

还说《黄金时代》。萧红是我国近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成名作《生死场》。我看过她的《弃儿》,《呼兰河传》,和《回忆鲁迅先生》。萧红的创作风格独特,作品中悲喜交杂的情感基调,刚柔并济的语言风格,以及独特的写作视角,在文学史中独树一帜,可谓是二十世纪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然而,那么优秀的女作家,在生活困顿中却尽遇渣男,人生坎坷不说,还偏偏又英年早逝,太让人扼腕可惜。甚至,扼腕的让人有些生气。

我以前只管看萧红的文章,还从未注意过萧红的人生历程。昨晚的《黄金时代》,尽管只是电影,但电影情节却几乎都是根据萧红的真实状况改编,也才算了解了那个悲情女人的坎坷。但她的悲情,也与她的做人方式有关。起先,本是逃婚离开老家出去求学,后却又生活困顿而投靠未婚夫汪恩甲,并与之同居;给是我,饿死都不再回头去投靠。然后遇到进步青年萧军,虽也幸福了一阵子,但颇有才华的萧军骨子里也难免花心放荡因子存在,使得萧红越到后面过的越痛苦;既然发现萧军放荡出轨(出轨的还是好友的老婆),就该果断离开,却依然打着爱的名义一再容忍,纯属自找折磨自遭罪。倘若第一段跟未婚夫汪恩甲同居是迫于生活困顿,还情有可原;但第二段跟萧军到后期,萧红靠稿费完全可以自食其力,却还要为情所困,这点实在不明智。甚至据说,萧军在萧红之后,又相继负心了两个女人;对于那样品行的浪荡男人,才华再卓越,也不值得。于是,看的我真想穿越过去开导开导她。但穿越终究是个神话。结果,只活到31岁的短暂人生,就把12年青春浪费在了两个渣男身上;12年呐,遇个忠于感情的实诚男人,即便只能活到31岁,也总能舒心的活到31岁,那样也不枉了;可偏偏事与愿违。可惜了一代才女,可惜了,可惜了。

——我满肚子的气,就是这么来的。

我是个比较情绪化的人,昨晚的电影看的我心里堵了一个晚上;现在写出来,心情才算平复下来。不过,《黄金时代》是一部非常诗化的电影,有些曾经在文章里间接看到过的场面,都成为了眼前的直观画面,非常过瘾;建议朋友们也搜来看看。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榜样7党员教师观后感7篇

榜样期7观后感优秀7篇

榜样7观后感心得体会通用7篇

《榜样》7观后感通用7篇

榜样期7观后感推荐7篇

故宫观后感观后感7篇

《水浒》观后感7篇

观后感是观后感7篇

军观后感7篇

国王观后感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7528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