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完整的结构和富有逻辑的观后感才是值得大家阅读的,大家在写观后感的时候,可以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写文档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故事里的中国》观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故事里的中国》观后感篇1
今天早上,我们观看了《故事里的中国》,更加深入的了解了钟南山院士,接下来我就来说说我的观后感。
从17年前抗击“非典”的战场,到今年伊始迎战“新冠”的前线,钟南山都是“定心丸”的代名词。
钟院士如此受大家欢迎,自然有他受欢迎的原因,让我们细细道来:
老实做人、老实做事
幼年时的他,把生活费用作买零食,当父母询问时便撒谎说;交给老师当生活费了,父亲后来回他的一句话则深深的刻在了他的基因中:“你怎么能撒谎呢!”他将这句话记了一辈子,时时刻刻警告自己:老老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这可能就是敢言品格的源头。一个人的生长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父亲也是一名医生,所以他对钟南山行医之道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掌握别人的生死、把患者从死神中抢救回来。”“人家把命都交给你了,更要经得起托付。”这些话经常在钟南山院士的脑海中回响着。因此,钟南山对医治的要求很高,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他父亲对他的学习要求也十分严格,一篇论文,看了两行,便扔给他,让他重写,让钟南山更正到最好。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钟南山院士形成了认认真真做事,敢讲真话,做实事的处事态度。
不畏权威、实事求是
他在英国留学期间,尽自己的力量打破了英国人对中国人的偏见。在做实验时,他发现了一台仪器精度有问题,甚至不惜用自己做人体试验。自己抽血800毫升,做了各种测试校对,终于矫正了仪器。又一次做实验,他连续吸入co,直至血含co浓度达到了22%,这可是相当于一刻不停连续抽100根烟的量。可他全然不在意这些,只为得到更精确的数据,做出了一条完美的曲线,当他得到与英国权威截然不同的数据时,他勇于质疑,据理力争,最终得到了科学界的广大认同。获得了著名科学家的赞赏。为祖国争了一口气,并且得到了非常难得的父亲的表扬。使英国人对中国科学家的态度有了不错的改观。
强身健体、力争上游
钟南山先生的家庭给予他的不仅是医学上的传承,还有体育方面的洗礼。从小就从事体育锻炼的他,至今也没有放下健身的习惯。有一个关于钟南山先生健身的趣事,曾经有一个媒体记者采访钟院士,结果两人爬楼过程中记者跟不上钟院士,并且钟院士一口气爬了18层楼后仍是气定神闲。钟院士在接受撒贝宁采访时,也说到了:体育活动,时不时就要来一些竞技活动,而竞技呢,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锻炼人们的力争上游精神,而这种东西也正是中国人最需要的。钟南山院士曾说:体育运动要想吃饭、睡觉一样,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让我们谨记他的教诲,加强平时的体育锻炼吧。
职业选择,顺己本心
在观影的过程中,我看到钟南山院士也会有职业选择。在运动员和医生的选择之中,我看得出他对医生的那种热爱与坚守,面对1969年400米破纪录,面对体育十项全能全国亚军,面对教练、学校对他的挽留,但他深知抗日期间,幼小的自己被埋在了废墟下面,是外婆和妈妈把他挖了出来,他要用妈妈救回来的命去救其他人,因此他毅然决然的的选择做医生。父亲在面对他的选择时说:一个人要是能够给这个世界留一点什么东西,他就没算白活。无独有偶,在20__年取得高分的钟芳蓉也怀着热爱与初心报考了“世人认为没前途”的考古专业。没有选择不可以,选择多了也不好,我们只需找准其中的一个,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专业,并为之献出一生。
总之,希望钟院士给我们带来的感悟,能够更嗨的带领我们学习进步。
《故事里的中国》观后感篇2
2003年中国出了两个英雄。
一个是航天英雄杨利伟,另一个就是医学专家钟南山。
他在抗击非典中战功赫赫,拯救了不知多少生命,有人评价说:
如果没有终南山抗击非典,非典的危害可能还要扩大几倍。
这句话背后是个非常惊险的故事。
2002年11月广东佛山出现第一个非典患者,随后这个可怕的疾病迅速在全国传播开来,当北京的医院已经有很多非典病人的时候,而且存在医护人员一批一批倒下的时候,某相关人员还信誓旦旦的说北京只有很少的病例,对外国记者戴口罩的现象表示他过于担心了。
但是终南山看到了事情的真相,他看到了医院的医生一个个倒下,看到了疫情的快速传播,在大部分医生保持沉默的时候,他第一个发声,说这个疫情很严重,大家要引起警惕,呼吁医生和相关人员充分重视这个疾病。
疾病的正确的治疗这才开始走向了正确的轨道。
当非典疫情进入下一个阶段,钟南山院士带着他的医疗队,用一流的技术,投入到非典的防止中,让疫情更快的走入了可控制的阶段。
2004年,钟南山被评为“感动中国2003年度”十大人物之一,并获得了白求恩奖章。
包括这次的武汉的新型肺炎疫情,有很多重要信息都是钟南山院士第一个告诉我们的,明确了人传人现象这一关键信息。
老人不仅医术高超,还该说真话,在冠状病发生的时候,他一边告诉公众尽量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登上去武汉的高铁,出征武汉,再一次走向了和疾病战斗的第一线。
钟南山还含泪鼓励大家:
当武汉街道老百姓唱国歌,劲头上来了,很多事情能解决,全国帮武汉,武汉是能够过关的。
人民日报这么评价钟南山:
84岁的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展示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
《故事里的中国》观后感篇3
“钟爷爷是谁?”对于母亲说钟南山院士出来治疗“新冠”了,我表示疑问。“钟南山”不是一座山吗?我自己琢磨着。后来,母亲讲述了十七年前的那场无硝烟的战争。
那是在2003年,钟院士出来抗击“sars”,他成为了人民心中的“战斗英雄”。而这次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这个84岁的老爷爷又来到了一线。我对于这个感染人数显眼的数目所产生的害怕、紧张和忧虑的心态,突然在聆听了这段故事后松弛了下来。
他是一座山,是人们心中可以信任的依赖。只要听到他的名字出现,人们的忧虑和愁苦好像风似的一下就飘走了。当在手机上近距离的看到他在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的次次身影后,我不禁为此敬佩与感动。
接近九十,耄耋老人,银丝飘飘,头发散而不凌乱,眉头半锁,好像思考着:怎样才能治愈患者。眼光深邃,目向远方,带着一丝对人民的愁苦和战胜疫情的自信。嘴巴紧闭,为人民为国家鞠躬尽瘁,青筋暴露,喉结突出,显示出他的坚持与他84岁的高龄,者就是钟南山院士,一个令人敬佩与感动的无双国士。
自从武汉“失守”后,很多人逃出来,而他却走进去,他是一个勇敢有担当的逆行者。“新冠肺炎”是一个传染性极强的病毒,从每天像火箭一样上升的数字上能够看出来。但他毫不畏惧,奔抵武汉。他只戴了一层薄薄的口罩,但是他仍然去传染性最强的医院。
他告诉我们“没事不要进出武汉”,他却无私奉献直奔武汉。
他告诉我们“出门要戴口罩”,但他去传染性极强的医院却没穿防护服。他曾说过“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这来”。短短几个字却流露出他的担当与毫不畏惧的风采。
他告诉我们“不要去人多的地方”,他却不顾自身安危去了患者极多的医院——金银潭医院。
他那种捐身赴国难,视死如忽如归,无私无畏,勇于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让我不禁敬佩与感动。“为天地应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就是一座“山”。一座不会倒得山,一座人民的靠“山”。但,铁打的人也会累倒,愿钟爷爷保佑身体,寿比南山。
致敬钟南山院士!这是一座坚强的山!也是一座让我为之敬佩的山!更是一座让我励志学习,发愤图强想要成为的山!
《故事里的中国》观后感篇4
疫情当前,小家和大国,无疑先有大国才能有小家。无数志愿人员奔赴疫情一线,医护人员为了更好的工作而剪短头发甚至剃成光头,许多热心市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捐赠口罩,不留名字。钟南山院士义无反顾地奔走在疫情一线,从未放弃。
万水千山的距离,是你们,素未谋面的陌生人,用爱扛起生命的重量,我向你们致敬!
这场无声的战役打响以来,千千万万医护人员奔赴前线,自动请缨毫不犹豫毫无退缩,微信群里一句句“我请愿”“我报名”是我听过最动听的誓言,请战书上的一个个红手印是我见过最耀眼的色彩,视频上掉落的一缕缕发丝是我见过最决绝的感动。
如果这算是一封信,这封信,是写给奋战在前线的全体战士,写给坚守岗位为人民服务的勇士,写给同是中国的英雄相见而又不能见的亲人,写给努力抗击疫情的所有人,待到春暖花开之际,见面必定热情相拥。
这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运动,是一场齐心协力的人民战争。每个人都应当牢牢坚守自己的战位,只要我们继续发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把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相信一定能打赢这场阻击战。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有无数“逆行者”的拼搏奋斗,一定能战胜疫情 打赢这场特殊战争,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故事里的中国》观后感篇5
对于钟南山院士,我从前了解的并不多。这次通过《故事里的中国》之《钟南山》,让我真正走近钟南山,从他的眼睛里读懂了他的故事,看到了一个治病救人、心怀家国的钟南山。同时,他也让我尊之敬之,并决心慕之随之。
他以白衣为甲,热爱病人,救助生命。怀永不放弃之心,尽医者本分。
披上白衣,钟院士就是一位治病救人、敢医敢言的医生。受家庭熏陶,钟南山走上了医学这条道路,父亲告诉他“医生要有做医生的本分”,他也将“老实做人,老实做事”当做人生信条;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钟南山不顾生命危险,奔赴疫区,收下最危重的病人,用自己的专业和爱心给病人以信心;新冠疫情爆发,钟南山逆行前往武汉,在餐车上短暂假寐,分析疫情局势并做出专业指导,使患者和群众心中有希望。一路走来,钟南山所做的超过了医生这个职业本身,他心怀医者仁心,永守医者本分。
他心中有山河,融化自己,奉献国家。脉搏与祖国相贴,显国士本色。
钟南山说:“我的脉搏,没有一刻不是贴着祖国的。”24岁,本是教练眼中最有潜力的运动员,他却决心学医、教医,为中国的医学奉献自己的力量;英国留学期间,钟南山抽自己的血校准仪器,并由实验向英国权威提出质疑,让外国看到了中国的优秀科学家,突显了爱国精神;84岁,会议在日程中排得满当当,他为国家燃烧自己,在获共和国勋章时用一句“我不过是一个看病的大夫”掩去一切功与名。他的心始终与国家相连,他的脉搏始终紧贴祖国,融化了自己,彰显了国士本色。
他是我辈的灯塔,你我应看清方向,继续前行。在一呼一吸之间,完成我们的长跑。
我们十八已至,敬仰钟南山院士的同时也应该用心追随,在我们的人生中尽情长跑。舞台剧中的青年钟南山充满青春的激情,以及无数年轻医生、护士都富有热情。入党宣誓的话语铿锵有力,驰援武汉的身影中有青年的担当和无悔,镜头里呈现的是严肃和认真,未呈现的是内心的医者仁心。而触动我的,是钟院士和无数前辈在他们的人生中有前进的方向,有不竭的动力与激情,并且不断实现着个人价值或者对社会、对国家的价值。或许,我们可以在十八岁之际,学着钟院士的精神,坚定自己的人生方向,不停地奔跑。
通过《故事里的中国》,我看到钟南山院士是一名治病救人、不畏一切医者,也是一位心有山河、奉献自我国士。我尊敬他、仰慕他,也必将追随他的精神,在我的人生中坚定信念,完成我的人生长跑。
《故事里的中国》观后感篇6
在这次疫情之中,有一个名字,每一次听到都会觉得有了他就有了主心骨,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
我们之所以会这样相信他,是因为在17年前的那场sars战役中,他就是中流砥柱!
17年后,已经84岁高龄的钟老又一次站在了全国人民的面前,很多人都说钟南山是个英雄,但是作为英雄钟老这一辈子都做了什么?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这样的英雄人物呢?
老一辈中国的科研英雄,从之前的邓稼先到现在的的袁隆平、钟南山,年轻一辈的科研人员他们是怎么样的呢?是不是也具备这样的能力和品质,在新的时代他们能不能成为这样名留青史的英雄呢?
钟老这一辈子很有传奇性,像网上流传很广的那些钟老年轻时候的事迹,他曾是个体育健将,曾经荣获过全运会400米栏冠军,虽然这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是足以拿来自豪一辈子的成就了,但是对于钟老来说,这只是他人生的一个小小的插曲!
钟老的绝大部分成就都在医学领域的,钟老首次证实并完善了隐藏性哮喘这个概念,这个观点后来被联合国卫生组织编写到哮喘全球防治战略采用;另外钟老还系统的分析了我国慢性咳嗽病因,他阐述了胃食道反流性咳嗽的食道神经炎症机制,再就是证实了早中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中有60%存在着蛋白营养不良问题,然后他又提出并补充了基础耗能的校正公式等等,我知道大家一定对这些一头雾水,不过没关系,这些都是很专业的问题,咱们外行也没有必要了解,其实我们从其他角度可以非常直观的了解钟老的贡献,他主持完成了国家973计划,即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而且他还是项目的首席科学家,还有就是863计划、十一五科技攻关等等这类水平的10来项重大科研项目!
所谓的973计划呢,就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这个项目的定位就是解决国家战略需求中重大科学问题以及对人类认识世界将会起到重要作用的科学前沿问题,你看这个定位,就知道这个项目的分量了!
《故事里的中国》观后感篇7
从《十八洞村》到《扶贫路上》,从《英雄儿女》到《钟南山》,每一期的节目主题都与时代主旋律紧密结合,除了对新中国经典作品的演绎,更着力讲好新时代动人心弦的中
国故事。对于这些有着真实原型人物的故事,在影视化、综艺化的过程中如何做到艺术与真实的平衡,亦是节目组在创作中面对的一大挑战。
两季以来,《故事里的中国》一直坚持从创作者、亲历者与演绎者出发,多视角叙事,在真实与艺术的相互糅合下,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才得以呈现。
在最新播出的《钟南山》中,节目通过传记作者叶依,钟院士的秘书苏越明、学生张挪富、长子钟惟德等多重视角,具象刻画了钟南山在不同角色身份下的人物形象。话剧舞台刚好借由苏越明秘书的视角,通过演绎他跟随钟院士赶赴武汉的所见所感,讲述钟院士两次逆行出征的英雄壮举和热血人生。当颇有年代感的照片报纸、密密麻麻的行程表,以及从未面世过的视频相继出现在荧幕上,加上创新舞台的逼真演绎,观众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的钟南山院士。
而在《英雄儿女》中,节目组则是邀请了电影编剧之一毛烽先生的女儿毛白鸽女士,亲历过抗美援朝战争的四位长者,以及“王成式的战斗英雄”赵先有烈士的孙子赵新民先生一起讲述“英雄女儿”的故事。
“把在朝鲜战场上这些经历融入到剧本里,这就是最好的创作经验。”《英雄儿女》编剧之一毛烽先生的女儿毛白鸽女士告诉大家,正是武兆堤的这句话使得她父亲决定参与《英雄儿女》的剧本创作。在节目中,毛白鸽以创作者后代的身份,分享了这一作品幕后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包括王成这一人物的塑造过程、《英雄儿女》这一片名的来源等等,让观众对于《英雄儿女》这部影片有更多的背景认知。
?故事里的中国》第二季在内容主题上与时代相呼应,取材于当下最火热、最鲜活的人物形象或者中国故事,在创造上着力体现了人物的精神基点、人性亮点和情感的爆点。更重要的是,在多重视角的塑造下,节目真正做到了在艺术与真实之间保持最大化平衡,从而使得作品拥有了直抵人心的艺术真实。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