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适当的评价标准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一份优秀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有效管理课堂秩序,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写文档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记忆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记忆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请幼儿看清图形与代号后看图填数;看数画图;看图填数、看数画图。
2、请幼儿猜猜电话号码。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数学)、铅笔人手一只。
活动过程:
一、数图记忆:
1、教师讲解:
(1)出示图形与代号请幼儿仔细看。1是什么图形,2是什么图形……......9是什么图形。
(2)出示不同的'图形请幼儿填写数字。如,正方形是数字几,三角形应该填写数字几等。
(3)请幼儿看数字来画出图形。如,2应该画什么图形,8应该画什么图形等。
(4)教师出示有图形有数字的要求幼儿是图形的就写出数字,是数字的就画出图形。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二、猜猜电话号码:
1、教师讲解:
(1)根据算式题得出电话号码是多少。如,8—3、2+3、7—4、10—7、5+4、8—7、6—6、3+4。得出电话号码是55339107。
(2)出示数图,请幼儿根据图形写出电话号码。
(3)把自己家的电话号码也变成密码。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检查、纠正。
记忆教案篇2
教学目标:
引导幼儿记忆小木偶服饰的颜色组合,学习记忆方法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自制u盘教具(5张小木偶图片)
幼儿材料:小剧场游戏图板,小剧场镶嵌块1、2
教学重点:
引导幼儿记忆小木偶服饰的颜色组合,学习记忆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初步引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小木偶非常喜欢旅游,今天他来到了多彩世界。这里的人非常热情,送给他许多漂亮的衣服,他非常开心。为了表示感谢,他准备穿上这些漂亮衣服给大家表演节目。看!他来了!”
(二)游戏“小演员”。引导幼儿记忆小木偶服饰的颜色组合,学习记忆方法。
玩法:
1、教师出示多媒体小演员(帽子、衣服、鞋子同一颜色——两种颜色——三种颜色),请幼儿仔细观察片刻后消失。(观察时教师引导幼儿集中注意力,照片消失后设置回想情节)
2、让幼儿凭记忆选择相应颜色的镶嵌块镶嵌在自己的游戏图板上,再现出教师出示的木偶。
3、幼儿完成后,教师可再次出示遮住的小木偶,让幼儿对照自查,幼儿之间也可以互相检验是否正确。正确的幼儿可带上自己的小木偶表演节目。
(三)结束活动,为下次教学埋下伏笔
小木偶要离开多彩世界了,他下一站会到哪里呢?又会认识哪些新朋友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记忆教案篇3
一、:记忆力大比拼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记忆力状况
2、通过活动与训练,让学生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
3、结合学生自己的情况,选用一些记忆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三、教学方式:心理测验、操作训练、讲授法
四、教学准备:将心理测验与训练材料、记忆常识、方法等知识制成课件
五、重点难点:
1、重点:记忆规律、记忆方法
2、难点:记忆方法的运用
六、活动过程:
1、引入课题:
同学们,一个人聪明与否,与记忆力有很大的关系,它是人一生的学习中重要的能力之一,也是智力的基本要素。那么什么是记忆力呢,请哪位同学回答一下?
归纳什么是记忆力:记忆力是大脑获取信息,又能根据需要提取出来运用的一种能力。所谓记是记住(识记、保持),忆呢是提取(再现)。
2、记忆规律:(记忆是有规律可循的)大家知道了什么是记忆力,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记忆的规律,而在讲记忆的规律之前请同学们先来做一个小测验。
(1)中文单词识记?(幻灯)请同学们记住以下词组,材料只呈现一分钟,然后我请同学们默写出来。(课件)太阳?母亲?夜晚?儿子?河流?星星?稻米?湖泊?祖父耳朵?眼睛?父亲?手臂?玫瑰?棉花?雪?头?树?嘴
①让同学默写,然后统计。全班同学同时默写,另请4位同学到黑板上默写,注意中间6个词与前后6个词错误率的比较。
②请默写较好的同学谈谈的方法。
(2)记忆规律的介绍
①引出记忆规律a:中间的材料较难记忆。克服的方法是先记中间的材料。
②引出记忆规律b: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克服的方法是学到的东西要及时复习。就是说记忆的新材料及时复习可以减少遗忘。(幻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
③引出记规律c:理解的材料容易记。可以赋予意义联想法,归类法等来记忆。
例如:人物:母亲?祖父?儿子?父亲
大自然:太阳夜晚星星雪湖泊
植物:稻米玫瑰棉花树
身体部位:耳朵眼睛手臂头手嘴
此外,大家还要注意下面一些问题,比如每次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一小时为宜。还要避免内容相似的材料一起记忆,有难度的材料的排列顺序应该合理安排。
例如:
不应该:语文→外语→历史→地理→政治
应该:语文→数学→历史→物理→英语
3、记忆方法的介绍与训练
(1)重复记忆:重复识记是记忆之母。“应该用不断的复习来防止遗忘,不要等遗忘以后再重新去记忆。”(俄乌申斯基)
(2)过度记忆:花的时间为应需要的150%。
(3)联想记忆:家人→爸爸、妈妈学校→老师、同学。下面讲的谐音记忆法也是联想记忆的一种。
(4)归类记忆法:将同一类型、同一特征的事件或东西归并在一起。(请同学们自己举例)例如:可以把同一年发生的历史事件归为一类,如重庆谈判、抗战胜利、东欧各国解放都是在1945年。(5)特征法:如25的.平方等于625可以分解成252=2x(2+1)25,352=3x(3+1)25,即x2=xx(x+1)25。
(6)谐音记忆法:
例如:575829(我吃鱼八两酒)?7791188(吃吃酒摇摇摆摆)马克思的生日是1818年5月5日(马克思左一巴掌右一巴掌把资本家打得呜呜直哭)或(一巴掌一巴掌打得呜呜响)
练习:16881688 3。14159
当然,记忆的方法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去慢慢发现它、运用它甚至创造它。好了大家知道了什么是记忆,又学习了记忆的规律和方法,下面我请同学们来做一个记忆力评估问卷。大家做的时候注意几个问题:
1、这只是了解你的记忆力以及你运用记忆力是否得法的问卷,没有对错之分,请如实作答;
2、如果大家在做的过程中有什么疑问,请举手示意;3、答卷时间为6分钟。
4、发放并进行测验。(教师巡堂)
5、小?结
(1)学习新内容,短时间的间隔复习有助于记忆。
(2)把握自己每天最佳的记忆时间。(如睡前,早晨,上午9:00,下午3:00,晚上7:00,具体因人而异)
(3)除掌握记忆的规律和方法外,你的自信心、目的性、动机、兴趣和情绪等非认知因素对记忆也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在掌握记忆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记忆方法的训练,是可以增强和提高我们的记忆力的。但是记忆的方法要灵活运用,而不能死搬硬套。在这里老师找来了关于记忆的十个要决,供同学们参考,请大家看屏幕:
记忆的十要??
背诵——记忆的根本
理解——记忆的基??
趣味——记忆的媒介
应用——记忆的动力
卡片——记忆的仓库
争论——记忆的益友
重复——记忆的窍门
联想——记忆的捷径
简化——记忆的助手
整理——记忆的措施
在这节课结束之前,我把刚才大家做的《记忆力评估问卷》的答案分析参考发给大家,在里面它对问卷上的问题作了解释和建议,相信它对提高和增强大家的记忆力会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大家要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家一定要持之以恒地去运用它,你的记忆力才能有所增强,你的知识才能有更大的收获。好了,这节课就讲到这里。讲了这么多记忆的东西,有一点大家千万别忘了,那就是平时啊记得要——微笑!下课,谢谢大家!
六、课后作业:
1、思考如何利用记忆的规律来提高自己的记忆力?
2、思考如何避免遗忘?
记忆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相框的功能和用途,欣赏椭圆、植物、方形等造型的相框,掌握相框的创意想法,学会运用铅笔、稻草、纸板等废弃材料制作一个创意相框。
过程与方法:欣赏不同的相框样式,分析造型特点,学习创意构思,探究相框实物,分析它的制作材料,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意表现能力,完成相框作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动手实践的乐趣,体会童年回忆的珍贵,能将美好记忆留存,增强热爱生活和绿色环保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创意构思及废弃材料制作相框。
难点:融入创意和激情,巧妙结合造型和材料的特点进行制作。
三、教学过程
(一)趣味情境导入
教师设置情景,提出问题:时光飞逝,岁月如梭。在同学们六年的校园生活中,老师拍摄了和同学们点点滴滴的生活片段,并将照片带到了课堂送给大家。拿到照片后,同学们你会怎么做呢?(在背面写上同学的名字、制作成相册、放在相框中)
教师总结:这些照片记录着美好的回忆,每每望去,心中总是会涌起缕缕温情。保存照片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可以夹在书本当中,可以放在相册里面,当然常见的就是利用相框保存。这节课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留住这份美好回忆,用相框框住这份记忆吧!引出课题《框住记忆》。
(二)作品图像识读
1.相框的作用
教师出示家中实景图片,提出问题:
①家里的相框一般都摆放在什么位置?(玄关、电视柜、书桌)
②看到家中的照片给你怎么样的感受呢?(温馨、幸福)
③为什么家中的照片都有相框?(保护照片、固定照片、装饰照片)
教师总结:我们一般会把照片装裱进相框,放在家里显眼的地方如玄关、电视柜、书桌上,供家人和朋友欣赏。每一张照片都是每一个人美好回忆的保存,通过照片的摆放也可以营造出温馨、幸福的家庭氛围,这其中相框不仅能很好地固定和保护照片,还能具有装饰和美观的作用。
2.相框的造型和色彩
教师出示创意相框,提出问题:
①观察有哪些造型的相框?(方形、椭圆形、玩偶形、植物形)
②你喜欢什么形状的创意相框?为什么?(椭圆形:突出照片;植物形:装饰性强)
③通过观察相框的颜色给你怎样的感受?(黄色:灿烂辉煌,给人感觉就是很有温暖感;红色:喜庆的色彩,给人有活力和热情的感觉)
教师总结:相框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椭圆形突出照片主体,植物形装饰性强,玩偶形具有趣味性,除此之外还有古典、悬挂的造型。不同的色彩也能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效果,黄色给人温暖,红色给人喜庆。我们还可以运用多种色彩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相框的美感。
3.材料及制作方法
教师设置摸一摸小活动,以美术小组为单位分发相框实物,提出问题:
①相框都使用了哪些材料?(树枝、废弃铅笔、卡纸等)
②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材料可以利用起来呢?(吃完的冰淇淋棍子、稻草、没使用完的硬纸板等)
③这些相框是运用什么手法来制作?(粘贴、裁剪、编织等)
教师总结:制作相框的材料是多样的,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身边的废弃材料通过粘贴、裁剪、编织进行制作相框,既能起到环保的作用,又能制作出美观且实用的相框。
(三)技法表现探究
教师示范向日葵相框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1.选择材料:选择黄色和紫色的卡纸以及废弃的毛线;
2.制作外形:用线将折叠好的卡纸串联在一起,组成向日葵的外形;
3.添加照片:将照片插入相框,进行固定。
(四)美术创意实践
1.布置活动练习:根据你的想法,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一个有创意的相框。使用工具要注意安全,并保持教室的卫生。
2.教师巡视辅导,辅导要点:相框的造型创意、材料的合理选择、颜色的巧妙使用等。
(五)多元展示评价
设置“美好记忆”的情境,请学生将作品放置在展示板上,并从相框的造型创意、材料的合理选择、颜色的巧妙使用等多方面评价作业。
(《三兄弟》使用了很多不同颜色的废弃彩色铅笔作为材料,将他们巧妙的粘贴成方形,使得整体色彩多样又具有创意性。)
(六)小结升华作业
1.总结相框造型的特点、材料的运用以及相框的制作方法。
2.升华情感:与大家在一起的学习时光,是老师心中最快乐的记忆,今天我们学习了运用身边的废弃材料制作相框。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要继续记录身边的美好回忆,用相框将它好好保留,装点我们的生活。同时我们要养成变废为宝的意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更好的美化装饰生活。
3.为爸爸妈妈的照片设计相框,“框住”爸爸妈妈的美好记忆。
四、板书设计
记忆教案篇5
一、指导思想:
清明节是国务院规定的法定传统假日,同时也是被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节日。清明节是中国人继春节后又一个重大的节日,我国祭拜祖先从古有之。国家实行清明长假,有着很重要的精神文明意义。孩子通过纪念革命先烈、祭奠逝去亲人,祭祀华夏始祖,可以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凝聚力,增强孩子热爱环境、保护自然的意识,这也使文化习俗焕发新的时代文化精神。因此,幼儿园为了进一步落实和加强对幼儿的道德,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国情,我园结合清明节这一节庆的契机,组织题为“敬、孝、礼”的清明节系列活动。通过活动,孩子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孩子“敬怀先人、孝敬长辈、礼貌待人”,度过一个有意义、充实的清明节。
二、活动内容:
1、搜集资料,了解清明文化(最后选取孩子搜集到的材料制成展板交流)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清明节作为我国的法定传统假日,有着其悠远的文化内涵,通过资料的收集等,让孩子逐步了解清明的文化习俗,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与丰富内涵,增加孩子的文化知识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具体内容如下:
1、清明节的由来
2、各地的清明节习俗
3、有关清明节的传说、故事
4、了解清明期间的各种春游活动
2、组织教师谈谈自己对清明节各种习俗的感想。有哪些是作为文化传统可继承的,哪些是封建迷信活动应破除的?
3、清明节亲子“四个一”活动:
(1)参观一个“爱国主义基地”
(2)开展一项清明节民间传统习俗活动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这里提供一些习俗活动供参考:
a、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b、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c、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d、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3)诵读一篇与清明有关的诗篇或文章
(4)收看一个关于清明节的电视节目
(三)总结交流:领悟清明,升华爱国情感
文化的根在于传承,清明节留给孩子的感受是丰富的、个人的,只有通过交流总结,才能形成一种班级文化,起到更好的作用。
安排以下总结交流内容:
1.以“清明”为话题撰写文章。
2.以班级为单位出一块“清明节”展板。
展板内容:孩子收集到的资料及其在清明节期间的活动照片、优秀文章等。
记忆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感知有意记忆的作用,探索几种常见的记忆方法。
2、训练幼儿的记忆能力。
活动准备:
感知有意记忆的作用,探索几种常见的记忆方法。
活动过程:
(一)、探索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的效果,感知有意记忆的.作用:
1、让一半幼儿进活动室,告诉幼儿记忆的内容。
2、另一半幼儿进活动室,不告诉幼儿记忆的内容,一起记忆。
3、统计两组幼儿记忆的结果。
4、讨论两组幼儿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
5、再次记忆,验证讨论的结果。
(二)、探索规律,寻找记忆方法
1、让幼儿记忆电话号码,寻找号码中有规律的地方:
88654321 81726354
2、说说你是怎么记忆的,统计幼儿记忆的几种方法
3、运用已掌握的记忆方法记忆数字:9182736455
(三)、借助物体帮助记忆
1、讲述〈〈苹果〉〉的故事,让幼儿说说故事中出现了几次苹果。
2、讨论:为什么小朋友都记得不一样呢?
当出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什么好方法呢?
活动结束:
一起借用物体记忆故事中出现了几次苹果。
记忆教案篇7
清明节的风俗很多,一般的人们会放风筝、插柳等,今天我们要讲解的是清明节荡秋千,荡秋千大家都知道吧?通过本次幼儿园教案让孩子们学会荡秋千,并认识清明节荡秋千的意义,让清明节的意义更深入孩子的内心。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勇敢精神,增进其身心健康;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
2、让幼儿了解秋千的来历。
活动准备:在幼儿园内用木头、绳子、踏板架一牢固的秋千,“熊猫荡秋千”的挂图。
活动过程:
1、出示“熊猫荡秋千”的挂图,引出课题。教师边出示挂图边问:“小朋友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清明节)
“节日里,动物园里的小熊猫也玩起了有趣的.游戏,它们在干什么?”(荡秋千)
2、介绍秋千的来历。
让幼儿知道秋千是我们的祖先借以攀树取食和避兽宿息的一种工具。后来演化为秋千活动。
3、介绍秋千的玩法,引起幼儿的兴趣。组织幼儿荡秋千。
①两手握绳,坐或站在两绳之间的横板上。
②当站着荡时,两腿并拢,并屈膝前荡;坐着荡时可有人在后边将秋千上的人往前推。
③要求幼儿排成一路纵队站在一旁,每人荡2—3分钟,荡过的小朋友站至队尾。教师边指导边表扬表现勇 敢的小朋友,鼓励胆小的幼儿。
4、命题画:“小猴荡秋千”。
画出小猴荡秋千的各种姿态。
总结:秋千,古字两字均有“革”字旁,千字还带走字,意思是揪着皮绳而迁移。早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获得高处的食物,在攀登中创造了荡秋千的活动。最早称之为“千秋”。传说为春秋时代北方的山戎民族所创。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