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写观后感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及时记录自己看完影片后的收获,当我们内心有所感悟后,可以及时写份观后感来记录,写文档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风声》观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风声》观后感篇1
今晚,在工管院看了一次《风声》,应该说是我第二次看这部影片;有些电影你是看过一次就不想第二次的,但《风声》真的是一部让人感动,催人泪下的影片,故而第二次看,仍然让我如此的惊魂动魄,《风声》观后感-徐法强。这部电影是根据麦家的《风声》小说改编的。小说故事大概是这样的:抗战末期,日军特务课机关长武田为了抓住潜伏在伪军司令部的抗日地下组织成员,发出假密电将无位嫌疑人引致裘庄,限期五天内不择手段引“老鬼”现身。在“宁可错杀, 不可错放”的命令之下,五位嫌疑人面对致命的酷刑,都希望能活着走出裘庄。《风声》是谍战片,也是目前国内首部出现在大银幕上的谍战片。跟电视剧《潜伏》相比,血腥了很多。
影片一开始,通过一场晚宴中的刺杀,拉开了扣人心弦的剧情,通过号外中的一张张图片,蒙太奇的运用,向我们揭示了一连窜事件的发生,故事情节的推动典型的悬念片的场景,众人聚于一封闭场所,相互猜疑,悬念迭出,谁是老鬼?谁是老枪?影片有极强的代入感和观影快感,让人情不自禁地陷猜测和入推理,一流的视觉、音效共同营造了极好的恐怖气氛。看着,一个一个地人被拖去,一个一个地被酷刑折磨着,我感觉呼吸也仿佛都停止了。当吴志国被拖去遭电击的时候,被针灸的时候,我觉得我能体验那种切实的生不如死。这生不如死是什么滋味啊?!残忍一词已经不能概括行刑者了,因为在我看来这里的人们心里早就没有那些敏感而脆弱的神经了,之所以还能称之为人还要多亏了“麻木”二字。当李宁玉撕心裂肺的一吼之后,我的心仿佛也碎了,我的心仿佛也都跟着碎了,裂了。多么震耳欲聋,却无法唤起武田的一丁点怜悯之情,即便撕心裂肺最终也将转化为欲哭无泪……接下来就是顾晓梦了,这是我最想说的。因为,整个影片是围绕着顾晓梦展开的,而她也正是“老鬼”。从开始,到结束,顾晓梦带我走过了一个惊心动魄的过程。当看到顾晓梦与吴志国互相撕咬,我猛然地被震了;当看到,顾晓梦与李宁玉在濒临崩溃的边缘徘徊之时,我简直深深地沉入其中,不能自拔了;当看到,顾晓梦最终被抓住并被施以极刑的时候,我不禁热血沸腾。就像周迅说的,顾晓梦就像一个走钢索的人。走着走着,走不好,就掉下来了!之所以被这部影片深深感动,是因为被一种信仰所感染。当然,作为献礼大片,这里的信仰自然是对我党的忠诚,对人民的忠诚。
先说张涵予扮演的吴志国,那场戏用特殊的银针扎他的痛穴,是突击夸他的意志。这场戏长达三分钟,行刑者手上的银针换了又换,扎针的穴位移了又移,每一次更变,针都变得更长,更粗,穴位扎得更深,更猛。当青筋暴凸的张涵予在咬断牙关的沉默中,终于忍不住大吼一声,喷出一口鲜血时,我确实流泪了。这真的是一场意志的考量。人生多险,生命多难,我们要让自己变得强大,坚忍,有力,坦荡,平安而又宁静的度过一生,也许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自己“交出去”,交给一个“信仰”——它可以是一个具体的组织或个人,也可以是一个虚无的组织或个人,让这个你终身信仰的组织或个人陪伴你,与你同呼吸,心连心,让你变得坚强,变得宽广,敢于去承担,去挑战,去赢得。再说顾晓梦,整个影片是围绕着顾晓梦展开的,而她也正是“老鬼”。从开始,到结束,顾晓梦带我走过了一个惊心动魄的过程。她留给李宁玉那封信中的内容仍回荡在我心:我不怕死……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为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被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毁灭,但我的灵魂却将与你们。敌人不会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其实我觉得李宁玉的信仰也会让我动容,在整个电影里,只有她,信仰的是生命和爱情。李宁玉在这部电影里,是一个情绪复杂,纠结的综合体,她承受的折磨远比酷刑来的残酷。作为全片中最为沉默的角色,居然诠释了相当分量的内心戏,扛了全片最为沉重的包袱,但她却令人惊奇的挨下来了,而且表现得也相当之完美,把一个只为爱情却无所谓生死的李宁玉打造得足够有说服力,这也是信仰的力量。所以,对于自己,如何走好今后的人生,我更加明晰了我的路线,也更加坚定了自己面对困难挫折时的信心!!
《风声》观后感篇2
我感动于顾晓梦的无谓,从一开始她便已经料定、也已经做好了牺牲自己的打算,她总是在为她的玉姐缝补着衣服,那是她留下的遗言,她是以怎样的心情看着做着这些事?酒吧里跳着舞的她,是不折不扣的有钱人家的大小姐,骄纵任性的性格,“目空一切”的神态,在第一次看《风声》时,从未想到过她会是老鬼,会是那个默默无闻,潜伏得最深的人。是怎样的环境使一个本该柔弱、骄纵的女子变得如此坚强?她可以对家人、对如亲姐姐一般的李宁玉无情,无视玉姐的痛苦,就这样一直蛰伏,就这样让李宁玉直接将自己暴露给日本人以传出信息。当她终于以真面目与李宁玉相对时,确是决绝的准备牺牲的时候。在吴志国与她无声的对话说“我顶”时,她含着泪将同志“出卖”,但她却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正如武田所说:“她就是想死”。是因为只有死人可以离开裘庄,只有这样才可以确定的将信息传出去。
很多人感动于顾晓梦在炼狱中留下的话:“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为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将与你们同在,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而我最感动的是那句“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那是一种怎样的气魄,一个怎样的千金小姐说出了这样的话,一双柔弱的肩膀是怎样扛起这样的重担?在她面临死亡的5天中,在她灿烂无畏的笑脸下,究竟隐藏着什么?面对着酷刑,面对着武田的威逼,她难道不害怕吗?一双如此柔弱的肩膀上究竟怎样扛下这么沉重的责任?她是以怎样的心情留下了这些话?
其实,这不仅仅是顾晓梦的话,更是无数默默无名的牺牲了的人们的话,他们为了完成祖国交给的任务,为了民族的生死存亡,他们舍弃了自己的小家,而转身投入革命,面对着敌人的严刑,面对着敌人给与的屈辱,他们咬牙承受,即使以生命为代价也在所不惜。
这只是一种精神,一种敌人永远不会了解的精神,正如晓梦的话: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永恒的精神、永远的信仰。正是这份坚定的信念,支撑着无数中国人民在最艰难、最危险的时候,舍身成仁,英勇就义。他们用生命证明了、诠释了这样一种精神。
《风声》观后感篇3
电影《风声》上映已过去十年光景,这部悬疑谍战商业大片当年曾掀起了一股观影热潮,其曲折的故事、悬疑外衣之下的谍战暗斗内核、精良的制作,以及一众演技派精湛的表演,为影片增色不少。尽管其残酷肃杀的刑讯逼供画面一度被观众戏称“满清十大酷刑”电影既视感,但十年过去,这部电影仍常看常新,带给我无限思索。
电影讲述的是“抓老鬼”,因此谁是老鬼成了故事的戏眼,在层层递进中,导演告诉观众,阴柔做派铁了心当汉奸的白小年不可能是老鬼,剿匪司令部里的关系户金生火也不是老鬼,因此“老鬼”很快就锁定在了吴志国、李宁玉、顾晓梦三人之间。黄晓明饰演的武田机关长出场之后,对李宁玉使用的各种惨无人道的刑讯逼供手段之后,奔溃后的李宁玉最终被排出了“老鬼”身份,这也是电影的高潮部分。在这之后,“老鬼”就在顾晓梦和吴志国之间,在电影的最后,顾晓梦和吴志国之间运用暗语传递消息,以顾晓梦的牺牲换取了消息被成功递出,吴志国也得以成功离开裘庄,并最终杀死武田。
在电影的最后,周迅饰演的顾晓梦有一段感人至深的独白,她这样说道: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是希望家人和玉姐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却将与你们同在。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这番独白,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顾晓梦、吴志国等人代表了在那个苦难深重的时代里的所有心怀家国大义的革命志士仁人,他们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舍生取义,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爱国赞歌。令吾辈肃然起敬,在当今的和平年代里永远不敢忘却。
《风声》观后感篇4
有一种力量,叫信仰,信仰的力量——电影《风声》观后感。信仰是一个人的精神内核,是支撑人坚定走下去的动力源泉。电影《风声》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革命的信仰和共产主义信仰让“老枪”和“老鬼”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到了最后。没有信仰,就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就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正因为有一批又一批这样坚守信仰的英雄烈士,才成就了革命斗争的最后胜利。是信仰的力量,让那个女特工抗住了食人犬的撕咬;是信仰的力量,让“老枪”承受住了残酷的电刑和针刺,甚至在手术过程中,还以微弱的意识哼唱出含有玄机的唱词;是信仰的力量,让顾晓梦忍住酷刑的折磨,坚持去弥补因自己中了敌人奸计传出错误情报的失职,更为了令真情报能够传出去……当片尾顾晓梦的摩斯码遗言被破译出来,在悲壮回肠的音乐声中,我们懂得了:“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观后感《信仰的力量——电影《风声》观后感》。”坚持革命胜利和共产主义的伟大信仰给了英雄们顽强走下去信心,使共产党人如钢铁般坚毅,对敌人的嗤之以鼻,从容淡定地面对酷刑和残杀。为了冲破黑暗的束缚,飞向光明,无论前方是雄关漫道还是荆棘满途,他们都无所畏惧。人,只要有一种信仰,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信仰就如指航的明灯,在茫茫的人生海洋中,指引着我们走向光明的便。高举信仰旗帜的人,对一切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定的信仰。没有信仰的人,就犹如一叶浮萍,漂浮不定,或随波逐流,或畏首畏尾,浑浑噩噩,战战兢兢,既看不到光明,也没有希望,因而也感受不到人生真正的幸福和快乐。马丁科尔说过:“信仰的力量是引导我们走向成功的最伟大的力量。”这是对一个有信仰的人最好的馈赠。
《风声》观后感篇5
“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将于你们同在。”伴随着顾晓梦感人肺腑的遗言,电影《风声》逐渐走向结尾。这部电影让我感慨良多,不仅仅仅是因为贯穿全篇的严刑拷打带给我的冲击,更是因为像电影中的顾晓梦吴志国等革命先烈为了信仰敢于牺牲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带给我的深深震撼。《风声》讲述了我党谍报人员在陷入险境后与敌人斗智斗勇,最后透过顾晓梦的牺牲保证了信息的及时送出,拯救了我党地下工作者的故事。电影引人入胜的方面不仅仅有血腥的酷刑场面,还有演员们精湛的演技,更有那股“精神”——敌人永远不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种精神——我党地下工作者敢于为革命牺牲,勇于牺牲自己顾全大局的大无畏精神。为信仰而革命,即使粉身碎骨,仍无畏无怨无悔。
看了这部电影,我总想着革命先辈们太了不起,经受太多我们无法想象的苦难。而此刻的我们,动不动无病呻吟,不关心国家大事,总为自己的小事郁郁寡欢。我们八零九零后就是缺少了一种精神,一种为了信仰能够奋不顾身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如果我们身处那个动荡的时代,我们又会成为哪类人呢?我想大多数人都是英达的主角,扛不住的时候就自己了结了自己的生命、他永远不明白谁是老枪谁是老鬼、中国人是如何把日本打回老家的;张涵予所扮演的吴志国这个主角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这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摧残,又有几个人能够承受呢;周迅所扮演的顾晓梦是典型的为了信仰能够无畏赴死的革命先烈,在他们的心中,无产阶级的革命理想信仰高过生命,高于一切。
回想祖国建国至今六十余载,历经沧桑岁月,我党涌现了无数仁人志士和英雄楷模,他们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祖国的繁荣抛头颅洒热血,把血汗洒在家乡和异乡的土地上。正是有了这些革命先辈的牺牲与奉献才换来现如今的国泰民安,盛世繁荣。和平时代的我们虽然已经不需要透过牺牲生命来实现自己报国的理想,但我们仍然就应以无私奉献为己任,将实现自己的价值与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相结合,无所畏惧地战胜困难以实现革命理想,用我们的信仰托起祖国兴隆昌盛。
《风声》观后感篇6
刚看完《风声》,眼泪止不出地流。
此刻,内心很乱……
每当看这种抗日时期的电视或电影,我就特别特别恨日本人。同为人类,为什么大家不能好好相处,非得以那么残忍的手段残害我们。每当看见那些残酷无情的刽子手以极其残忍的酷刑残害我们的同胞时,我真恨不得以相同的手段让那些可恶的日本人受同样的罪―让他们也尝尝生不如死的感觉。(我知道我这样想显得很小气,很不理智,我并不认为自己有多么高明,只是某些时候很赞同“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且作为女子,小气自古以来似乎被认为理所当然。)
我想,日本人其实蛮可笑的,一边用极其残忍(说实话,我觉得他们的所作所为简直连畜生都不如)的手段杀害我们中国人,一边还要轻蔑的说我们是“支那人”。是的,在他们看来,我们确实是低下.无知的民族,我也不想辨别,可是他们的行为就可以显示出他们有多么高明吗?我不知道。但是,如果说一个民族以侵略他国.残害其他名族来作为衡量民族贵贱的标准,那么我们就必须承认:日本人确实很“高贵”,日本这个名族也确实很“伟大”!
其实,我也知道,那些都是过去了,不应该耿耿于怀。就如一个人,也许他以前犯了不可原谅的错,可是只要他能够深刻认识到自己错了并且改正,那他还是个好同志。可偏偏有些“高贵”的日本同志不但不承认,还大言不惭的说是来帮助我们解放,真是可笑至极!如果说一个人这样,我会觉得他本质已经坏掉了(但是一个民族这样,是不是就说明这个名族天性就是残暴之徒,我一介女流之辈,学识浅薄,不好妄作评判)。
前段时间,日本海啸+地震。刚开始听说,我想真是活该!刚开始我真是这么想的,可是后来也觉得自己不对,毕竟犯错的不是他们,而且大难当头人人都是受害者。但如果我们政府真要搞个募捐,我想我是不大愿意捐这个钱。甚至有个恶毒的想法:捐钱给他们,让他们强大了好再来侵略我们?正所谓,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我不迷信,但还是相信善恶到头终有报。也许,日本人该想想是不是老天在惩罚他们先辈的罪行!看新闻时,我也想,日本岛遭受了这么严重的破坏,会不会再次激发他们的残暴本性。你想想,他们国家被破坏得一塌糊涂,会不会又想“解放”别的国家呢?(呵呵,可能我想多了)
其实,如果我们自己国家强大,民族团结,别说一个小小的日本,就是十个也不怕。怕就怕国难当头,举国都是贪生怕死之辈。清政府闭关锁国,自以为是,最终破灭也是理所当然。其实一个国家就好比一个人一样:你原地踏步,虽然你也没有退步,可是人家一直在进步,那么你就相对落后了。
以上纯属一个浅薄.无知的小女子的个人拙见,只是发发牢骚而已,别无他意。
2011-4-24周末
★ 风声 影评
★ 《风声传奇》观后感
★ 看风声有感
★ 柳林风声读后感
★ 柳林风声心得体会
★ 台词经典
★ 故乡风声作文800字
★ 《柳林风声》读后感小学
★ 《柳林风声》读后感500字以上
★ 柳林风声童话故事读后感
文档为doc格式
《风声》观后感篇7
看完电影《风声》,离开电影院很久,压抑和感动的感觉还在我心里挥之不去,毕竟地下党“老鬼”最终揭晓让人颇为意外。
论专业,她不如李宁玉;论后台,她不如白小年;论官职,她不如金生火;论聪悟,她不如吴队长。很多年前,在我们祖国遭受日本侵略,中华民族到了存亡绝续的紧要关头,在日军占领区,在一个大男人都会心惊肉跳的特务环境里,这个外表娇气的顾晓梦暗中递送情报,并策划了多起刺杀日军首领的行动,她就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地下党“老鬼”。
电影最初叙述中,顾晓梦每一天就是喝酒玩耍,因为她本身就是一个富家女孩,富有的家族还向汪精卫组织捐过一架飞机,她本来能够生活得很安逸,能够凭借自家财富远离铁蹄践踏的家园出国定居。可是随着故事进展,看她怀着赴死的决心缝在李宁玉衣服上的密码,我理解她为什么选择留下来做地下党,用那瘦小的肩膀承担危险和压力,只为正义,只为她深爱的祖国。电影中顾晓梦一向在给李宁玉缝补那件开线的衣服,此刻明白了她用生命织补的不仅仅是衣服的破损,更是修补当时社会中那种正在溃散的民族精神,唤醒那些苟且偷生的麻木同胞。
那个残酷的年代,还有许许多多像顾晓梦一样的英雄,为民族独立牺牲了自我。吴队长就是这样的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德国军校,但他放弃了其他军事强国高官厚禄的邀请,义无反顾回到了战乱中的祖国。是他最早发现了特务们安装的隐蔽,也是他教会顾晓梦用手语交流,而用言语迷惑敌人。在敌人酷刑面前,他把能暴露自我身份的香烟放到顾晓梦手里,是为了保护党的秘密,也为保全战友生命。但顾晓梦又把香烟放到了逐渐觉醒的李宁玉手中,地下党“老鬼”保住了战友“老枪”的生命。电影即将结束,全国解放后的“老枪”吴队长擦拭眼泪,为所有保家卫国而牺牲的战友。
默默告慰长眠的“顾晓梦们”,此刻新中国六十岁了,傲然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但我们经过这部电影明白,一切安定祥和都是那么来之不易,所有踏实幸福是那么值得后辈珍惜。我们必须会努力!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军观后感7篇
★ 国王观后感7篇
★ 夜莺观后感7篇
★ 815观后感7篇
★ 里.观后感7篇
★ 讲座观后感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