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观后感的书写,我们需要做到将情节与感受很好的结合起来,我们在写观后感的时候,可以采用叙述议论结合一起的方式,下面是写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中国观后感800字7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国观后感800字篇1
2018年5月14日6点26分,四川8633航班驾驶舱前挡风玻璃破裂,瞬间将副驾驶吸出机外。飞机外是9800米的高空,800公里的时速,零下40度的温度以及极度低压,全机一百多人命悬一线……
据机长刘传健说,当险情发生的时候,他也在为未来担忧。这是人的本能。但仅几秒后,他克制住了恐惧,迅速地冷静了:自己是机长,必须对飞机上的所有人负起责任!他是了不起的中国机长,了不起的民航奇迹,了不起的中国力量。
英雄跟你我一样。遇到危险,他们也是凡人。危机催生恐慌,但,也能催生人性中最坚定的一面。
英雄跟你我不一样。他们明明害怕,还是会上;他们有能力去化解险情,敢把别人的生命扛在肩上。他们是英雄,更是凡人。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默默无闻的中国英雄们,诠释了真正的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让刘传健战胜了本能的恐惧,履行了机长的职责;中国精神使人民无论遭受什么苦难,都有英雄站出来为他们请命;中国精神给国家在几十年内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震惊世界……在其他国家眼中,中国有太多太多的奇迹,他们试图为这些奇迹找到答案,却一无所获。
其实,答案早已不言而喻。
“十·一”期间,影片《中国机长》还原了这空中惊魂。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少观众在影院潸然泪下。令人动容的,是机长过硬的素质,是中国民航的强大与专业,更是危难面前,大家的团结与真情。观众若能在某个飞行瞬间想起那些平凡而伟大的身姿,也是电影的价值。那时,我们才能明白机长的话:
“创造奇迹的不是一个人、一瞬间,而是一群人和一辈子。”
美国电影《萨利机长》里有一句台词:我不喜欢当英雄,我只是尽本分。而在中国民航界,也有着类似的一句话——民航界不需要英雄,需要的是安全。当把平淡的生活还原,存在即是精彩。谢谢川航3u8633英雄机组,谢谢所有的中国机长,带来每一次的安全起降!
中国观后感800字篇2
今天晚上妈妈下班比较早,说要带我们去看电影,我和弟弟高兴地叫了起来,非常兴奋。
到了电影院,妈妈让我们选要看什么电影,有《中国机长》、《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国》还有《雪人奇缘》,妈妈问讲解员什么好看?妈妈又问了《中国机长》是讲什么的,讲解员说《中国机长》是一个真实故事改编的,弟弟1一听就说要看《中国机长》,妈妈答应了,她选好了座位,就坐在候场室等候。等啊等,终于到了进场时间。妈妈拿着票,在屋子里开始找座位,我们找到了座位坐了下来,就开始了。
开始讲的是,一个机长在家里准备好了工作。和家人告了别,就上路了,到达机场之后,他和其他同事吃完饭,开始查看天气预报有没有异常情况。在飞机上服务的乘务员,也开始了工作,他们说如果遇到了气流,就应该对乘客们说请,相信我们,我们受过专业的训练,让乘客们镇定下来。就这样她们高兴地上了飞机。机长在这里在这里指一指在那里画一画,没有什么异常情况,就上飞机,准备工作。过了一会儿乘客们都上了飞机,准备开始起飞。刚开始飞机飞行的一切正常,可是挡风玻璃忽然裂开了一道缝,紧接着挡风玻璃就碎了下来,机长旁边的一位同事,上半身就猛地飞了出去。击掌抓住那位同事的裤子不让他飞出去,飞机上面也忽然颠簸了一下,乘客们都非常的害怕,飞机上忽然吵了起来,小孩子哭了,大人在飞机上开始互相吵了起来。飞机上的信号也没有了,指挥台也联系不到了他们。一直在呼叫他们。但是飞机上又遇到了雷电,高山,机长非常的聪明,看到云层中有一道裂缝就从中间飞过去。虽然指挥台联系不到他们,但是可以看到他们的定位,他们清晰地看到了飞机从中间飞过去,就在马上飞过去的时候。指挥台忽然看不到他们的信号了。心里。非常的惧怕他们回不来,但是机长心中想,我一定要把乘客带到陆地上去我一定可以,加速冲过去。就这样机长握紧掌握速度的东西往前推,飞机加了速就飞了出去,在最后降落的时候,他们由于超重,还比原来的速度快了四十公里,到了陆地上刹不住闸,刹闸的杆也失灵了,另一个人用脚踩了刹闸器,他们再用力把刹闸杆拉了回去。就这样他们得救了,一会儿医户人员,消防人员,警察同志也都来了,飞机检查员来检查一下飞机的受损程度,又看了一下挡风玻璃。对机长发出了赞叹,你也太牛了吧!就这样,机长回到家里,和家人团聚了!
从这个电影中我知道了机长坚定的信念,和过硬的技术。赢得了全部飞机上人民和乘务人员的喝彩!
中国观后感800字篇3
看了电影《中国机长》,感触最深的就是对于专业的阐述。
在电影中有一个经典场景,就是一名头等舱旅客对空乘人员报以不友好的态度,并且口口声声称他们是端茶倒水的服务员。但在最紧急的关头,就是这些所谓的“端茶倒水”的“服务员”用专业的应对方法让整个机舱的旅客保持了镇静状态。最激动人心的还是袁泉扮演的“毕男”那一句话“我们受过专业的培训,有能力、有信息保证大家的安全”。
是呀,我们看到的是端茶倒水,但我们没看到的是紧急时刻他们表现出来的规范与镇静,以及不管发生任何事情都能以专业的态度来找寻办法。有专业所以才有能力和信心。
但对于专业最大的基础还是“有信任”,飞机驾驶是一项专业的技能,这不可否认,可是就是如此,还有很多人对此嗤之以鼻,认为一定是驾驶员没有做到什么什么,或者故意什么什么。换一个行业,看看医生这个职业,就能知道了,他们是专业的,大家都知道,但现在的医患关系,很多人还是认为医生就是唯利是图,就是想多挣钱不负责任,将患者的生命置之不顾,这样的人到处都是。
没有信任,就没有专业,再看看很普通的行业,例如我们地产服务行业,服务于开发企业,很多开发商找到我们的目的是希望我们利用专业的技术实现他们开发链条中的某一环节的落地,但这个行业壁垒小,会一点营销知识的人,或者什么也不知道的人都能大胆的做这些事情,鱼目混杂,同时地产商也是懂得一点营销知识的',而这样不牢靠的信任基础,造成了这个行业的苦逼。很少的信任,最后沦为一种“人力服务”,更谈不上有能力与有信心。
专业的力量是很强大的,《中国机长》已经证明的这一点,通过这部电影我们也看到了民航业对于规范操作的展示,我们也从机长原型人物中听到了对于生命的敬畏,对于规范的敬畏。专业是用规范与训练奠定起来的,正如“毕男”说的那句话:我们经过了无数次训练,就是为了此时此刻存在的意义。
川航事件是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更重要的一点还有信念,而这个信念也来自一种信任与专业,正如那个细节所表现的,当第二机长示意机长乘客舱没有问题的时候,机长开始有了信心与信念。
中国观后感800字篇4
10月7日我和朋友一起去看了《中国机长》悠闲逛了逛街算是结束了国庆的小长假。电影很不错,画面场景精美全程剧情紧凑惊险,让人很快的融入到电影中。看完后真的让我久久不能平息,除了感动更多的是敬畏。让我对民航的全体成员更多了一丝敬佩。
从电影的角度来说,这部电影可以算是一部高分的电影。无论是故事的情节还是画面拍摄角度都可以看出是非常专业的。故事情节紧凑,导演通过镜头给我们完整的再现了2018年成都飞拉萨时真实的故事。电影拍摄的手法专业,仰拍、俯拍平拍等多种角度给我们再现飞机起飞、颠簸状态以及一些我们平时看不到的机舱内部构造,呈现出真实的效果。还有摄影的风景很美,青藏高原的雪山拍摄除了画面美也表现了当时环境的危险,给电影又增添了魅力。
除了电影方面更值得称赞的就是演员的表现了,里面无论是机长还是乘务员每个演员的表现都很真实自然,并且很好的还原了当时真实的人物特点。据说拍摄电影前,这些演员还专门跟他们还原人物进行了详细的了解。最让人惊喜的毋庸置疑就是两位主演的演技。机长张涵予性格低调内敛,但是从许多细节和微表情我们都可以观察到他的变化。面对突发状况他没有惊慌失措反而沉着冷静,内心充满着信念和坚定,最终安全的把所有的带回陆地;袁泉的乘务长也是值得我们称赞,外表柔弱但是内心坚毅。面对危险她坚强的站在所有人前面带领都有的乘务员安抚全机人员,她的专业素养和坚强值得我们敬佩。
总的来说,《中国机长》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电影,无论是电影水平还是演员都值得称赞。据说这部电影有上千民航员工、整个民航局和民航系统的全力支持和帮助。电影结束后有当时真实事件的人物原型,他们没有演员优秀的颜值但是他们都是真实的让我们敬佩的乘务人员,无论是机长还是空姐都是伟大可敬的人。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内心信念和敬业,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敬业精神。
电影最后刘机长说: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责任。正是因为有这些敬业的人,才能让我们的祖国更好,生活更好。这些敬业的人也值得我们敬爱。无论是什么职业在做什么,我们都要有着一颗敬业的心,尽自己的全心去生活去工作,去体验人生。
中国观后感800字篇5
?中国合伙人》讲诉的是80后的创业者新梦想的故事,影片中土鳖黄晓明,海龟邓超,愤青佟大三兄弟为了改变自身命运,创办英语培训学校,最终实现中国式梦想的故事。
影片中的土鳖黄晓明有高考失败,泡妞失败,教书失败的不平,海龟邓超则遭遇出国受挫,事业受挫,野心受挫的尴尬,愤青佟大为历经姑娘走了,兄弟走了,梦想走了的悲剧,但他们最终携手创造了一个商业奇迹。青春的年纪总会豪言壮语,以前自己也一直用有梦来标榜自己,觉得有梦想有追求是件特自豪的事。但现在,看着书里、电视里、电影里、生活里麻木不仁的人,现实的利刃终将我曾经的个性,冲动,自信等都抹平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只是这个世界改变了我,仅存的只是那廉价的自尊心。所以,当我们被周边的环境同化的时候,我渴望能保留最真实的自我,不做作,不浮夸,做最本性的自己以前老是抱怨被家人保护得太好,束缚、没有自由,没有获得应有的追梦的机会,抱怨被困在小小的牢笼里没机会施展自身的才能。但是,当我看到成东青跪着求自己老母亲借钱供自己第三次高考的桥段时,我才意识到是我错了,是我自己没有去努力争取属于我的机会,是我自己放弃了。
其中让我深有感触的有两句台词:我不知道成功的公式,但是我知道当你在梦想的前进的道路上感到了曲折,那么你已经走在了成功的笔直的大道上 ;你只有在纽交所敲钟的时候,才会开始得到他们的尊重 。成功的动力有很多种,但是否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前进动力非常重要。没有动力就没有目标,没有目标将会使人迷茫、不知所措。所以,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将决定我自己的前进方向。思路决定出路,我想这应该是这部电影中人物创业最根本的出发点。
观看此片之后,我自己的内心也在不停的拷问着自己:我坚持过自己的梦想吗?影片中成东青失败了两次,跪着求母亲再给一次机会;用旧版词典学英语学出来的日式英语被人嘲笑的时候,他可以秉烛夜读,坚持读了800本书;他不畏惧病魔,不放弃自己心中所爱,最终赢得自己的爱情;为了与美国人辩论,出国前一个晚上就背好了相关法律。但当我曾有过像成东青的境况时又是怎么做的?我的梦想如今又被遗落在哪?而我现在又能为之做些什么?
中国观后感800字篇6
电影《中国合伙人》故事的蓝本不言而喻,从剧作上来说,它通过抽丝剥茧的细节设置,还原了一个中国梦的实现过程:甘为人下的谦卑态度、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趋利避害的实用主义原则,以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终于换得扬眉吐气、衣锦还乡的成功,简而言之:鸡血加鸡贼,无限约等于鸡犬升天。过程的确很有意思,细想想有点儿没意思,但再琢磨,就是这个意思。
中国梦好不好?中国梦对不对?这两个问题就没有办法,获得一个统一的答案。
我觉得世界人生最大的无趣在于,我们不认同别人认可的标准,却又渴望别人的认可,爱情如是、事业如是、生活亦如是。前者是我们渴望脱俗,后者是我们又未能免俗。当我们在对方的标准里做不到最好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怀疑自己的标准是否牢靠。所以,一辈子,我们都在征服对方和劝服自己之间不停徘徊纠结,大部分人,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度过了一生。
在这样一个时代,有这样一个艰难的历史选择,说到底我们还是背负了历史的包袱。我们那么渴望坚持自我,又那么渴望他人的承认,而后者本身就是对前者最大的否定。所以我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不用继承某种屈辱、不用承担某种压力,不用奋力站起来证明我们能站起来,能想躺着就躺着,只因为我们真的喜欢躺着。总之一条,不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最后想说,成冬青诠释的中国式成功,充满了某种实用主义的得意。而王阳诠释的中国式幸福,则有自欺欺人的妥协。这种的态度,充满了某种无奈,也或者,才是我们每个人寻找答案的开始。
胡乱写了这些,再胡乱写个结尾。
风往哪里吹,树就往哪里倒正青春,我们以为我们是风,青春后,我们才知道我们是草。
没料到,我所失的,竟已是我的所有。
中国观后感800字篇7
调成泛黄色调,温火热煮青葱岁月,《中国合伙人》里有旧时代热血青春;三个青年从一无所有到身家万贯,这是一部励志大片;横跨几个年代,里面有时代的断截面;还有始乱终弃的爱情,有始至终的友情……陈可辛想说的东西很多,但什么都没讲彻底。或许,其实是这样,他并不想说这么多,他只是觉得要堆砌这么多,因为这些对票房可能有益。经过《武侠》和《血滴子》(监制)或小或大的失败教训,他对失败产生前所未有的恐惧,迫不及待想找个机会消除挫败感。
陈可辛擅长刻画情感,以及更大一点的群体情怀,他所有的电影都在围着情感打转,即便在尝试拍摄中国式大片时,类型电影的框架也压制不住他对情感的突出关注。这是陈可辛最大的优点,他懂得人性的复杂,情感的美好与哀愁。可惜在《中国合伙人》里,他并没发挥出上好状态,成冬青、孟晓骏和王阳三人的性格和关系变化,包括他们各自的爱情,除了偶现的动人妙笔,几乎全靠旁白帮忙。在讲述方式上,我没见过这么笨、这么匆忙的陈可辛,旁白多得令人厌烦,简直退化到早期作品《双城故事》的地步,旁白甚至比之更泛滥。设想一下,假如抽掉三人相互交叉的旁白,仅借助于画面和情节,他们三人的性格和情谊差不多会坍塌。过于依赖旁白,就像强行灌输的评述,生硬地为观者构建对主角们的印象。
作为北上拍片的港区导演,对于影片营造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代质感,当给予一些表扬,这也是陈可辛从不失手的地方。不像别的香港导演到了内地,港味与陆味仓促杂交,如蹩脚的国语配音一样令人难受,陈可辛的《如果·爱》、《武侠》,包括这部《中国合伙人》,并没出现不自然的怪异问题。当表面功夫做足,就要深入内核精神。王阳是个文青,留着长发,有观众向陈可辛提问,王阳是否有海子的影子,他坦承,不知道诗人海子是谁。这个无关紧要的事实,泄露了很多秘密,可解释三个人物没有人格(不一定是高尚的)魅力的原因。陈可辛终究对人物的外在和内在设定有距离感,他做了功课,但视野和经验不够。王阳的文青范,孟晓骏的世家子弟样貌,成冬青艰难求学的漫画式描述,均流于类型片的套路化,尽管他们的形象借鉴了现实人物。
校园、创业、泡妞、决裂,自从预告片曝光,就可推断《中国合伙人》可能和大卫·芬奇讲述facebook创始人故事的《社交网络》有关联。出来的成品,果然证实了这个猜测,《中国合伙人》偷了《社交网络》不少东西,这真令人尴尬。成冬青三人和美方律师对峙的戏及对整个电影的牵引作用,和《社交网络》如出一辙。甚至可以再一步推断,《中国合伙人》的诞生,就是《社交网络》催生的产品。主创照着《社交网络》的样子,找适合的故事,左转右拐到了新东方俞敏洪他们的`头上。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