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档范文 >策划方案

7的加法减法教案优秀5篇

教案是教师制定的教学计划,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只有认真准备好教案,才能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地展开教学,下面是写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7的加法减法教案优秀5篇,感谢您的参阅。

7的加法减法教案优秀5篇

7的加法减法教案篇1

一、对教材的分析:

1、本单元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本质上就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两种情况的组合。重视对口算思路的分析,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

2、例题呈现贴近学生生活,设计了坐船出游鸟岛的情境,提出了“两个班合乘一条船能坐下吗?”和“还能上几人?”等问题,需要学生自己从中寻找条件,列出算式,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计算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由学生在开放的情景图中寻找条件,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展开思路,在交流中学习计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的构建方法,即呈现了口算方法,还出现了在脑中想竖式的方法。

3、新教材练习形式多样,活泼有趣。

二、对学生的分析:

学生的基础: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前几册100以内口算的延续,是在100以内口算和笔算基础上教学的。一年级上册学习了二十以内的加减法,一年级下册学习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二年级上册学习了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学生具备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和思路。

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

口算一道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题,实际上是多道口算题的组合,最初学生计算速度会比较慢,而且要把第一步的得数记在头脑中,再与后面的数相加减,学生容易出错。因此,最初的练习要注意正确,适当的让学生说一说口算步骤,不强求速度,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熟练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让学生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数学问题,看看大家是否能解决呢?

1、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38+30= 26+40= 52-10= 37-20= 2、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26+3=

8+56=

37-8=

44-6=

(二)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今年春游你们想去那里玩?我们一起看看光明小学的同学们准备去哪里?出示主题图认真观察画面,图中提供了那些数学信息?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学生可能会问:什么叫“限乘68人”?(不能超过68人)】

2、有4个班,可以怎样坐船?(学生提出建议,可以两班合乘)如果两个班的同学坐一条船,怎样安排?(小组讨论,列出算式)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23+31 39+32 39+31 39+23 32+31 32+23【进入第二个环节,在例1的教学中要突出2个要点,一个是利用所学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口算思路。第二是在交流、比较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想法,学习计算方法。】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这么多种方案都合适吗?学生会提出总数不能超过68人,怎样才能知道这些方案是否合适呢?(计算出结果)

2、独立思考:请你试着口算23+31和32+39的结果,(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小组交流: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全班汇报:

23+31:

(1)一个加数先加另一个加数的十位,再加上个位【★】

① 23+30=53

② 31+20=51

53+1=54

51+3=54

(2)一个加数先加另一个加数的个位,再加上十位

①23+1=24

② 31+3=34 24+30=54

34+20=54

(3)相同数位相加

① 3+1=4

②20+30=50

20+30=50

3+1=4

50+4=54

50+4=54 32+39:(口算过程和前面相似,可能会出现下面的算法,教师也要给予肯定。)

32+40=72 72-1=71【★】

?算法学生能说出几种就是几种,不追求多与全。】

3、比较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相同点:都是加法等。

不同点:后一道题,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4、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其他几种方案,看看还有哪些方案不合适。(学生根据“限乘68人”以及计算出的得数加以判断。)说说你喜欢那种计算方法或者你觉得最简便的计算方法。 【渗透择优思想,有★的算法要充分肯定】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通过算式验证,我们的`最佳乘船方案通过。可是光明小学的同学们并没有听咱们的。他们让二(1)(2)班同乘一条船,板书:23+31=54,指名直接说得数。

2、出示例2主题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限乘68人,二(1)(2)班只坐了54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可能提出:

(1)二(3)班还能上多少人?

(2)二3班还剩多少人?

3、解决第(1)个问题。

(1)组织学生列式,板书:68-54=

(2)同桌互说算法。

(3)汇报交流,强调对位。

4、解决第(2)个问题。

(1)你会列式吗?板书:32-14

(2)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算法?学生独算,组内交流算法。

(3)全班交流。师板书口算结果32–14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算法

(1)竖式

(2)拆分法,即把减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如:32-10=22 22-4=18

(3)拆分凑整。如:32-12=20 20-2=18 。

5、小结:

(1)你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2)说明:在以后的计算中,可以用你喜欢的算法进行口算。

6、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口算方法

(1)今天学的什么?

板书课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2)你有什么收获?

(四)练习巩固,形式多样

1、游戏:和小动物交朋友。猜猜小动物后面是几?(猜猜得数的十位上是几?)

23+35= 8 25+38= 3 33+52= 5 67+18= 5 54-15= 9 54-38= 6 52-24= 8 39-26= 3 2、找错误

34+23=66(看错数位)

45+33=75(忘加另一个加数的个位)

26+57=83(正确)

68+14=72(个位满十,没有进一)

3、57+36=93 57-36=21

从图中你能知道这个游戏怎么玩吗?说一说(培养学生看图理解的能力)

4、小小商店,分小组,分角色进行实践,让学生体会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数学的价值。

(五)归纳总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7的加法减法教案篇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95~ 97页例1、2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准备题:先计算,再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754+3826=答案2000-493=答案

2、引入: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今天学习小数加法。

二、教授新课

1、创设情景: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中国的劳丽诗和李婷夺得冠军。

2、劳丽诗和李婷是如何夺得冠军的呢,现在我们就把当时的情景回放一下。

通过这个表,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现在你又得到了什么信息?

小组合作

(1)根据上面表格中的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

(2)你是怎样知道的,说说你的方法。

(3)你为什么这么计算,说说具体的计算过程。

汇报:重点是计算过程

3、小组尝试总结: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什么?

汇报

(1)小数点对齐

(2)数位对齐

(3)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注意:上面数据中并没有去掉0是为了统计分数的时候能够方便比较。

生活中还有的时候也不需要把0去掉,谁能举例?(价签上)

4、 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三、复习巩固

1、口算下面各题

0.7+0.9= 4.7-0.5= 0.56-0.45= 1.2+0.8= 1-0.4= 0.39+0.15= 7.7+0.6= 3.6-0.8= 4.8-3= 1.7-0.3=

2、算一算

10.52+3.48= 15.24-3.84= 9.9+10.11= 100-0.27=

3、培红小学师生自己粉刷墙壁,节约了1118.32元;自己修桌椅,又节约了120.8元。一共节约了多少元?

4、一箱钉子,连箱共重52.5千克,箱重2.5千克,钉子净重多少千克?

四、 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法的方法:(略)

7的加法减法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运算性质也适用于小数加减法。

2.使学生会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运算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3.培养同学们知识的迁移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用简便方法计算。

36 + 78 + 64

438 + 173 + 62 + 27

547-32-68

746-(246 + 187)

1.请学生说说这样算的依据。

2.同时说明整数加减运算定律也适用于小数加减法。

二、教学新课

1.用简便方法计算 4.36 + 17.3 + 0.64 + 2.7

(1)学生尝试完成。

(2)学生议一议

a、简便计算的依据。(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b、简便计算的方法。(把能凑成整十的`小数先结合起来)。

(3)注意简算时的书写格式。

(4)试一试

7.38 + 5.85 + 1.62

3.83 + 1.75 + 8.25 + 5.17

2.用简便方法计算。

18- 5.76 - 2.24

组织讨论

a、能否进行简算?

b、进行这种简算有什么条件?(a、连减 b、减数能凑成整十、整百)

(1)1名学生板演,其余自做。

(2)反馈。

(3)试一试 18.2-7.69-2.31 2.78-(1.78 + 0.94)

(4)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这些计算有什么特点?规律是什么?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7的加法减法教案篇4

教学内容: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和整十数;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另外,还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

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对以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p56—57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1—3题)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正确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仔细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3、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听歌曲《春天在哪里》)

1、师:春天到了,你发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识春天的什么花?

(观察书上的主题图)

2、师:瞧,这些美丽的花将我们的大自然装点得多美啊!你能估计一下,这里大概有多少盆花吗?

大概有多少黄花?多少红花?

师:你知道他们干什么的吗?你怎么知道的?

咱们都是少先队员要学着助人为乐,今天我们就去帮助他摆花盆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初步认识,出示例1图

师:看这里的鲜花可真漂亮,它们各有几种颜色?有多少盆?你是怎样最快的数出来的?

你能自己看着这些花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7的加法减法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会正确地进行连加、连减的两步式题的计算。

2.通过生活情境的再现,感受连加、连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建构出连加、连减的模型。

3.在对比练习中,优化出算法,同时感受到竖式简便写法的合理性和简洁美。

4.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养成认真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解析:

?连加、连减》在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的基础上,了解再增加再减少的意义,并运用前面所学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重点教学笔算竖式的简便写法,在对比等活动中,优化竖式的简便写法,树立认真书写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

教学重点:连加、连减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正确计算连加、连减。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复习加、减法笔算。

1.出示计算题。

28+15= 94-44=

2.学生独立计算。

3.全班交流。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二)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连加、连减的教学重点是掌握连加、连减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回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知识储备。】

二、探索新知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例1的主题图,谈话引入:秋天到了,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小玲和同学们正热火朝天在农家乐参加劳动呢。你们看他们正在那里干什么呢?(帮李大爷家采摘南瓜)

2.出示表格,收集有关数学的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3.提取有代表性的问题。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

?设计意图: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谈论学生熟悉的农家乐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从中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连加计算。

1.列式:28+34+22=

2.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3.交流算法。(课件演示)

4.比较以上三种方法,优化竖式的简便写法。

5. 练习。教材第28页做一做第一题。

(一)学生在黑板上算和作业本上算同时进行。

(二)集体讲评。

6.小结:用竖式进行连加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搜集数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利用尝试练习、合作交流、比较算法等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同时体会灵活、合理选择计算方法的重要性。】

(三)连减计算。

1.课件出示例2中的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还剩多少个?)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解答?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

4.全班汇报,优化连减的竖式。(课件演示)

5.练习:教材第28页做一做第二题。

6.小结:用竖式进行连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扶着学生学习了例1,例2则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引导他们用解决例1的学习方法,举一反三的学习例2,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现算法优化的思想】

三、运用知识,提高巩固

(一)比比我最棒!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29页练习五第4题。

2.采用开小火车的形式讲评。

(二)小小运动健儿!

1.出示教材第29页练习五第3题。

2.理解题目意思。列式计算,并口答。

3.同桌互改.夸夸自己的同桌。

(三)课堂练习。

教材第29页练习五第1、2题。

?设计意图:形式多样的基础训练,使枯燥无味的连加、连减的计算变得有趣,学生积极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灵活、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

1.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3.学了今天的课,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手指歌的教案优秀5篇

纸的艺术领域教案优秀7篇

大班线的教案优秀5篇

狼和羊的教案反思优秀7篇

认识鱼的教案优秀5篇

圈的游戏体育教案优秀5篇

认识1~5的优秀教案5篇

中班电的教案反思优秀5篇

好神奇的树教案优秀7篇

小班电的安全教案优秀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87393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