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大家欣赏完一场影片后,应该有很多感触,可以撰写一篇观后感,当我们看完优秀的电影后,可以及时写篇观后感来记录,以下是写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百医生电影观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百医生电影观后感篇1
当前,全国人民正在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这场战斗中,医院就是战场,医护人员就是战士。这段时间以来,一个个不畏艰险、主动请缨的医护人员感动着我们,全国各地的医疗队驰援湖北、冲在第一线让人动容。
正巧这段期间一个名为《中国医生》系列纪录片也让我为之动容,里面是无数中国医生用救死扶伤和医道仁心的故事温暖着人心,传递正能量。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展现出病痛给普通家庭带来的冲击,医生与患者面对共同敌人凝结出的诚挚情感,还有当下医生们所面临的挑战和抉择,既有在应对疑难和重症过程中的判断、选择甚至是冒险,也有面对患者和家属的耐心、诚恳甚至是无奈。
疾病无疑是对人类生命最严酷的拷问,它所带来的冲击不仅是身体和经济上的,还有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我印象很深刻的是第一集一条很长的镜头完整记录下了朱良付医生用手机录音,记录他与患者家属手术前的交流告知和环节确认,就这样短短几分钟让我看到了医生面对医疗过程不确定性的无奈,但这并不影响他在一次次寒夜中从家里赶来赴急诊。
可这却让我们反思,在疫情面前中国医生格外耀眼,但在平常他们面临最多的是什么,是医闹,医患纠纷,他们为了保护自己只能录音、签协议,但还是有些医生为此失去了生命、前程。他们在为我们付出健康和精力,他们在拼尽全力救治患者,他们珍惜每次救助的机会,我们应该更多地理解他们,而不是误解、闹事。医生凭借医术给患者带去治愈和慰藉,医生、患者、患者家属是同一条战线上的战友,应对付共同的敌人-疾病本身。只有大家一起加油,一切才会变得更好。
百医生电影观后感篇2
很多患者不理解医生,一大原因是他们认为医生太冷漠了,这边家属为了病人心急如焚,但医生却事不关己,显得敷衍,冷漠又冷血。
但医生是真的是冷漠吗?
或者我们换个角度提问,医生应该跟每个患者成为朋友,急他们之所急,悲他们之所悲吗?
在以前的宣传中,我们似乎一直在倡导医生这么做,要跟每个患者成为朋友云云,让对患者有求必应云云。可在实际操作中,这并不可能,要知道我国每天就诊的人数超过2000万,每个医生每天要面对的病人太多。医生再博爱再有同理心,他的情感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他无法面面俱到地照顾到所有病人和家属的全部情绪。我们不能以圣人和超人的标准来要求医生。
南京鼓楼医院最年轻的副主任医师魏嘉,有个罹患胃癌晚期的病人,才二十几岁,特别年轻也特别乐观,这让魏嘉最挂心也最揪心,所以一直尽量为她多做点什么。但纪录片最后,魏嘉提到,以前有前辈建议她,特别是对肿瘤科医生来说,不要跟病人做朋友,因为你跟他投入私人的感情越多,有可能你后面会自责、失落、伤心,会更难过,很长时间走不出来。
医生也害怕伤心。他们并非拒绝付出情感,而是需要克制情感,因为他们面对的是来来往往的患者,而死亡每天都在医院里发生。魏嘉虽然并未听从前辈的话,她还是对这个乐观的患者上心,但这也非意味着那些没能成为她朋友的患者被她怠慢了。专业是本分,朋友是情分。
南京鼓楼医院烧伤科住院医生徐晔,25岁就博士毕业,工作三年后遇到自己职业生涯难以跨越的沟壑。一名全身95%重度烧伤的老年患者,他的家里人为了给他看病,拿出家里现有的全部积蓄,但依然凑不够高昂的医疗费用,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植皮手术,总体花费得100多万。徐晔帮患者争取到了2万元的援助基金,尽力劝说患者家属坚持治疗,因为患者出院离世的可能性极大。但患者家属还是强行出院了。徐晔赶到时,面对空荡荡的床位还是有一丝失落,他是真心希望患者得到救治,却也知道家属面临的困境。
年轻的医生类似的经历多了,心理能承担的极限就会提高。徐晔事后说:为什么有人说有的医生看起来很冷酷?不是冷酷,他是冷静。因为你现在的这种情况,他早就见过无数个了,所以他才会显得如此的冷静。这个过程是每个医生都会去经历的。
也就是说,当患者家属指责医生冷漠时,家属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他们很可能是第一次看到亲人遭遇险境。但家属也忽略了,今时今日患者的情况、家属的反应,在医生的职业生涯中,他们已无数次遇到过。医生并非麻木,他们的波澜不惊,是专业、经验和经历累积后的冷静。
慌乱、不安、痛哭留给家属就够了,慌乱之中需要冷静的医生做出专业的判断。冷静不等于冷漠。
百医生电影观后感篇3
文婷主任那句:“生活总是要继续的,我们要让她们回到原本的轨道上去”而这样的生活不是等来的,是一位位中国医护竭尽全力干出来的。比如张涵予饰演的院长因为工作太忙,忽略了倪虹洁饰演的妻子给他打的一通电话,后来妻子确诊了,也并没有责怪他,甚至还表示可以捐献遗体;外卖小哥金仔的爱人要去医院治疗了,临别的时候,她叮嘱的金仔“不要背着我偷偷去送外卖”,不久后他接到一个老客户的电话,想让他送些生活用品,他由于担心被感染本能的拒绝了,后来他在电话中听到了婴儿的哭泣声,从而想到了自己刚刚出生在医院的孩子,给了他无穷的力量,也给了他战胜困难的勇气,毅然决然地投入到社区服务的队伍中去。一位病人被宣布死亡时,医生始终不放弃做心外按压的动作,就足以让观众流泪;方舱医院里病人们齐跳《火红的萨日朗》,明明是最欢快的音乐,但有观众认为这种苦中作乐就是真正的生活本质,瞬间破防。
这些细节的处理能给观众温暖和感动,感受到人性的美好。
首先,电影并没有没有因为宣传和歌颂医生,就把医生塑造得尽善尽美。电影里的医生仍然会争吵、犯错,甚至也有担责的顾虑。所以我们能够看到:援鄂主任陶峻和院长张定宇可以因为观点不同大吵一架,陶峻甚至不管不顾甩身而去;年轻医生杨小羊在急救中犯了错,陶峻对他说:“我请你吃烧鹅,但请你不要再进icu”;研究是否对新冠孕妇进行剖腹产时,会有医生说:“弄不好就是一尸两命,到时候谁来担责任?”医生们也面面相觑,一时犹豫。电影里的医生也有家人朋友,有社会关系,当医生生病的时候,他们也会为一张床位到处求助朋友。电影没将医生描写成超人,医生形象真实可信。
其次,虽然电影表现的是一个宏大主题,但电影仍然非常关注个体,体现了对个人生命和情感的珍视。看完了才知道不是这样,短短两个小时电影竟然先后对三个病人作了比较具体的描述。陶医生本来以为胜券在握的老张,却在新冠治愈后死于心梗。在陶医生对老张说:“老张,你很棒,你马上就能出院和老婆孩子吃饭了!”老张向医生颤抖着竖起了大拇指。可后来老张却死于心梗。陶医生以为他赢了,现实却打败了他的画面令人动容;在条件极度艰难的情况下,成功分娩孩子的小文及其被救治的一家对主治文医生的态度反转令人感动;而父母双亡的枫小岚对送衣物的医生说出那句:“我想知道父母都走了,我该怎么办?“的时候,心酸之情充斥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难以言表。
这些动人的真实总是散发出人性的光芒,给我们鼓舞和力量!
百医生电影观后感篇4
一场疫情,像一个巨石砸入我们原本平静有序的生活,一时间,巨浪翻涌。
为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者各自带着合作伙伴赶往施工现场。施工现场灯火通明,工地的战士们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光与陌生的伙伴们只能在堆满方便面、矿泉水、杂物的小房间各司其职。看着那潮湿且沾满泥土的泡沫纸盒中冷硬的“年夜饭”,脸上有说不尽的疲倦,安全帽都还没来得及摘,脚上染着土黄色的泥,但为了工程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工,他们只能匆匆忙忙,狼吞虎咽,以最快的速度填饱饥肠辘辘的肚子,这应该是世界上最迅速的年夜饭了。
为了和疫情赛跑,自火神山医院开工以来,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建筑工人,他们是建设者、组织者、协调者、指挥者......7天建成一座医院,为的就是让那些没有床位的病人能有个好的环境更快接受治疗。在这危难时刻,活着是最重要的。
为了给祖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出一份力,感谢一线的战斗者。河南退伍老兵王国辉将自己种的九千多斤新鲜蔬菜带领村里人连夜拔起,年三十自驾300多公里载着5吨多的新鲜蔬菜不管道路的泥泞,路途的艰辛只身从河南沈丘赶到武汉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全部免费捐给项目部,到时已是凌晨。
疫情当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得了新冠的孕妇,她说:“天塌了我也要把孩子生下来。”庆幸的是最后,肚子里的宝宝成功诞生了。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神圣的,生命诞生,人类才能得以存续。孩子代表的是未来、是希望……
在危难中,总是有这样善良的人来温暖我们的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全国一线战士们奋力前行,一方受难,八方支援,让大家看到疫情之下的希望与阳光!
百医生电影观后感篇5
2020年初金银潭医院是战疫一线的重中之重,院长张定宇几年前被查出患有渐冻症。他的双腿在逐渐萎缩,走路腿脚已不再灵便,但是他隐瞒了自己的病情。一心扑在了这次抗击疫情的战役中。不幸的是,他的妻子也感染上了病毒,但是他顾不上照顾他的妻子。只想着医院又收治了多少病人。报道视频中我看到张定宇院长蹒跚的脚步如此匆忙,扶着扶手一边下楼,一边打着电话。他在和时间赛跑,他恨不得让他的腿能跑起来。看到这个画面,我的眼睛湿润了。
一名护士在抗疫一线奋战数日,不能回家,女儿想念妈妈,去给妈妈送饺子。当她见到妈妈的时候,却不能投入妈妈的怀抱,只能远远的看着她。她把手里端的饺子放在地上,撕心裂肺的喊着:"妈一妈,妈一妈"。妈妈却不能走到女儿身边,只能隔空给女儿一个拥抱。她拿起饺子,转身有走进了医院。望着她的背影)我的眼眶又一次浸满了泪水。
重庆的一位87岁的老人倪素英为抗击疫情捐款20万。当记者走进他的家时,看到的是一个阴暗狭小的房子,墙壁和房顶上贴的是旧画报,里面挤满了各种生活用品和老旧家具。据了解,她平时以摆摊卖小百货为生,这笔钱,他已经攒了30多年。他平时生活节俭,多年来没给自己买过一件新衣服。看到这里,我思绪万千20万啊!她能给自己买多少新衣服啊!但是她捐了。她捐给了祖国,捐给了人民。
无数像他们一样舍小家为大家的人在为抗击疫情贡献着力量。他们是平凡但伟大的人。我也感受到了充满凝聚力的中国力量。我们是一家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相信,只要我们万众一心,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没有迈不过的坎儿。冬天过后,阳光一定会更加灿烂!
百医生电影观后感篇6
这个片子最大的困难就是认人,好多演员都是因为戴着口罩,我都认不出来了。如果单纯评价电影要素,无论是故事、镜头语言、剪辑,《中国医生》都要比也是在不久前上映的《革命者》要弱了不少。
不过从观看后的感觉上上,我们会发现,看完《中国医生》后,有一种筋疲力尽的感觉。
因为整部影片都在燃烧你的情绪。
是的,这部电影,就是靠共情,靠渲染情绪,不用考虑啥电影剧情,啥镜头。
观众是非理想的,很少有人去观察镜头、剧本、表演到不到位,他们想要的是一种情绪的扩大化,无论是喜感的,还是悲情的。在这一点上,本片和《革命者》的初衷是一致的,它们都是想通过情绪的渲染来吸引观众。
这个片就是能让你哭,从片头哭到片尾,从一开始的伤心和无奈,到最后的激动和自豪。
前半部分的泪水来自于悲伤。
影片并没有为疫情的到来做铺垫,而是直接就看到一个个患者被送进icu,尤其是在影片前半部分,我们看到的是恐慌的市民,能看到垂死任病毒宰割的患者,我们能看到竭尽全力想让病人活下去,但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的医护工作者。
影片中的抢救治疗镜头都较为专业,会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紧张感。
影片并没有渲染病毒多么恐怖,而是突出一种人面对未知疾病的无力感。
竭尽全力,但是病人仍旧一个又一个的离去,这种无力感恰恰是医生最能够感受到的,这也是最打击他们内心和意志的东西,所以我们能看到,有退缩,有放弃,有抱怨。
我们看到了医护人员的亲人也被感染,自己却无可奈何,帮不上忙。
我们看到因为工作而忽略的留言已经从他们留下的求助变成了最后的遗书。
我们看到拿到父母遗物后无所适从的女孩子。
影片里的新冠病毒就像飘荡在城市上空的坠天使一样,肆意的嘲弄众生。
本片的表演很有难度,大家都带着口罩,更多的还是需要肢体语言。
人因为无力,人因为事与愿违,人因为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人面对病毒,从无可奈何,转变到了一种恐惧感,这种对无可奈何的恐惧,与我们之前接受的人定胜天的价值观是截然不同的,因此会让观众更震撼!
人唯有之时方能勇敢。
是的,当我们在最绝望的时刻,当病人和银幕前的我们在最绝望的时刻,那些医护工作者所爆发出的勇气就显得如此耀眼,以至于我们的眼泪会不自觉地流出来。
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婆娑起皱的手,看惯了布满勒痕和汗渍的脸,要知道,这些护士们还是二十几岁的年华。
电影中的脸,要比海报上的触目惊心得多。
他们同时承受着身为一名医生、一名护士,身为一名母亲、一名丈夫的双重压力,他们救人,但是却对亲人的境遇爱莫能助。
影片中没有从天而降的救星、没有绝世武功的顿悟、没有干掉总boss后的逆转,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再次站起来,然后再失败再起来的过程中,实现的胜利。
没有超级英雄,只是一群哭过、退缩过、迷茫过的普通人。
他们只是一直站在那里罢了,他们的眼前是病毒和绝望的患者们。
也许是因为工期短的原因吧,本片的遗憾还是挺多的。
我曾经畅想,能够在影片中看到那最美的日落,一名躺在病床上的老人和一名穿着防护服的医生就在那里,一躺一站、一老一少,我相信通过电影的镜头,我们能看到比那张照片更美的一幕。
这张照片其实是最适合放到大银幕上的。
我也曾想,在影片中看到武汉夜晚的大合唱,歌声从一个阳台到一幢楼,再到一个小区,然后是整个夜幕下城市的合唱。
可惜这些都成为了影片的遗珠。
当然,我们不否认影片存在的缺陷,故事主线的缺乏,以及缺少一个作为灾难性电影需要贯穿始终的核心戏剧冲突,同时人物支线上也是过于繁复,因为人物视角过多造成了每个人物多给予的笔墨有些少,如果没有演员功底的支撑,很难体现出一个活灵活现的,站立在这个历史时刻的普通人。
影片中的人物,我个人认为表演和塑造人物的亮点,就只有朱亚文了,这个张狂、鲁莽、毒舌的专家,同时也具备着顽强、干练、高度的责任感等特点,是影片中唯一个具有矛盾性的角色。
张子枫的角色,短短几分钟,但是说出了最催人泪下的一句话:没有爸妈的孩子怎么活?
张子枫客串的那几分钟,很精彩,请注意她的手,握着拳头,并不想去接父母的遗物。
很遗憾,其他几个重要人物,包括张涵予的张院长和袁泉扮演的文主任,以及易烊千玺扮演的杨小羊等,虽然戏份很多,但是并没有给到我们特别多的亮眼之处。
瑕不掩瑜,这部影片的卖点本就不是演员,本就不是一个多么精彩的故事,本就不是角度、灯光、声效、特效,真正感染观众的,让观众流泪的是那隐藏在死亡、绝望、未知后面的勇气和医者仁心。
当医院的院长无法为自己的妻子找到床位的时候,当护士把自己的长发剪掉的时候,当一个城市能够用十天时间建起一座医院的时候,当一座城市迎来了两万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支援者时……
吾国!吾民!
百医生电影观后感篇7
电影《中国医生》深刻的诠释了什么是“中国精神”。国有难,操戈披甲;民有困,八方支援。在这场全球瞩目的疫情防控战役中,4万余名医护人员在武汉留下了一个个动人的身影,也把“英雄”二字牢牢地刻在了国人心上。一份份请战书仍然历历在目,一声声“让我来”依然深深地感动着所有中华儿女。他们的面孔,我们或许无法知晓,但他们悉心救治病人的每一个瞬间,他们为国为民的伟大精神,却是那么闪耀动人、那么感人肺腑,值得我们永远感怀、永远铭记。
有一种温暖叫中国援助,有一种传递叫中国精神。据统计,随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中国政府已经宣布向82个国家和世卫组织、非盟提供对外援助,并且在援助物资上都印有“千里同好,坚于金石”“青山一道,同担风雨”“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等美好寄语,堪称“世界诗词大会”。文字的背后,饱含了中国人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深情厚谊、彰显了中国和世界各国共同战“疫”的坚定决心。历经五千年栉风沐雨,中华民族始终传承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精神,这是华夏儿女割不断的共同的文化传承,它诠释了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中国精神,凝聚起捍卫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义力量,推动世界文明的巨轮劈波斩浪,奋力驶向充满希望的明天。
这精神,始于中华五千年文明积淀的文化认同。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沧桑岁月凝聚的精神力量,在这片神奇的黄土地上,洋洋洒洒写下了辉煌壮丽的华章。风雨疾来,唇亡齿寒;唇齿相依,同舟共济。正是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普遍认同,让“志和者,不以山河为远”,纵然时空相隔,也要跨越山海逆行相助。在古代,文化认同藏在辛弃疾的水龙吟里,也藏在范仲淹的生死忧患里,更藏在屈原的国殇里。在今天,它又呈现在84岁高龄仍奋战防疫一线的钟南山院士、脸庞留下深深勒痕的“最美医生”刘丽、身患渐冻症却没有休息过一天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等人的身上。若问家国情怀为何物,我想它大抵存在于对民族文化认同的壮怀激烈里,正是这些“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英雄群像,挺起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汇聚了直抵人心的时代力量。
这精神,合于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的团结奋进。危难时刻彰显初心本色,也才能看到一个民族浮现出来的真正的强大。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以中国共产党强大的动员能力,将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中国人民听从国家的安排、响应国家的号召,或实施自我隔离、或积极走上前线,以高度的自律意识和较强的组织管理,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浩然正气展现得勇毅恢弘。多难兴邦。困难打不倒压不垮英雄的中国人民,反而让每一位中华儿女更加紧密地站在一起,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扛起一份份匹夫有责的担当、完成一次次偏向虎山行的逆行,以众志成城屹立天地间的民族自信、伟大中华坚定永向前的团结奋进,共同为抗击疫情奉献自己的力量。
这精神,终于世界同期盼命运相连的美好愿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场战“疫”的见证者、亲历者和战斗者,即使不能以“最美逆行者”的血肉之躯在抗疫一线抵挡黑暗,也在用平凡工作默默书写属于自己的爱国篇章。“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这场战“疫”让我们看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伟大民族精神,它凝聚的华夏“力量”,为中华儿女披荆斩棘注入了必胜自信;这场战“疫”让我们见证了“山川异域、与子同袍”的逆境无私付出,它增添的华夏“色彩”,为中华民族战胜疫情绘就了时代图谱。追梦人的初心与使命,奋斗者的诗与远方,是中华民族重整行装开启新征程的动力与源泉,中华儿女必会同与世界人民一道,在攻坚克难中抖落一路“征尘”、在同舟共济中传承华夏力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大爱”文化,传播“大爱”智慧,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世界共识,成为世界发展的历史必然。
百医生电影观后感篇8
“武汉是能够过关的!”影片中,钟南山院士这句话令人动容。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之际,武汉的医务工作者,筑起阻击病毒的钢铁长城;广大人民勇于担当,让全世界看到“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与此同时,每一个平凡岗位恪守职责,每一个中国人民全力配合,每一个你我微光成炬,共同汇集成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抗疫精神、中国力量。
常怀感恩英雄之心,让人民更有信仰。英雄都是一些普通人,当国家需要你的时候,你不站出来就是懦夫,你站出来就是勇士,冲上去就是英雄。疫情防控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白衣天使们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主动请缨,闻令而动,执甲逆行奔赴前线,用初心奏响了奋力拼搏的英雄凯歌,用使命谱写了拯救生命的壮丽篇章,党和人民将永远铭记,历史将永远铭记。各地以“最高礼遇”迎接英雄凯旋,就是在向全社会宣扬英雄,大兴感恩英雄之风,同时让人民意识到,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这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感恩英雄之心,更加坚定了对党的事业的信仰。
常行崇尚英雄之举,让国家更有力量。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新时代是需要英雄的时代,是呼唤英雄的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其实英雄都是一些普通人,但都对党和人民的事业矢志不渝、百折不挠,都能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冲锋陷阵、顽强拼搏,都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很多的凡人英雄,都在“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别等到生命垂危了才想起医生,别等到国家贫弱时才想起教师,别等到家园破碎时才想起军人,只有崇尚英雄的社会才会产生英雄。各地的“最高礼遇”迎接英雄凯旋,唤醒和激发了全社会的英雄基因,将这种力量凝聚成了无坚不摧的国家力量。
常励争当英雄之志,让民族更有希望。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只有人人争当英雄才会英雄辈出。过去的两个月里,包括这些逆行英雄在内的全国人民勠力同心,共克时艰,用举世瞩目的速度和效率,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为生命接力,使此时的中国成了全世界最有安全感最有幸福感的国度。人民群众在无比自豪的同时深深地知道,这份安全是英雄用血肉之躯铸就的,这份幸运是英雄用仁心厚德换来的,这份希望是英雄用无畏信念种下的。有一种感动,令人泪流满面;有一种崇高,令人奋斗不止。各地以“最高礼遇”迎接英雄凯旋之举,激发了英雄民族英勇无畏的浩然正气,人人争当英雄的氛围更加浓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的步伐更加坚定。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