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档范文 >策划方案

蚕的科学教案优质7篇

我们的教案必须根据实际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进行规划,教案编写能够帮助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规划和调整,提高教学效果,下面是写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蚕的科学教案优质7篇,感谢您的参阅。

蚕的科学教案优质7篇

蚕的科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大胆猜测、动手操作,知道蚂蚁喜欢吃什么。

2.养成仔细观察、乐于探究的习惯。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前期开展过蚂蚁长什么样,怎么抓蚂蚁等有关活动。

(2)和幼儿讨论过蚂蚁喜欢吃什么。

2.物质准备:糖果、饼干、水果、饭米粒等。

活动过程:

1.回忆导入,猜测激趣。

(1)师:这几天,我们在户外活动的时候发现了许多的小蚂蚁,谁来说说你在哪里发现了小蚂蚁?

(2)师:上一次我们猜测了蚂蚁喜欢吃什么?你还记得吗?谁来说一说。

2.寻找蚂蚁,动手验证。

(1)师:那现在带上你们准备的食物去找找蚂蚁,把食物放在那观察能不能吸引小蚂蚁过来,还可以比一比哪种食物吸引的蚂蚁多。

(2)幼儿自由寻找蚂蚁并尝试用食物吸引蚂蚁。

请幼儿把准备的食物尝试吸引蚂蚁,并观察蚂蚁。

鼓励没有成功的幼儿要耐心等待一会。

个别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新的发现?

3.师幼交流,拓展延伸。

(1)师:谁成功吸引到小蚂蚁了,你用的什么食物?

(2)师小结:小蚂蚁不怎么挑食,她喜欢吃的东西也比较多:肉、糖果、饼干、骨头和一些水果。他们最喜欢吃甜甜的东西了。

(3)师: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延伸:蚂蚁用它的嘴咬着食物拖着走。你们下次可以再仔细观察一下,小蚂蚁和他的小伙伴是怎么搬运食物的。

蚕的科学教案篇2

教材分析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小鸟,也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但是对鸟的种类和习性知道的甚少。本活动力图让幼儿“飞”进鸟的世界,了解各种各样鸟的不同特点。如:最大的鸟一鸵鸟,最小的鸟蜂鸟,树林中的鸟水中高飞的鸟、会说话的鸟等。学会关心照顾小鸟,建立与小鸟的亲密关系,产生喜爱和保护小鸟的情感。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鸟的名称和生活习性,学习有序观察鸟的外形特征。

2.能大胆说出自己对鸟的了解,知道鸟是人类的好朋友。

3.有爱鸟、保护鸟的意识,体验交流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有关鸟与人类关系的信息,与家长交流关于鸟的知识。

2.收集各种鸟类的图片,布置鸟的家族图片展。

3.制作有关鸟的生活习性的课件。

活动建议

1.欣赏鸟鸣,引发幼儿观察、了解鸟的兴趣。

播放课件,让幼儿聆听清脆悦耳的鸟鸣声。请幼儿倾听,并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声音?小鸟是怎样唱歌的?引导幼儿学学小鸟的叫声。

2.观察鸟类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比较鸟的外形特征,感知鸟的种类多种多样。

(1)请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小鸟,把对它的了解介绍给大家。

提问:你最喜欢什么小鸟?它长什么样子?你在哪里见过它?

(2)教师出示麻雀、喜鹊等各种鸟的图片,请幼儿有序观察并比较鸟的

外形特征的异同。引导幼儿按照从头、身、尾、四肢的顺序来观察,说出它们有哪些共同点。

小结:鸟的身上长满了羽毛,大多都有圆圆的头、硬硬的嘴,有两只翅膀,都没有牙齿。

引导幼儿从鸟的毛色、形状、体态、大小等方面细致地观察和比较这些小鸟哪些地方长的不同。

小结:不同的鸟儿会有不同的毛色,有的`羽毛鲜艳,有的尾巴很长,有的体型很胖,有的体态小巧玲珑,有的嘴巴长,有的嘴巴短。

(3)播放鸟的课件,了解鸟的生活习性。

提问:小鸟喜欢生活在哪里?它们喜欢吃什么?

小结:大多数鸟是日间活动,也有一些鸟(例如猫头鹰)是夜间或者黄昏的时候活动。很多鸟都生活在树上,也有的生活在水边(如野鸭)。鸟的食物多种多样,包括花蜜、种子、昆虫鱼、腐肉等。

(4)出示鸵鸟、蜂鸟等鸟的图片,让幼儿认识鸟之最。

请幼儿观察图片中的鸵鸟蜂鸟、信天翁、天鹅、鹈鶘、企鵝,请幼儿观察它们的特征,并讨论谁是最大的鸟、最小的鸟最长寿的鸟、飞得最高的鸟、嘴巴最长的鸟、飞得最快的鸟。

小结:最大的鸟是鸵鸟,最小的鸟是蜂鸟,最长寿的鸟是信天翁,飞得最高的鸟是大天鹅和秃鷲,嘴巴最长的鸟是欧洲鹈鶘,游水最快的鸟是企鹅。

3.说说鸟与人类的关系,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

(1)出示课件,了解鸟的益处。引导幼儿说说鸟对人类有哪些帮助。

(2)讨论爱护鸟的方法。请幼儿自由讨论如果鸟受伤了怎么办、没有家了怎么办,激发幼儿爱护鸟、保护鸟的积极愿望。

小结:每年 4 月的最后一周为“爱鸟周”,鸟类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有爱护小鸟、保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意识。

蚕的科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多种纸并知道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2、运用多种方法探索不同纸质发出的声音并用象声词表达出来。

3、在活动中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组准备一份:复印纸、卡纸、瓦楞纸、玻璃纸、报纸、皱纹纸

2、音乐《木瓜恰恰恰》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特殊的朋友,看看是谁呀?请你们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你能发现什么?”

2、幼儿操作

3、师幼讨论

这些特殊的朋友是谁呀?(出示不同纸质的纸,让幼儿知道纸的名称、用处。)

是纸。

是什么纸呢?有什么用?

瓦楞纸可以用来布置环境

白板纸可以画画、写字,还可以折纸。

牛皮纸可以包东西,报纸可以用来看的。

皱纹纸也可以布置环境,还可以用来跳舞。

教师:纸的本领真大,有的可以用来布置环境,有的可以写字、画画,还有的可以看、了解我们身边的、国家的事情、还有的可以用来包裹东西等等。不同的纸它的用途是不一样的。

(评析:一开始以朋友的身份引出,使幼儿产生了一种亲切感,通过操作让幼儿从视觉和触觉上感受不同纸的质地,使幼儿知道各种纸的名称和不同的用处,从而引起幼儿对纸产生探索的兴趣。)

4、探索纸发出声音的方法,体验不同的纸发出的不同声音。

第一次玩纸,探索不同的方法。

纸还有一个特殊的本领,能“发出声音”,我们桌上有一些不同的纸,我们去玩一玩、试一试,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让纸发出声音?把你的做法与感受与同伴讲述。(幼儿操作)

你玩的是什么纸?你是用什么方法让纸发出声音的?

我玩的是瓦楞纸,我是用弹的方法的。(幼儿示范)

我用的是拍的方法和搓的方法。

我用刮的方法和甩的'方法,还有往两边拉的方法。

我用了两张牛皮纸上下拍打的方法。

再次玩纸,体验不同的纸发出的不同的声音。

这些纸发出的声音一样吗?(幼儿玩纸)

不一样,有的纸发出的声音是清脆的、有的纸发出的声音太小了、轻柔的。

有的纸发出“沙沙”的声音了。

教师:能让纸发出的声音有许多。有甩、拍、搓、弹、拉等方法。小朋友还发现了不同的姿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有的是清脆的、有的是轻轻的、柔柔的声音,还有发出“沙沙”的的声音。

(评析:给幼儿了两次玩纸的机会,每次玩纸的要求各不相同,是逐步提升的。在玩纸的过程中,通过幼儿自己的尝试、比较发现了使纸发出声音的许多种方法和不同的纸发出的声音各不相同。在此环节中充分开阔了幼儿的思维。)

5、选择纸张为乐曲伴奏。

自由选择纸张伴奏。

这么好听的音乐如果用我们的纸来为它伴奏会不会更好听呢?我们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纸来尝试一下吧。(幼儿选择纸张)

用不同的方法为乐曲伴奏。

你想用哪些方法来伴奏呢?

先用拍然后用弹再用搓的方法来伴奏。

幼儿听着音乐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为乐曲伴奏。

(评析:让“纸能发声”这一特性,在幼儿的感受中得以发挥,让幼儿过了一把瘾。享受音乐的美,体验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6、活动结束

这首《木瓜恰恰恰》在小朋友的伴奏下变的更加好听了,原来很普通的纸还能为乐曲伴奏。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其它种类的纸,它们是不是也能发出声音呢?请你们去找一找,玩一玩,再将能发出声音的纸收集起来,放在我们的发现室吧。

(评析:活动中教师只让孩子们探索了几种较为常见典型的纸,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种类、质地、用途不同的纸,但是有的纸能发出声音有的却不能。通过请小朋友寻找把这一活动引向了课堂之外,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蚕的科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蘑菇是真菌类生物,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另一类生物。

2.认识蘑菇的特点,知道有的蘑菇可以食用,有的蘑菇有毒。

3.了解细菌和病毒的特点,知道细菌对人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观察发现蘑菇的特点,比较蘑菇和动植物的异同。

2.能通过调查活动了解生活中的食用菌。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能辨证看待身边的事物。

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蘑菇、细菌、病毒的挂图或视频资料。

2.供学生观察用的构造完整的蘑菇(每组1~2种),放大镜、小刀、白纸等。

3.生活中常见的真菌类生物:木耳、银耳、平菇、金针菇、香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关于蘑菇的资料。

1.导入。

(1)教师可以采取实物导入的方式:看一看,实验桌上放着什么?在自然界中,哪些地方会生长蘑菇?

(2)利用教材插图或挂图等引导学生小结蘑菇的生活环境。

(3)提问:你还知道关于蘑菇的哪些知识?

2.观察蘑菇。

(1)观察一个完整的蘑菇。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眼看、鼻闻、手摸等方式全面、细致地观察。

(2)用小刀把蘑菇纵向切开,用放大镜观察切开的菌盖、菌盖上的菌褶、菌柄。

(3)交流,描述观察发现:从整体看,蘑菇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有什么特点,我有什么重大发现等。

(4)整理观察到的蘑菇的特点并记录下来。

4.认识蘑菇属于真菌。

(1)小组研讨:蘑菇与动物和植物有什么不同和相同?(引导学生从外部形态特点、获取营养的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

(2)交流,整理意见。

(3)讲解:蘑菇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它属于真菌。

(4)你还知道哪些是真菌生物?

(5)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供的资料。

5.认识食用菌和毒菌。

(1)提问:吃过蘑菇吗?我们平时吃哪些蘑菇?所有的蘑菇都可以吃吗?

(2)观察教材插图(或实物、挂图),认识常见的食用菌和毒菌。

(3)学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有关食用菌和毒菌的知识。(可以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6.课外调查:小组或者独立调查:我们生活中有哪些食用菌?要求学生记录食用菌的名称、颜色、形状,还可以了解它的主要营养成分等。

第二课时

1.了解细菌和病毒。

(1)猜一猜。教师展示一幅细菌或病毒的彩图,这是什么?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猜?

(2)交流学生了解的细菌和病毒的知识。

(3)观察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的`细菌和病毒的照片。谈一谈:看了之后有什么想法?(如果不知道它们是细菌和病毒,我们也许会认为它们很美丽,但当我们明白了它们是什么之后,我们可能觉得它们很可怕。)

(4)阅读教材上的小资料:你又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细菌和病毒也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5)小结:细菌和病毒也是生物,它们因为十分微小,用肉眼看不见,被称为微生物。现在,你知道生物家族有哪些成员?

2.展示食用菌调查成果。

(1)小组交流、展示。

(2)小组选择代表向全班展示调查成果。

(3)制作食用菌名片。(为一种自己感兴趣的食用菌设计一张名片,内容包括:名称、特点、外形图、主要食用价值等。)

(4)名片展示与评价。

板书设计:

4 蘑菇

蘑菇是真菌类生物,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另一类生物。

有的蘑菇可以食用,有的蘑菇有毒。

细菌对人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作业设计:

填空:

1、蘑菇是( )类生物,真菌是既不属于( )也不属于( )的另一类生物。

2、有的蘑菇可以食用,有的蘑菇()。

3生活中常见的真菌类生物:( )、( )、( )、( )、( )等。

4、细菌对人有( )两方面的作用。

简答:

请介绍3-5种你熟悉的食用菌的颜色、形状等。

蚕的科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积极探索两种颜色混合而发生的变化,体验操作探索的乐趣。

2、乐于交流并表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装有清水的矿泉水瓶子若干(瓶盖内事先分别挤有红、黄、蓝颜料少许)

2、分别挤有红、黄、蓝颜料的瓶盖若干,抹布,贴有橙、绿、紫三色的篮子三只

3、红、黄、蓝三色标签和箭头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清水变出颜色来

1、教师演示用力摇晃一瓶清水,引导幼儿观察变化。

2、幼儿操作将清水变成有颜色的水,并贴上相应的颜色标签。

3、引导幼儿讨论:变出水的'原因并验证。

二、两种颜色牵牵手

1、引导幼儿找不同的颜色,旋紧瓶盖用力摇晃并观察变化。

2、集中交流:你是怎么变魔术的?你有什么发现?(根据幼儿交流教师演示)

3、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小结:红、黄、蓝三色颜料水两种两种的混合在一起所发生的变化。

4、引导幼儿将材料送回家。

三、颜色朋友在那里

1、请幼儿自选颜色标签,找不同的颜色宝宝做朋友

2、引导幼儿看看、想想、说说自己和好朋友会变出什么颜色。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更多的颜色让幼儿进行操作,并给颜色宝宝找家。

蚕的科学教案篇6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小手,知道每个人都有两只手,每只手有五根手指头,每根手指头的名称。

2、通过小实验,体验大拇指的作用。

二、活动准备

活动前和孩子们玩过手指谣的手指游戏

绿豆若干 ppt(生活中孩子们用手做各种动作)

三、活动过程

(一)复习手指谣游戏导入活动内容

(二)认识小手

师:请小朋友伸出自己的手,和别的小朋友比一比,大小一样不一样?你们每人有几只手?每个人的手上有几个指头?(引导幼儿回答,然后总结告诉幼儿每人有两只手,一只左手一只右手,每只手上有5个手指头,手指的名称不同,运用手指谣引导幼儿认识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三)观看ppt,了解手的用处,重点体验大拇指的`用处

1、观看ppt(小朋友画画、做手工、吃饭等大拇指在干什么)

2、体验大拇指的用处(贴住大拇指捡绿豆和不贴大拇指捡绿豆)

四、怎样保护手

师:小朋友,我们现在都知道了手能帮助我们做许多的事情,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爱护它,那么我们该怎样保护它呢?(引导幼儿积极讨论,最后教师总结:冬天洗手要擦油,出门要戴手套,勤剪指甲,不玩刀,剪刀等危险的东西。)

蚕的科学教案篇7

第1课 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过程与方法:

1.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教学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

教学准备:6种用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1.这个单元我们将开始学习“材料”,板书“材料”。你知道哪些材料的名称?什么物品是用这种材料做的?教师将学生说到的材料一一板书出来。

2.看看自己和小组里的同学,身上穿的、佩戴的和携带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试着把它们写在书中的表格中。

3.交流记录的情况,看看有没有出错。

4.这些材料在我们身边应用很广,书包里的物品、教室里的物品,它们又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对于难以判断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物品,请作出标记。

5.调查结束后,在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

①调查了多少物品?使用了多少种材料?

②哪些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哪些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

③哪种材料使用得最多?

6.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

哪些材料在我们身边被广泛使用着,为什么大量使用它们呢?

二、观察描述几种常见材料的主要特点

1.我们周围的物品,往往都是由各种材料组成的,比如一扇门,就使用了木头、玻璃、金属等材料,不同的部位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举例说说你的想法。

2.四人小组选择两种材料讨论它们分别有什么主要特点和用途,并记录下来。

3.交流各组的记录情况,有不同意见的及时补充,若认同其他组的'观点,及时将它补充在自己的记录单上。

4.请保管好记录单,下次还要再使用。

第2课 谁更硬一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比如硬度、柔韧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比较材料软硬的方法。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教学准备】

学生(每小组):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各两根,铁、铜、铝等金属片各一条,砂纸、玻璃杯、热水。

教师准备:电路检测器、榔头

?教学过程】

一、比较硬度

1.比较纸和木头的软硬,出示纸和木头,说说它们谁更硬一些?你是怎样观察到的?(纸一折就变形,而木头不容易折)

2.比较纸、木头、金属的软硬,再出示金属一条,这三材料谁更硬一些,你是怎样观察到的?

①学生说说自己的原先观察结果,可能会出现方面,那金属条和木块谁更硬一些(用压、捏、折的方法都不易区分它们的软硬)

②提出:判断一种材料是否比另一种更坚硬,可以用刻划的方法,若能在另一种材料表面划出痕迹,就表示它比较硬,反之则可能硬度相同或较小。

③学生尝试用木头在金属上刻划或金属在木头上刻划,看怎样做能划出痕迹。

3.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的软硬

①如果再给你一种材料:塑料,它们的软硬又会是怎样的?(学生猜测)

②可以怎样检测它们的软硬?

③怎样做到有序地观察?(出示书p48的记录表)

④实验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再适当补充,出示活动题方)

活动提示:

⑴依次选择其中一种材料,分别去刻划另两种材料的平面处。

⑵用力适度,并尽量保持在每一次刻划时用力大小相同。⑶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表格内打“√”,不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表格内打“×”。

⑷要求每个人都操作一次,并且注意不要划伤手指。⑸根据我们观察到的结果,将木头、纸、金属和塑料按硬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哪种材料最硬?

二、认识金属

说说周围的物品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金属?

为什么用金属不用其它材料(根据学生的举例,出示材料)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天气教案科学教案8篇

幼儿教案科学教案6篇

幼儿教案科学教案优秀5篇

幼儿教案科学教案推荐8篇

幼儿教案科学教案参考8篇

幼儿教案科学教案最新5篇

蚕的心得体会优秀7篇

大班科学小实验教案5篇

五上科学教案5篇

科学听声音教案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81571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