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档范文 >策划方案

量的比较幼儿园教案8篇

我们在制定教案时,需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与需求,教案的有效性不仅体现在知识传授,还在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以下是写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量的比较幼儿园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量的比较幼儿园教案8篇

量的比较幼儿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重叠对应的比较方法,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积累有关一一对应的感性经验。

2、学习应用“多些”、“少些”、“一样多”等词。

3、提高观察判断、对应比较、动手操作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

5、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学习运用并放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一样多;

2、难点是能正确判断并说出两组物体谁多谁少。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学过运用重叠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数量的一样多。

2、材料准备:红皮球4个,绿皮球3个;饭碗3个,小勺3把,盆子4个,小弟弟图像4个,帽子4顶,红花3朵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皮球。

小朋友,老师这里有好玩的东西,(出示4个红皮球)这是什么?(红皮球)对,(教师贴好红皮球,出示绿皮球)这是什么?(绿皮球)我们把红皮球和绿皮球来比一比,(教师边讲边将绿皮球一一对应地贴在红皮球的下面)红皮球和绿皮球哪个多?哪个少?(红皮球多,绿皮球少)小朋友回答得真好,现在老师看哪一个小朋友本领最大,能一个人回答红皮球和绿皮球哪个多?哪个少?(请个别幼儿回答)

2、教师出示饭碗,小勺和盆子。

小朋友,这是什么?(饭碗)老师还带来了勺子(把3把小勺分别放在3个碗里)小朋友,你们看。碗和勺子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一样多)

现在老师又带来了盆子,边说边拿出4个盆子,一一垫在饭下面。然后用教棒指着一个上面没有饭碗和勺子的盆子问:这个盆子上面有饭碗吗?(没有)那么盆子和饭碗哪个多?哪个少?(盆子多,饭碗少)教师依次问幼儿:饭碗,勺子和盆子哪个多?哪个少?

3、教师出示弟弟、帽子、红花。

小朋友,现在看谁来了?(小弟弟)天气很冷,老师给小弟弟戴帽子了。边讲边把帽子一一对应地戴在小弟弟头上。小朋友,我们来比一比,弟弟和帽子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一样多)现在我们来给小弟弟戴红花,边讲边给3个小弟弟戴红花。我们来比一比,小弟弟和红花哪个多?哪个少?(小弟弟多,红花少)。

4、引导幼儿看教材做练习。

(1)用一对一的方法,把小狗和骨头连起来。比一比,哪个多,哪个少?

(2)熊猫和竹笋,哪个多?哪个少?

5、延伸活动。

玩“找椅子“的游戏。

把小椅子摆成一圈,幼儿站在椅子后面听教师拍手声,拍手声一停,幼儿立即找到椅子坐下来。第一次教师拿走一把椅子,第二次增加两把椅子,每次游戏结束后提问:什么多?什么少?第三次可让幼儿与椅子一样多。启发幼儿说出“一样多“。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讲的是小班数学比较多少,目的是让孩子掌握一一对应的方法。

活动开始,我拿出两种颜色的气球来引起幼儿的注意。让孩子说出是红颜色的多,还是绿颜色的多。大部分孩子都能准确地说出来,接着我进行小结,让孩子初步了解一一对应的方法。

另外为了能够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我还准备了小弟弟图像,帽子,红花等教具。帽子四顶,红花三朵。整节课下来感觉课堂气氛比较好,幼儿也较积极的参与,效果较理想,不足之处就是没有让每位幼儿都操作,还有少部分幼儿没有完全掌握。对于这一点还需改进。

目的是基本达到了,轻度学生基本掌握,中度学生初步掌握,可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游戏这一环节,学生的情绪激昂,他们可能注重的是游戏本身的趣味,而忽视了活动能给他们所带来的认识。还有鼓励做得太少,虽然知道有些学生是用猜的,但是也是应该给与表扬,至少参与其中了,不能给予忽视。这节课突出的瑕庇是玩与学的结合不是那么的理想。通过不断的反思,我想今后,我会在教学中不断有突破的。

量的比较幼儿园教案篇2

活动名称:

?比较粗细》

年龄段和领域:中班数学领域

活动目标:

1、能探究出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粗细,并按粗细规律进行排序。

2、初步感知长度与粗细的关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喜欢参与小组合作活动,在动手中体验数学带给我们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能探究出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粗细,并按粗细规律进行排序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初步感知长度与粗细的关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为本节课的难点内容。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

1、了解粗细概念。

2、感知生活中事物的粗细。

3、对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有初步了解。

二、物质准备:

1、精美课件。

2、制作腰带用的材料:彩纸、剪刀、展示板等。

三、活动过程:

(一)创设“小巧虎开商店”情境,鼓励幼儿动手操作探究多种方法比较粗细并按粗细规律进行排序。

1、参观商店,发现货物的不同粗细,激发幼儿探究活动的欲望。

关键提问:今天小巧虎的心心商店开业了,听听他说了什么?

教师小结:商品的粗细不同,观察的真仔细。

2、幼儿选两样商品,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粗细。

关键提问:我们去小商店选两样东西,比一比哪一个粗一个细?你是怎样发现的?还有什么不一样的方法?

老师小结:我们可以用眼睛看一看、手握一握、瓶底对瓶底、套一套的方法进行比较粗细。

3、两人合作将手中的物品,探索按照从粗到细或从细到粗进行排序。关键提问:现在两个人是一组把四样商品,排排队吧?你是怎样排队的?

按照从粗到细或从细到粗进行排列。

教师小结:小巧虎是用了你们的方法把商品从粗到细和从细到粗排列整齐的。

(二)给客人爸爸妈妈宝宝制作腰带,初步感知长度与粗细的关系。

1、爸爸妈妈宝宝出场,激发幼儿兴趣。

关键提问:瞧,谁来了?可是腰带卖完了,怎么办?我们怎么才能为他们做出一条合适的腰带?怎样来量一量?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首尾相接量一量的方式制作一条腰带。

2、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关键指导:幼儿在操作中,运用工具按照头尾相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3、制作腰带后,在探究中感知长度与粗细的关系。

关键提问:谁的腰带最长?为什么爸爸的腰带最长?谁的腰带最短,为什么宝宝的腰带最短?不长不短的腰带是谁的?

教师小结:腰带最长的是爸爸,因为爸爸腰最粗。腰带最短的是宝宝,因为宝宝腰最细,不长不短的是妈妈,妈妈的腰不粗也不细。腰带越长腰越粗,腰带越短,腰越细,原来长度与粗细也是有关系的。

4、了解不同的测量工具。

(三)寻找并比较生活中粗粗细细的东西,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乐趣。

1、你寻找生活中粗粗细细的东西。

关键提问:小朋友们,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粗粗细细的东西?

2、欣赏生活中不同粗细事物。

教师导语:生活中有不同粗细的东西,让我们来看一看吧。

3、活动延伸

师:在幼儿园、家中、商场中还有很多粗细不同的东西,我们就用今天探索到的测量方法,比较更多东西的粗细吧。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数学是一个抽象的学科,并不是所有孩子都特别感兴趣,为了激发幼儿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本节课的活动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情境“小巧虎开商店”,孩子们在与小巧虎的互动中以及选商品的情节里,激发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幼儿的参与性极高很有热情,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

中班幼儿对周围的科学事物都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在此以前幼儿已进行过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的活动,积累了一些运用感官比较物体量差异的经验,但是对于幼儿来说粗细的感念并没有大小、长短那么清晰,因此在本活动中可以启发幼儿自己想出比较物体粗细的.各种方法,提高幼儿认识周围环境的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幼儿主动探究在前,我总结提升在后。幼儿在情境中自己动手玩一玩、比一比、看一看,探究出来比较粗细的方法以及从粗到细和从细到粗的规律排序,我及时的小结和提升,给孩子充足的探究空间,探究出数学的奥秘。在有趣的情境中,我们真正找来了爸爸、妈妈和宝宝,三位都是真实的人物,激发出幼儿探究的欲望,在真实的测量和小组的共同操作中,探究出长度和粗细的关系。

在前几次的活动中,我提供了很多的测量材料,幼儿在操作时,无从下手,场面混乱而没有秩序,因为幼儿没有用过卷尺测量的经验,只是会简单的测量,所以在专家教师的指导下,我只提供了一种材料,就用一种材料来进行测量腰围,在整个活动中幼儿能够分工合作,较好的完成测量与比较的任务,对于测量工具的种类,在最后与孩子进行了互动和分享。

数学都是来源于生活,最后也要回归于生活,所以最后幼儿寻找并比较生活中粗粗细细的东西,加深对粗细的感念和比较粗细的方法。

不足之处:

幼儿在畅所欲言时,我应该多给孩子时间来发表想法,不要一听到幼儿说出答案时,就急于小结,多给幼儿说得空间。

老师的手势语可以适当的提示孩子,但如果太多就会感到有些繁琐,所以手势语应该适当。

再教设计:

在最后回归到生活时,可以以游戏的形式出示真实的事物,请幼儿用今天探索到比较粗细的方法进行比较粗细,从而再巩固目标,也能使幼儿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和数学带给我们的乐趣。

量的比较幼儿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简单的测量方法,比较出三者中最粗的、最细的物体,并能按粗细规律排序。(重点)

2、初步感知长度与粗细的关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难点)

3、主动探究多样化的测量方法,喜欢参与小组合作活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事先已经有粗细的概念,会用粗细来描述看到的物体,如,细细的筷子,粗粗的木桩等,紫藤花粗细不同的枝干等;运用过常见的测量工具,如直尺等。

2、物质准备:带有编号1、2、3的圆柱;粗细不同的紫藤花枝干若干;各种测量工具若干:毛线、软尺、直尺等;即时贴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受物体的粗细,鼓励幼儿运用手、眼等感官比较圆柱的粗细。

1、出示带有编号1、2、3的圆柱,引导幼儿尝试用眼睛看、用手摸等不同方法比较粗细。

提问:三个圆柱有什么不同?如何知道的?

2、让幼儿两两比较圆柱的粗细,知道粗细的概念是相对的。提问:这两个圆柱哪个粗?哪个细?

3、小结:我们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两种方法比较物体的粗细,两个物体之间可以比较粗细。

二、在掌握目测、手量方法的基础上,能比较出三个圆柱中最粗的和最细的物体,并能按从粗到细、从细到粗排序。

1、请幼儿为圆柱排序。

提问:请小朋友按照从粗到细给圆柱排序。从细到粗呢?

2、出示紫藤花枝干,请幼儿根据掌握的方法排序。

小结:我们可以根据物体从粗到细、从细到粗的规律进行排序。

三、为紫藤花做腰带,探索运用毛线、软尺等测量工具测量紫藤花枝干粗细的正确方法,初步感知长度与粗细的关系。

1、出示测量工具,自由选择,分组探索使用方法。

提问:除了目测、手量法之外,还可以用工具测量,你们认识这些工具吗?你要用什么工具?怎么测量呢?

2、幼儿交流探索结果,教师引导幼儿正确测量。

小结:测量时,一端固定,将毛线或软尺贴紧枝干绕一圈,另一端到达固定处停止。直尺无法弯曲,所以无法测量。

3、请幼儿测量不同粗细的枝干,比较测量结果。

小结:粗的枝干腰围长,细的枝干腰围短。

4、为紫藤花做腰带,巩固习得的测量方法。

提问:你们看,我的.紫藤花缺一条腰带,如何制作一条合适的腰带呢?(师幼讨论)

幼儿分组制作,教师指导。

5、展示制作好的紫藤花腰带,幼儿分享交流方法,教师总结提升。

提问:请小朋友讲一讲你是如何制作的?哪个枝干的腰粗,哪个细呢?

小结:制作腰带时,先量出粗细,轻轻一折做出记号,将多余的部分剪掉。活动延伸:

互相测量小朋友的腰围,比一比,谁的腰粗。谁的腰细。

提问:紫藤花有粗有细,我们可以用目测、手量来比较,用毛线、软尺等测量工具来测量出结果,那你们自己的腰围知道吗?回到班里互相量一量。

活动反思:

在本活动中可以启发幼儿自己想出比较物体粗细的各种方法,提高幼儿认识周围环境的能力。幼儿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可能会遇到两个困难。第一是不能准确地将比较结果与相应的词匹配。第二是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由于幼儿思维不可逆,他们不易理解相对概念。因此活动中要采用变换比较对象和设问的方式引起幼儿的思考,帮助幼儿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量的比较幼儿园教案篇4

【活动要求】认识、比较物体的粗细,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用的4种不同粗细的物体(小棒、牙签、蜡笔和水彩笔)幼儿标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强的为7种不同粗细的物体,能力中等的为5种不向粗细的物体,能力差的为3中不同粗细的物体)(牙签、小棒、蜡笔、记号笔、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

1、请幼儿用自己盒内的东西穿木珠提问:你在玩木珠的过程中发现什么了?(牙签、小棒穿进,蜡笔等没穿进)

2、寻找原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棒、牙签细,蜡笔粗)

3、小结:原来东西有粗和细之分。

二、比较粗细

1、出示小棒

师:刚才我们玩了穿木珠的游戏,有的东西穿进去了,而有的.东西没有穿进,那么小棒刚刚穿进了,它是粗的还是细的?

(1)若回答细的,则出示牙签,让幼儿比较

(2)若回答粗的,则出示蜡笔,让幼儿比较那么这支笔到底是粗还是细。

2、得出结论: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粗细的,要两样东西才能比较出租和细。

三、利用粗细不同的物体排序师:你们盒子里的东西有粗有细,那么我们来帮他们排上队

1.幼儿操作任意排

2.提问

(1)你是怎么排的?(从粗一细,从细一粗)

(2)你是怎么排出来的?

3、师生共同小结

(1)先找出最细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依次排队。

(2)从盒中先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一,然后再在盒中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二,反复运用这个方法依次排队。

4、请幼儿采用互换方法比较一种方法排列。

教学反思

1.比较的物体太少;

2.还没能更好激发孩子对物体比较的粗细的兴趣,老师说的多,孩子说的少。

3.做游戏的时间比较短。

量的比较幼儿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长短的概念,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并用语言进行描述。

2、能用一端对齐法对物体进行比较,并按照物体的长短特征进行分类。

3、很快融入游戏氛围参与活动,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只篮子。里面放有彩色纸条两根(一样长),吸管两根(有长短),彩带三条(红长、绿短、黄最短)。

2、彩色纸一张,透明敞口塑料袋两个(袋上分别标有数字1、2)。

3、音乐《红绸舞》。

4、场地布置:红绿黄三个圈作舞池。

活动过程:

一、小魔术导入,激起兴趣、感知长短。

(一)老师变魔术。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魔术,睁大你们的小眼睛,看仔细喽。

把两根相同的纸条变成一长一短。

2、幼儿观察有何不同,说说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我们的宝宝真棒,用眼睛就能看出两根纸条不一样,一根长一根短。

3、告诉幼儿“变”的秘密。

(二)幼儿变魔术。

1、幼儿从篮子里拿两根纸条学做小小魔术师。

2、说一说,哪根长哪根短。

二、操作活动,进一步加深对长短的理解。

(一)两个物体进行长短比较、分类。

1、请幼儿从自己的小篮子里拿出两根吸管进行比较。

说说你是怎么发现哪根长哪根短。

2、除了用眼睛看,还可以怎样做呢?

引导幼儿用一端对齐法进行比较。(可横着也可竖着斜着比)

3、送吸管回家。将长的送进1号袋,短的送进2号袋。

4、检验。

师将一个袋子里的吸管拿出用一端对齐法检查是否一样长。另一个袋子里的请有意愿的幼儿进行检查。

(二)尝试用一端对齐法对三个物体进行长短比较、分类。

幼儿从篮子里取出三根彩带。

1、选一条自己喜欢的彩带。

2、尝试比一比、说一说自己拿的是长的、短的还是最短的。

3、长的请到红舞池、短的请到绿舞池、最短的请到黄舞池。

三、游戏:彩带飘起来。

播放《红绸舞》,和幼儿共同跳起来,把彩带舞起来。

量的比较幼儿园教案篇6

活动目的:

1、能积极思考并且及时作出判断。

2、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的方法。

3、能正确运用"粗"和"细"来描述物体的差异,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活动重点:

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的方法。

活动难点:

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能用粗和细来描述物体。

活动准备:

准备各种粗细不同的笔,瓶子等、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引入

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孙悟空有一个很厉害的兵器是什么?(金箍棒)金箍棒可以变粗也可以变细。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并请幼儿说一说

(1)哪个粗?

(2)哪个细?

(3)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知道是通过比较而知道的。

2、教师通过变变变的游戏出示不同粗或细的物体,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3、游戏变变变教师说变粗时幼儿两手做出粗的样子,师说变细时幼儿两手做出细的样子,通过游戏加深对粗、细的理解。

三、活动结束:

教师通过播放课件请幼儿完成幼儿用书。

活动延伸:

比较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粗细,回家后比较家里各种东西的粗细并做记录。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不足之处在导入时没有安排好,选择以孙悟空的金箍棒引入孩子们的兴趣是提起来了,但是有点太不接近我想达到的粗和细的目标,孩子们基本都围绕着孙悟空的金箍棒这个话题开心的说着,在我引到粗和细这个话题时,孩子们又开心的说到了孙悟空的金箍棒上,让我有点着急,我认为在开始这个引入时我应该选择简单又直入目标的导入,(1)可以用小动物住新家,大的住大的房,小的住小的房,因为大房粗,小房细,(2)或者直接出示粗细不同的.两个物体请幼儿观察,让幼儿通过直观的目测理解粗和细的差异,(3)也可以通过做几个纸桶重叠的方式来比较物体的粗和细。

活动变变变中感觉做的还不到位,可以采取变变变变,粗粗粗、细细细,我之前采取的是变粗、变细,感觉好像有些太简单,不够有趣。

活动中的教具不够充分,我应该每小组做一组粗和细的纸桶让幼儿自己再去观察、探索。

本次活动给了我警示,在以后的活动中我应该深思再深思,不断的反省活动中出现错误的地方,以免再次的出现失误。

量的比较幼儿园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粗细的相对关系,能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的粗细。

2。能在周围环境中找出不同粗细的物体,发展观察比较能力。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粗细不同颜色不同的无根塑料管,带有空心的珠子一颗。

2。幼儿学习资源②第34—35页。

活动过程

1。游戏“穿珠子”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不同。

(1)幼儿用两根粗细不同的小棒穿珠子,有一根穿不进去,引导幼儿讲述为什么。

(2)幼儿讲述自己的感受:两根小棒粗细不同,所以粗的穿不进去。

2。观察三根小棒,进行两两比较,感知粗细的相对性。

(1)教师根据需要提出问题:

这三根小棒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你是怎么知道的?最粗的'是哪一个?最细的呢?

a小棒和b小棒哪个粗?哪个细?b和c哪个粗哪个细?为什么b小棒我们一会说它粗一会说它细呢?

(2)小结:原来物体的粗细是比较出来的,要看他们和谁比,才能知道是粗还是细。

3。游戏:排排队。

(1)请幼儿按照物体的粗细顺序排排队,说说是怎么排的。

(2)小结:从粗到细排一个比一个细;从细到粗排一个比一个粗。

4。寻找粗细,发展幼儿的比较观察能力。

(1)引导幼儿从自身找出可以比较粗细的物体。

(2)从周围环境中寻找可比较粗细的物体。如树干和树枝比,

5。阅读幼儿学习资源②第34~35页,进一步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

活动延伸:

教师带幼儿到户外观察幼儿园内物体,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粗细的树,并用量一量、抱一抱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反思

1。比较的物体比较少;

2。还没能更好激发孩子对物体比较的粗细的兴趣,老师说的多,孩子说的少,

3。做游戏的时间比较短。

量的比较幼儿园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让对同类物体进行长短比较,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2、能够比较和区别物体的长短。

3、学习用并置的方法区别物体的长短。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比较概念(3-1 3-2)

2、长短不同物品、幼儿学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谈话导入: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两根魔棒,你能看出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让幼儿发现长短不同。)

二、展??

1.通过操作,学习并置比较法。

教师出示长短不同的物品,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物品的名称、颜色、哪个物品长?哪个物品短?

2.用什么方法证明你说的是对的呢?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比出来的?

小结:用并置比较的方法比较长短。与幼儿一起朗诵教师总结的儿歌,边说边操作。

两个朋友比长短,先躺下,左对齐;眼睛向着右边看,就能比出长和短。

3.趣味练习:比较长短观察图片,比较相同物体的长短。

请幼儿看看图片哪支铅笔长?哪支铅笔短?并在最长的铅笔下面的圆圈里图上红色,在短的铅笔下面的圆圈里图上蓝色。

4.分组操作,巩固方法。

请幼儿在小筐里分别拿出不同的物体进行比较,相邻两名幼儿相互交流,教师进行巡回指导,重点指导掌握不好的幼儿。

三、活动延伸

教师小结后,让幼儿通过寻找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学习比较长短,形成长于短的体验。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教案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最新8篇

幼儿教案科学教案推荐8篇

幼儿教案科学教案参考8篇

幼儿语言教案诗歌教案8篇

幼儿园放烟花教案8篇

幼儿园梯形教案8篇

幼儿园爱国主题教案8篇

幼儿园安全主题教案8篇

做花灯幼儿园教案8篇

幼儿园下雨啦教案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96273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