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必须具备写教案的能力以确保教学顺利,教案的评价标准应包括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反思,以便全面提升,写文档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班音乐《画》教案精选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班音乐《画》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儿歌的韵律,感受音乐强弱变化。
2、喜欢打击乐活动,体验拍打不同位置发出的各种拍打声。
活动准备:
1、节奏棒每人一副
2、大猫、小猫图片;磁带;玩偶一个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做动作进教室
2、发声练习:出示玩偶引起幼儿兴趣,用歌欢迎。启发幼儿变换拍打的部位和动作。
3、分辨声音游戏
教师用不同强度的声音呼唤幼儿
启发幼儿用强弱不同的声音演唱歌曲《大猫和小猫》、《幸福拍手歌》,并用身体动作和节拍表现
4、敲敲奏奏
按教师提示的节拍尝试敲击节奏棒的各种方法
按儿歌韵律敲击《孙悟空打妖怪》 《修鞋匠》
尝试敲击《大猫和小猫》、体验节奏的变化
5、音乐游戏《听音学走路》:启发幼儿注意倾听,根据音乐的变化模仿鸟飞、大象走、解放军走路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小班音乐《画》教案篇2
一、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乐意学唱与小动物相关的歌曲,并尝试模仿小动物的动作,是适合小班幼儿的艺术领域的一堂课。幼儿在活动中学歌曲,拍节奏,能充分感受体验乐曲的欢快和跳跃。在音乐旋律和歌词下,引导幼儿进行移情体验和表达自己内心的体验。我利用了小班小朋友们的年龄特点,我准备了故事来引题,相信小朋友们会学的很开心。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宝宝对音乐的兴趣,借助音乐,通过练习乌龟爬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移情体验。
2.专注地听音乐,结合动物形态找准节拍。
3.理解小乌龟克服疲劳,战胜困难勇敢爬上山坡的意志行为过程。
三、活动准备:
小乌龟手偶、小书包、山坡的背景
四、重点难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发声练习,《我爱我的小动物》。
2.教师提问(猜谜语)
教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让宝宝猜一猜),这个新朋友呀背着硬硬的壳,走起路来慢吞吞,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幼儿:小乌龟。
(二).展开部分
1.故事引入
教师:(出示小乌龟手偶)小朋友,小乌龟在干什么呢?一起来听听故事吧。《小乌龟上山坡》,有一天乌龟妈妈带着她的孩子去爬山坡,山坡可高了,小乌龟爬着爬着有点累了,爬不动了,怎么办呢?小乌龟擦擦身上的汗水,爬呀爬呀继续用力的爬,太阳很大很大,小乌龟感觉很热,小乌龟不怕晒,还是勇敢的往上爬,爬呀,爬呀,哗……又怎么啦?大雨落在了乌龟的身上,爬山坡就更加困难了!小乌龟不怕晒,不怕雨,一边爬着一边唱着歌“嘿嘿哟,嘿嘿哟”,终于坚持爬到了山坡上,我们给小乌龟鼓鼓掌!(小乌龟,你真勇敢!)你们喜欢小乌龟吗?为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回答)。
2.欣赏歌曲
教师:小朋友,我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吗?(播放视频动画)。
3.教师提问
教师:小朋友,这首歌曲不错吧,那么小乌龟上山坡时是怎样的呢?请小朋友再听一遍歌曲的第一段吧。(教师示范唱,引导幼儿回答)
小乌龟经过努力终于爬上了山坡,你猜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一起再来听一听歌曲的第二段吧。
4.教授歌词
教师:小朋友这首歌可真有趣啊,跟着我一起来念念歌词吧。
歌词内容:
小小乌龟上山坡,嗨嗨哟,嗨嗨哟,爬呀爬呀用力爬,汗水流呀流。
小小乌龟上山坡,嗨嗨哟,嗨嗨哟,爬呀爬到山坡上,心里乐悠悠。
5.学唱歌曲
先按照歌曲节奏拍手说一遍,再拍手唱一遍。(间奏时静听音乐,不要拍手)。目标:让宝宝再次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在音乐中掌握一拍一动的匀速节拍。
6.律动游戏
教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表演小乌龟好不好?
(1)教宝宝模仿小乌龟爬的动作;
(2)每个幼儿发一个小书包,做龟壳;
(3)幼儿和教师一起学小乌龟行走;
(4)教师扮演乌龟妈妈,幼儿扮演小乌龟,请幼儿跟随教师边做动作爬上坡边唱。幼儿和老师一起跟着音乐做相应的动作两次,手脚要跟随音乐打出重拍。
目标:让宝宝用自己的身体作为乐器,在娱乐中来感受一拍一动的稳定节奏,这是一种节奏的游走法。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朋友你学会这首歌了吗?一起来唱给身边的人听吧!
(四).延伸部分
请幼儿和父母一起去爬山,并将爬山过程中看到的风景及照片展示出来,将给朋友听。
小班音乐《画》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 初步学习用花开和蝴蝶飞舞的动作表现音乐。
2. 能根据教师出示标记的颜色进行结伴。
3. 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活动准备
1、人手2条纱巾。
2、红色、黄色标记牌各两个。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苹果》
能用好听的声音,边唱边做动作。
2、探索花开的动作。
提问:你们看过花吗?花是什么样子的?花一开始就是开的吗?
3、教师将纱巾成团用两手握住,然后慢慢打开,引导幼儿观看“花”的开放。
提问:花是怎么开的?花儿什么时候全部打开?
4、幼儿随音乐做“花”开放动作。
(1)幼儿用手模仿做花儿慢慢打开动作。
(2)幼儿与老师一起做花开动作。
5、探索小蝴蝶飞舞动作。
(1)听音乐做蝴蝶飞舞。
(2)蝴蝶结伴飞舞。
6、完整听音乐表演。
7、 师生共同收纱巾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在优美乐曲的熏陶下,孩子们大胆用自己想象的动作表现蝴蝶飞、蝴蝶闻花香等不同情景下的动态,孩子们将两种角色表现的非常准确,两两合作比较融洽,也很开心。但对音乐节奏的把握上,不够准确。
小百科:蝶,通称为“蝴蝶,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锤角亚目动物的统称。全世界大约有 14000 多种,大部分分布在美洲,尤其在亚马逊河流域品种最多。
小班音乐《画》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歌曲的节奏,了解歌词的内容。
2、能演唱歌曲,并根据歌词的内容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3、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4、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活动准备】
小鸭子头饰4个、音乐cd、ppt。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以魔术形式变出一只小鸭子,跟幼儿打招呼。
2、出示七只小鸭子图片,教师带上小鸭子头饰。
师:大家好,我是小鸭子,今天天气真好,我和我的朋友们一起出去玩,请你们看看我有几个好朋友?(和幼儿一起数一数图片上的鸭子)——1、2、3、4、5、6、7。
师:原来,今天我有7个好朋友和我一起出去玩,我们玩的真高兴呀!可是走了一会儿,我和朋友们走散了,那可怎么办呀?
3、小结:引导幼儿安慰它、帮助小鸭子找到朋友。
4、出示只有草丛的图片。
师:我的朋友们不见了,你们愿意做我的好朋友吗?
(教师念歌曲前半段:1234567,我的朋友在哪里?)谁愿意做我的好朋友?举手我来看一看。(幼儿举手)
师:原来你们都愿意做我的好朋友啊,我来看一看(教师边数边念歌曲后半段:在这里,在这里,我的朋友在这里,并轻轻摸一摸举手幼儿的头)
5、师:这么多小朋友愿意做我的朋友,我真开心,我要唱首歌给大家听(教师弹琴完整演唱歌曲)
6、师:你们想不想学一学这首歌?用这首歌找朋友?
二、学唱歌曲《1234567我的朋友在哪里》。
1、教师带领幼儿学念歌词。
2、幼儿分段演唱这首歌1到2遍,然后连起来唱。
3、师:我找朋友啦!你们和我一起唱,等唱到:“我的朋友在哪里”的时候,请你们举起小手,我看看谁想和我做朋友。
(教师幼儿一起跟音乐cd唱歌,唱到"朋友在哪里"时幼儿举手,教师边唱边摸一摸幼儿的头)
4、师:该你们找朋友了,谁想做小鸭子来找朋友?
(将头饰戴在幼儿头上,请1-3个幼儿做小鸭子找朋友)幼儿边唱,边摸一摸举手的幼儿的头。
三、结束游戏,总结。
1、师:今天我们帮小鸭子找了朋友,除了可以轻轻的摸摸它的头,还可以怎么做?引导幼儿做(握手、拥抱、拉钩)
2、今天,我们帮小鸭子找到了好朋友,现在,我们一起来找好朋友。
当你找到你身边的好朋友时,你们可以互相摸一摸对方的头,或者是握握手(教师播放音乐cd,幼儿跟着音乐找朋友)
反思:
这篇幼儿园舞蹈教案就是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活动带有很大的乐趣,一节课完成孩子们意犹未尽的讨论这是我的动作这是谁谁的动作,而且他们会持续很长时间不会忘记这个舞蹈。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还能够为他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小班音乐《画》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在对应、匹配、寻找的过程中,了解事物间简单的关系,尝试用儿歌的语言进行表达。
2、喜欢自己的朋友,体验与老师、同伴一起交流分享的快乐。
3、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牙刷、牙杯、锅子、锅盖、鞋子、袜子、花和华盆等一些能相互匹配的实物
活动过程:
1、儿歌欣赏《朋友》
——提问:谁和谁是好朋友?为什么他们是好朋友?
——学念儿歌《朋友》两遍
2、找朋友
——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东西,但它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请你为它找一个朋友。(请一幼儿在准备的材料中找出一样东西和它匹配做朋友。)
——提问:为什么他们是好朋友?
——师:老师这里还有许多东西都是很孤单的,现在要请小朋友们帮忙,为它们找朋友。
——幼儿各自挑选实物,并为它匹配找朋友。
——交流匹配情况,并说出理由。
3、为“杯子”找朋友
——出示“杯子”,请幼儿根据事物间的简单关系,为“杯子”找朋友。
——师:杯子的朋友是谁呢?为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说的情况用画笔及时在黑板上进行展现。
4、为自己找朋友
——师:皮球有自己的朋友,你们也有好朋友,在我们班里谁是你的好朋友?为什么?
——(幼儿自己在班里找朋友,并说出理由)
——延伸:请你们回家找找还有谁是你的好朋友。
活动反思:
活动一开始,我让幼儿感受《朋友》这首简短的`儿歌,从儿歌中了解谁和谁是离不开,最匹配的,它们是好朋友。儿歌虽然非常地简短,但小朋友的兴趣比较高。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欣赏,并注重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来讲述“谁和谁是好朋友”,初步感知匹配。紧接着再拿出实物,引导幼儿观察,找出相匹配的物体,让幼儿了解了只有有关联的物体才能匹配在一起,才是好朋友,进一步感知了匹配的概念。随后通过实物匹配操作加深巩固,要求他们将两个有关联的物品放在一起。在这一环节中,有的孩子能正确配对,懂得了匹配,操作正确,找到和自己实物相匹配的物品,有效达到教学目标。但有的孩子显得比较盲目,不知道如何去找出与之匹配的实物。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小班吹画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